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幽門螺旋桿菌胃癌的高危因素

幽門螺桿菌(H pylori,Hp)感染與多種疾病相關,包括胃炎及胃腺癌。關於 Hp 清除是否可預防癌症,還是僅降低其發病風險,目前還無明確的結論。


幽門螺桿菌(HP)感染是目前最明確、最重要的胃癌危險因素。它是一種呈螺旋形彎曲的細菌,很像「S」形或弧形,細菌的一端還有2-6條鞭毛。對此,天津市腫瘤醫院胃部腫瘤科主任梁寒教授在《生命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早在1994年,世界衛生組織就將幽門螺旋桿菌列為I類(即肯定的)致癌物。作為胃癌高發國家的日本,有此研究數據並不為怪。而除了幽門螺旋桿菌及吸煙對胃癌的影響外,高鹽飲食、飲酒等都會損傷胃黏膜而使其更容易被致癌物質侵犯。

如何清除幽門螺桿菌

強調個體化治療,具體方案包括三聯,四聯療法。制定方案時,應考慮藥物的有效性、可耐受性(如是否有過敏或副作用)、成本及耐葯模式,再依據現有的經驗給予藥物治療。對於多次治療無效的患者,可考慮序貫療法,具體實施方案,需要借鑒患者此前的用藥史。

治療失敗的可能原因

1. 假陽性

13C 尿素呼氣試驗是一種常用的檢測 Hp 的方法。然而,一些研究表明該試驗可出現假陽性結果,且常在結果接近臨界值時出現。

常見的原因:

①服用質子泵抑製劑,如奧美拉唑,

②服用中藥;

③口腔衛生也可有影響。

2.細菌耐葯

據統計,約有20%患者出現細菌耐葯的情況,最常見的包括青黴素和甲硝唑。對於此類患者,可建議停止治療3個月以上,然後根據葯敏,或是臨床經驗調整抗生素治療。

個人建議避免出現細菌耐葯的方法:

1.初始治療採用鉍劑四聯用藥,足劑量,足療程;

2.對於已經出現耐葯的患者,可考慮在停葯3個月後,採用序貫療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