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跟著飛船走!山西的“它”回地球了……

5月8日13時49分,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的返回艙成功著陸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試驗任務圓滿成功!

本次任務中,新飛船試驗船完成了多項實驗、試驗,驗證了多項關鍵技術,為科學研究和技術改進積累寶貴的飛行數據。

為充分發揮任務效益,這艘試驗船還搭載了不少“乘客”,開展了新技術、新產品在軌驗證。

在“中國載人航天”的公眾號裡,記者意外地看到了搭載的“客人”們,其中就有山西的它……

圖源:“中國載人航天”公眾號

沒錯,試驗飛船上搭載的這一小袋“晉谷21號”作物種子,就是山西雜糧大名鼎鼎的擔當、小米中的明星。

晉谷21號,城裡的朋友也許很陌生,但在山西農業特別是種植雜糧的朋友那裡,卻是如雷貫耳。

山西是小米的故鄉,特殊的地理環境,培育出了品質一流的特色雜糧。沁州黃很有名了是吧?但是你知道嗎?晉谷21號,是產量和品質與沁州黃相媲美的優質小米。市場上最有名的品牌就叫“汾州香”。

晉谷21號,是成績卓著的山西省農科院經濟作物研究所培育的。1991年和1994年先後通過山西省和國家的審定。

可以說,“晉谷21號”是我國優質谷子新品種選育的里程碑。目前在全國推廣種植了2000多萬畝。

四句話概括:適應性強、產量效益高、營養成分高、適口品質佳。

“米色金黃,米飯噴香”,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和山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在中國農業博覽會上連續四次奪魁,被譽為“中國小米之冠”,剛去世的聯合國副秘書長冀朝鑄先生,曾把“晉谷21號”作為珍品贈送給各國大使。

一起來認識一下晉谷21號的育種者之一,今年已經88歲高齡的山西省農科院陳瑛教授。

然而,這麽好的小米,為什麽又出現在了試驗飛船當中?

來,get一下“太空育種”的概念!

太空育種,也叫“空間誘變育種”,是利用返回式衛星、飛船、空間站等攜帶作物種子進入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環境(微重力、弱地磁、強異塵餘生、高真空、極潔淨、超低溫)使種子產生變異,返回地面後為找出有益的變異、培育出優良的新品種奠定基礎。

與常規育種不同,太空育種主要依靠的是外太空的環境,對種子誘變培育出來的新品種。全部是內部基因重組,沒有外界基因的注入,這是太空育種和轉基因的本質區別。

這種只有中國、美國、俄羅斯掌握的育種新技術,是航天技術與生物育種技術相結合的產物。

▉畝產高達4000公斤、增產1.66倍、維生素含量翻番的“太空線椒”;

▉5天左右就長成西瓜大、每個200公斤重的“太空南瓜”;

▉平均1.8米、最高可達2.26米的“太空百合”,一年能開兩三次花,每株綻放20多朵花,是普通百合的10倍;

▉叫“番茄部落”的“太空西紅柿”,2米多高的“番茄樹”沿棚架攀爬生長,最高可達20米,一根主乾上能長出幾百枝的分枝,枝葉覆蓋150至180平方米,能結1萬多個西紅柿……

——這些都是太空育種的傑作。

太空育種,有兩個目標,一個是服務未來地球上的農業生產,另一個目標是為了給將來太空環境下選育新品種!

——未來空間站內食品能否自給自足?月球基地、火星基地人類生活能不能有持續的食物供應,在空間環境裡怎麽種植?這就是太空育種實驗要解決的問題……

種子選拔—太空遨遊—地面攻堅—示範推廣,是太空育種的四個步驟。太空十幾天,艱苦、漫長的地面攻堅才是關鍵。

圖源:文匯報

截止2018年,中國已有近30次太空育種試驗,有200多個品種通過了國家和省級審定。太空育種育成的糧食作物大面積推廣以後每年可增產30—40億公斤。

說個有趣的事,花椒樹渾身是刺,人工收獲費時費事,成本特別高,一個人一天最多只能采15斤濕花椒,曬乾後只有不到4斤乾花椒。目前我國已經在通過太空育種培育出少刺、無刺或者長梗、矮化、適合機械收采的品種來……

小米“明星”晉谷21號別看這次隻搭載了10克,但是卻可能讓它在未來煥發新的生機。也許口味更好,也許產量更高,也許更加抗寒抗旱,也許一碗香噴噴的山西小米飯會在中國載人空間站的餐桌上出現……太多的不確定性,令人期待。

山西小米,又添“老兵新傳”。“金珠子”的含金量越來越高!

原創:關鍵邊角料工作室 呂勝春

圖文製作:耿宇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