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苦等2年終回歸,一集就想誇爆它

什麽樣的續集讓粉絲苦等兩年,卻微笑地說著都值得,

又是什麽樣的故事,讓觀眾恨不得一秒一秒地暫停,再細細品讀主角的台詞?

在影sir看來,這個答案就是剛剛回歸的——

《心靈獵人》第二季

Mindhunter Season 2

《心靈獵人》第一季於2017年上線,講述了上世紀70年代的美國,兩位FBI探員在追蹤連環殺人案的同時,對於犯罪心理的深度研究,

並由此誕生了一個研究犯罪行為的機構,BAU。

BAU,Behavioral Analysis Unit,行為分析部,隸屬於FBI,通過對現場痕跡的調查,周圍目擊證人的走訪,來對凶手進行側寫。

除了協助調查案件,他們最主要的職責就是分析罪犯的行為和心理。

面對罄竹難書的凶手,可能會有人要問,這種人死不足惜,為什麽還要浪費時間給他們的行為“找借口”?

而這也就是BAU存在的根本意義,就像主人公說的:

這個世界不缺瘋子,但只有正確認識瘋子才能更好地預防瘋子。

第一季主要圍繞兩位FBI探員展開。

這位叫霍爾頓,年輕氣盛,辦案經驗雖然不足,但善於學習,最重要的是他非常認同掌握犯罪心理學對於辦案的積極意義。

可以說BAU的成立離不開他的大力支持。

另一位探員比爾在年齡上要比霍爾頓大些,已婚人士,相比於誰都敢頂撞的霍爾頓,比爾則顯得沉穩多了,

不管是資歷還是經驗,他都可以算得上比爾的前輩。

在二人組成拍檔之前,霍爾頓是FBI的內部演講師,比爾則是第一時間趕往犯罪現場的外勤探員。

一個有理論,一個靠實踐,觀念差異使得兩個人一開始就碰撞不斷,火花四濺。

但《心靈獵人》並不是常規富有戲劇性的推理懸疑劇,它所有的重點都集中在【事後】的心理分析上。

情節雖有說教,但足夠深刻,形式雖然單一,但並不乏味。

因為一起連環殺人案,兩個性格迥異的探員聚在一起研究起了犯罪心理學。

在當年,這門學科還相當生僻,尤其是對於一些靠直覺辦案的老警官來說,分析凶手的動機就像是在給凶手“找理由開脫”一樣,太聖母了。

可是有些凶手和受害者之間根本毫無關係,不了解他們,又怎能真正洞察到他們犯下滔天罪行的根源呢?

霍爾頓在比爾的幫助下,來到監獄和一位變態殺手聊起了天。

這個殺手不但殺死了自己的親生母親,還在之後又殺死了5個少女,並將她們的頭顱砍下來,手段殘忍,令人不寒而栗。

這種人不就是魔鬼嗎?

然而據霍爾頓了解的資料是,這個凶手長得非常靦腆溫順,除了個頭高點身材胖點,其他特徵扔在人堆裡都不會有人多看一眼。

在鄰居眼中,他是個好孩子,為人老實,說話還很溫柔。

但可怕的是,警方逮捕他竟然不是靠線索一步一步推理找到他的,而是凶手在殺害那麽多人後,看警方遲遲不行動,等不及提前自首了。

和這些行為思想都異於常人的殺人犯們聊天,讓霍爾頓愈發堅定後天的行為和童年的經歷以及性格養成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無一例外,這些殺人犯的原生家庭和社交關係都非常糟糕,而他們在童年所遭到的對待,基本都反映在了他們對被害人施暴的手段上。

就好比有人童年常被母親打罵嫌棄,於是在成人後開始仇視和母親相似的老太太,有人因為無法滿足性欲旺盛的妻子,心理扭曲就將仇恨發泄在與妻子相仿的路人身上一樣。

這些連環殺人案裡,凶手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他們不為錢,只為達到精神上的滿足。

因此掌握了凶手的心理,就能準確推斷出凶手的特徵,從而鎖定範圍,找出真相,將凶手繩之以法。

以小見大是《心靈獵人》最常推劇情的手段之一,不過在研究的過程中,霍爾頓終於還是因為承受不住心理壓力,倒了下去。

即使霍爾頓是一個已經足夠警惕的FBI探員,但面對那些非常善於洞察人心的變態殺人犯,稍有不注意就會被他們煽動,強行沉浸在他們的世界觀裡。

了解惡魔,就必須先靠近惡魔,凝望深淵,卻不知自己已經身處深淵之中。

霍爾頓的心理狀況一直是劇中埋伏的一個線索,人性是複雜的,而人的內心本身又是脆弱的。

一旦內心不夠堅定,就容易被這些人的思維強行帶了節奏。

比爾就曾擔心過霍爾頓和殺人犯的對話,會影響到他們自己的立場。

畢竟理解一個變態的做法,首先要將自己假想成變態。

第二季續上第一季的結尾,以一場震驚全美的亞特蘭大兒童連環殺人案貫穿始終。

一開播爛番茄就已經衝頂,比第一季的評分還高。

如果說第一季是由果到因的逆向理論鋪墊,那麽第二季更多是利用理論去偵破案件的實踐課。

在亞特蘭大,不斷有十來歲的黑人小孩遇害。

由於當時是種族矛盾十分尖銳的70年代,因此案子引起了各方的關注,尤其是黑人和3K黨之間,都在圍繞這起連環殺人案大做文章。

按照霍爾頓的推測,凶手應該是黑人,畢竟白人很少會出現在黑人社群裡,

而且就算出現了,肯定也會馬上被周圍的黑人意識到,絕不可能在殺了那麽多人之後不留痕跡還能全身而退。

所以霍爾頓通過側寫,堅信凶手應該和受害者一樣都是黑人,而且還是那種看上去人畜無害的好人。

結果這一結論惹毛了當地的黑人群體,他們認為凶手一定是信奉白人至上的3K黨,是膚色矛盾,是種族間的報復和挑釁。

傳統辦案手法和犯罪心理側寫的對決,在這一刻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碰撞。

結果不用多說,BAU大獲全勝。

凶手果然如霍爾頓側寫的那樣,是個黑人,且和小孩子們打成一片,以此接近小孩,並製造了駭人聽聞的殺人事件。

除了縝密的邏輯,《心靈獵人》更多的是真實。

故事中所有的連環殺人案都是美國歷史上真實發生過的案例,而且為了達到逼真,劇組在殺手的選角上也是高度還原。

可是影sir想說,這已經不能叫還原了,簡直就是歷史再現(左為劇中人物,右為真實人物)

《心靈獵人》通過“山姆之子”、“曼森家族”頭目查理·曼森、BTK以及“女學生殺手”等案件的解析,

將觀眾帶入到了一個充滿了恐懼和驚悚的心靈世界。

行為是個性的反應,就像這部劇的原著作者說的那樣,不管你多麽博學,閱歷多麽深廣,

人都有弱點,人總有弱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