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誰說玉無大器?乾隆不服,大量引進和田玉

在中國遼闊的土地上不乏玉礦貯藏。尤其是新疆和田玉,在中國玉文化發展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和田玉促進了宮廷大件玉發展

清代宮廷玉器以大件玉器、大件玉陳設著稱。人言「明玉無大件」,清代以前,玉器皆以小件為盛,除元代之時,宮廷製造了瀆山大玉海(現於北海團城),有明一代不見有大型玉器製造。

清乾隆?青玉「召夫」鼎 高二五·二厘米?口徑二〇·九厘米╳一三·八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這一現象的出現,同玉材來源的困難有直接關係,清代和田玉的大量入進,促進了宮廷玉陳設的發展。大玉甕、大玉山、大玉瓶等大型玉陳設接連出現。這類作品不僅體積大,且玉質精良,有觀賞性,同宮廷建築相呼應,其陳設效果是小件室內陳設器所不能相比的。

大玉甕的製造

清 碧玉盤 口徑六六·六厘米 底徑二七·四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元代製造了聞名於世的瀆山大玉海,這是玉器發展史上的壯舉,一則改變了傳統的用玉觀念,一則炫耀了元朝的國力。乾隆皇帝讀《輟耕錄》及《金鼇退食筆記》,知此物淪為西華門外道士貯菜器,頗為震驚,以千金得之,設於北海承光殿,異常喜愛,一再題詠。新疆平定後,玉石西來之路貫通,乾隆皇帝知和田產大玉,欲造大甕,與元代比高低。乾清宮東暖閣陳設有一件玉甕,置於紫檀木座上,內外遍刻詞句,並有禦製詩文。

樂壽堂 明間南山積翠玉山舊影 攝於一九二五年至一九四九年

樂壽堂 明間福海雲龍紋玉甕舊影 攝於一九二五年至一九四九年

宮廷內現存最大玉甕為福海雲龍玉甕,存於樂壽堂,與南山積翠玉山並立。其體型巨大,因材施造—上部略闊,外雕玉龍,盤旋凸起。原玉料重約五千斤,玉色青碧而兼有青白,似兩色岩漿攪合而成,色澤渾厚古樸;內膛頗大,取出玉料本應很多,但宮廷遺玉中未見以此種料成器者。可能是利用玉中白色有似古沁之處,拿去仿製古器了。

清?碧玉雲龍紋甕 高二七·七厘米?長七七厘米?寬二九·五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清?碧玉雲龍紋甕局部 高二七·七厘米?長七七厘米?寬二九·五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清宮檔案內多有取新疆玉製玉甕的記載,紫禁城記憶體甕除前述兩件外,還有兩件碧玉作品,一為碧玉雲龍甕,其形橢圓,寬腹斂口,上部一小口,其下有銅座,銅座下又有木座;一為魚龍式甕,甕身呈圓桶狀,直壁,外雕魚龍、人物,製造規範,需用較大玉料且進行大量剔除才能製成。

原文作者:張廣文(作者系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

原文來源:《紫禁城》2018年9月刊《和田玉與清代宮廷玉器》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紫禁城》官方授權,歡迎分享!如需轉載,請私信聯繫!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