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降負債”潮起 房企暫收擴張鋒芒

“到2020年底,實現總資產3兆元,年銷售規模8000億元,年利潤1500億元,負債率下降到同行中低水準,成為世界百強企業。”3月26日,恆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恆大在資產負債率從2016年的79.7%降至2017年的71.1%、銷售規模邁入5000億門檻的同時,保持著資金的穩健。

曾因快速擴張和大量舉債一度面臨高負債的恆大,如今喊出“降負債”的口號,顯得頗不尋常。聯想到萬達一系列出售資產的舉動,“降負債”似乎已經成為行業的一種風向。

年報季降臨,在發布2018年策略時,“降負債”已成為大多房企一個重要的財務目標。

短期來看,這種做法無可厚非。融資環境收緊、市場降溫預期強烈,將使得房企的資金狀況趨於緊張。但通過對資金流量表的梳理,很多企業的現金流足以覆蓋短期負債。因此,“降負債”的口號雖響,卻不意味著企業已進入危急時刻。

分析人士指出,現階段,“降負債”更應被視為一種權宜之計。在行業集中度提高的大勢下,規模導向仍然存在。房企主動降負債的做法,實則是為了有更大的資金回旋余地。

上市房企去年負債率普遍提高

與恆大不同,2017年大部分上市房企的負債率出現了一定提升。如萬科的資產負債率從80.54%上升到83.98%;碧桂園從86.2%上升到88.89%;華潤則從67.41%上升到69.99%。

作為衡量財務結構穩定性的“淨負債率”指標,同樣普遍提升。如碧桂園從48.65%提升至56.91%;華潤從23.80%提升至35.90%。

規模與負債是一對共同體,房企在做大規模的過程中,往往伴隨著負債率的提高。具體表現為房企土地儲備增加,佔用了較多的資金。根據統計局的資訊,2014年至2016年,房地產企業購置土地面積連續三年負增長。土儲不足使得房企在2017年大量補倉,當年的土地購置面積轉正,土地成交價款也增長了近50%。

另一方面,多元化轉型的推進,也佔用了企業的部分資金。如商業地產和長租公寓的運營,雖然能帶來穩定現金流,但資金周轉速度偏慢,往往形成資金壓力。

雅居樂就在年報中指出,由於不斷加大地產、非地產業務投資,雅居樂的資產負債率從2016年的66.48%上升到了72.96%;淨負債率也從49.10%上升到了72.96%。

但雅居樂首席財務官兼副總裁張森在業績會上表示,這一負債率“在行業裡是不算高的,屬於中等水準。”

去年房地產業的資產負債率處於什麽水準?從已經發布年報的房企來看,大部分的資產負債率在65%-85%之間,淨負債率則有著較大的差距,從30%的低水準到超過100%。雖然投資者心中都有一條“警戒線”,但對於資金密集型的房地產業來說,現階段的“危機”似乎並不明顯。

某券商分析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很多房企在這兩年進行了債務置換,不僅使得債務總成本降低,短期債務的比重也有所下降,債務結構趨於合理。另一方面,經過過去兩年的銷售,大部分房企握有較為充裕的現金流,且多數能夠覆蓋短期負債。

該人士表示,一些負債比例大幅提高的房企,或者總負債率偏高的房企,實際的債務壓力並沒有想象中那麽大。“這也是與2008年、2010年那兩輪資金危機的很大區別。”

五礦地產淨負債率從2015年的13.8%,大幅提升到2017年的62%。五礦地產副總經理何小麗表示,公司的平均借貸成本僅有3.81%,且現金規模相當於短期債務的157%,因此,“負債率屬於比較健康的水準”。

激進者亦有。截至2017年末,福建房企融信的資產負債率上升6.88個百分點至81.93%;淨負債率則從2016年的101%增加至159%。與此同時,融信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儲備約64.46億元,同比下降44.1%。

但在已經發布年報的大中型房企中,類似融信的案例並不多。

房地產金融監管趨嚴效應

無論穩健者還是激進者,均對未來的負債率提出了一些約束性指標。恆大就提出,到2018年末,資產負債率從71.1%下降到60%左右,2019年末下降到55%左右。

何小麗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未來三年將五礦地產的淨負債率控制在60%到70%之間。融信中國董事、首席財務官曾飛燕也在業績會上稱,計劃2018年年底將淨負債率降至100%以下,2019年年底控制在65%左右。

對於控制負債率的原因,何小麗表示是由於金融監管的加強,導致融資成本增加、放款周期延長。“雖然還在可控範圍內,但有些銀行的開發貸成本已經提高了。”這種觀點也成為業界的共識。

監管層早已釋放出加強房地產金融監管的信號。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央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就表示,房地產金融風險是可控的,但“個別的房地產企業可能在財務方面比較激進的現象,會有一些風險”。

上海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總監嚴躍進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房地產融資政策短期內只會強化,不會鬆動。加上房地產市場降溫的預期強烈,“2015年以來的‘現金牛’效應將逐漸減弱,房企也將逐漸面臨資金的壓力。”

對於“降負債”措施,恆大提出三項:降低負債總額,多元產業引入戰略投資,增強盈利能力增加淨資產。何小麗則表示,可通過調整股權融資和債券融資比重的方法來降低負債率。

這一輪企業的“降負債”措施似乎並未傷筋動骨。嚴躍進指出,由於現階段經營狀況良好,資金鏈相對健康,企業主動降負債,將有著較大的回旋余地,其效果要好於資金惡化後通過出售資產來解決問題。

業內人士認為,這些做法將使今年的房地產市場出現一些變化,如企業在土地和並購市場將趨於謹慎,融資規模下降,股權融資增多,合作開發模式增多等等。

事實上,從戰略調整的角度,此輪“降負債”的做法,更多被視為大中型房企的一種權宜之計。

由於房地產行業集中度提高的趨勢仍然存在,房企對規模的追求也未停止。具體表現為,儘管判斷為“小年”,很多房企仍然大幅提高了2018年的銷售目標,並制定了可觀的銷售遠景。這也意味著,房企不會放鬆對優質資源的爭奪。

向來以穩健著稱的龍湖,在年報中表示,“面對行業並購整合的新周期,我們也將密切關注,爭取有所斬獲。”曾飛燕也直言,融信降低負債率並不意味著要降低負債,“控制負債不是主要的措施。公司要發展,我們還是適度要去借債,還是需要去融資。”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