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基金清盤多不代表就是“壞公司” 別戴有色眼鏡看待

  來源:經濟日報

  基金清盤增多的原因很多,有監管趨嚴、機構投資者提前贖回、市場流動性變化等外部因素,也有基金管理公司自身投研能力不夠、業績變差、管理成本增高等內部原因,但是實際上的真正動因是隨著基金發行注冊製實施,全行業已經視清盤為常態

  隨著監管趨嚴和銀行委託外部投資資金持續回表,今年以來已有182隻公募開放式基金清盤,數量超過此前10年的總和。對於清盤基金數量增多現象,市場擔心情緒有所抬頭。

  有觀點認為,清盤基金多了,說明基金公司整體資管能力下降,應避免購買那些清盤產品較多的“差公司”的產品;有人表示,清盤增多將影響投資者收益,只有“壞公司”才會主動讓基金清盤;還有人主張,清盤意味著回收流動性,不利於市場長遠健康發展。

  這些觀點都有些道理,但都沒有看到清盤的本質。所謂基金清盤,一般是指非發起式的開放式基金退出市場,與投資者“說再見”。清盤的條件有兩個:一是連續60個工作日出現基金份額持有人數量不滿200人,二是連續60個工作日基金資產淨值低於5000萬元。在觸發清盤“紅線”後,基金公司經批準可提出解決方案,如轉型、合並或者終止基金合約等,並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進行表決。

  表面上看,基金清盤增多的原因很多,有監管趨嚴、機構投資者提前贖回、市場流動性變化等外部因素,也有基金管理公司自身投研能力不夠、業績變差、管理成本增高等內部原因,但是實際上的真正動因是隨著基金發行注冊製實施,全行業已經視清盤為常態。

  從管理人視角看,隨著基金發行注冊製的落地,審批、管理等成本日趨下降。最具代表性的是發行時間,過去發行一隻基金需要審核半年左右,而實施注冊製後,按照簡易程式注冊的基金,審查時間不超過20個工作日。基金發行變得更加容易,基金產品“殼”價值下降,更多的基金產品不再硬著頭皮不計虧損地堅守,從“被人清盤”變為“我要清盤”。自2014年9月匯添富28天短期理財債基清盤退市,成為基金注冊製新規下首隻主動清盤基金以來,越來越多的基金加入了清盤的隊伍,清盤退市正在成為新的市場化、常態化、法治化的選擇。

  從持有人視角看,世上沒有隻賺不虧的基金產品,清盤產品多的公司並不見得是“差公司”。與其用各類“幫忙資金”維系那些規模小於5000萬元“迷你基金”的苟延殘喘,倒不如主動淘汰部分“迷你基金”,加速產品轉型,以真正發展好績優產品。對此,投資者有權利留下來等待基金轉型,也有權利接受清盤,等待後續退錢等舉措。

  從行業自身發展看,清盤多不代表就是“壞公司”,反而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基金公司負責任態度。如果一家公司僅是圖謀投資者的管理費收入,不顧業績好壞,那麽這家公司才是真正的品行不端。反過來看,只有基金產品發行、清盤順暢了,市場自身的優勝劣汰和新陳代謝才能更加健康,行業的發展才會更加可持續。

 

責任編輯:陶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