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都挺好》後,話題劇集體啞火?

傳媒內參導讀:很多話題劇,在渲染突出其話題屬性時,欠缺了藝術地表達。因此在話題劇的創作中,需要編劇克服“主題先行”的毛病,對故事的邏輯架構、人物形象以及生活細節多打磨。

來源:傳媒內參-傳媒獨家

文/蘇湛

近年來,聚焦教育、二胎、空巢老人等社會熱點的話題劇屢屢收獲高收視率和好評。話題劇中所講述的故事是老百姓每天都要經歷的、不可避免的、無法逃避的現實生活情況,是全社會對於自身生存問題的思索和探討,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進行“發泄”和“治愈”。可以說,話題劇已然成為現實題材劇中較為強勢的細分類型。

從早期現實題材劇不自覺地對“話題”涉及,到近年來電視劇開始規模化地自覺介入熱點話題,甚至在今年《都挺好》後,話題劇不可阻擋的霸屏趨勢,可以看得出,行業逐漸意識到這類劇集所蘊含的市場潛能。

在現今,由於互聯網平台的多樣性,使得話題劇有了更大的生存空間與傳播空間。話題劇不僅只是家長裡短,有的話題劇也涵蓋旅遊、時尚、青春等多樣的元素,但也因為“強話題弱劇情”“部分設定懸浮”使得話題劇也依然面對一些爭議。

話題“炒熱”,

評分卻迎來“新低”

話題劇從進入21世紀以來迅速崛起,如《中國式離婚》《裸婚時代》《奮鬥》《我的前半生》《都挺好》等都是大牌明星陣容講述小市民的情感故事,通過精美的商業包裝,吸引大批觀眾的話題劇。而這種話題每播出一集,都會出現在微博熱搜引起閱聽人的熱議。

有一些電視劇創作者有著對社會熱點敏銳且藝術地講述技巧,並且在話題劇領域深耕多年,比如趙寶剛導演的作品《奮鬥》《我的青春誰做主》《婚姻保衛戰》《男人幫》《北京青年》,滕華濤導演的《蝸居》《雙面膠》《裸婚時代》《王貴與安娜》,沈嚴的作品《中國式離婚》《辣媽正傳》《手機》《我的前半生》,劉江導演的《咱們結婚吧》《媳婦的美好時代》《歸去來》等等。今年以來,話題劇甚至迎來了一次小的爆發。開年的《都挺好》讓大家記憶尤深,甚至帶火了“蘇大強”表情包。

緊接其後,《青春鬥》開播,該劇講了五個性格迥異的女孩相識於大學,畢業後一起留在北京,踏入社會後為生活奮鬥,經歷過友情愛情糾葛的故事,反映了當下大學生走出大學校園,適應社會的成長蛻變;《逆流而上的你》一開篇就讓女主角成了“破產媽媽”,金錢與育兒、物質與婚姻的關係直搗當代女性的內心;《趁我們還年輕》集齊一批小生小花探討職場喜憂,欲用90後的創作視角去贏得熒屏外90後的身份認同。

還有,正在熱播的由劉濤、楊爍、金晨等人主演的《我們都要好好的》宣傳初期就預訂過一波熱度,“喪偶式育兒”的概念讓人心顫……話題熱度高,觀眾邊看邊Diss。各劇在豆瓣的評分和話題榜熱度形成了極高的反差,其中,《青春鬥》4.8分,甚至幫趙寶剛導演領到了歷史新低。這給正在“話題高熱”環境下的各製作團敲響了警鍾,該怎麽才能講好話題劇的痛點。

如何處理好“話題”與“劇”的關係

我們可以發現,一些創作者在話題劇製作中,未能很好地處理“話題”與電視劇的關係,從而逐漸呈現出一些典型的問題。

每年出現的真正意義上的話題劇不超過三個,它們也是所有電視台搶購的好資源。現代題材劇大概可以分為五類:

一、典型的都市情感劇。這類劇又可分為聚焦社會話題、偏重婆媳倫理和青春成長等類型。

二、懸浮劇,尤其是豪門懸浮劇。韓國、中國台灣和大陸一些年輕編劇喜歡創作這類題材,它的優點在於成本大幅下降,平衡了收視與預算。

三、職業劇。例如《離婚律師》等。

四、農村題材。這是在特定環境下發生的故事,有固定的收視群體。

五、情景劇。例如《愛情公寓》等 。

話題有很多種,從現今市場上的成熟作品我們可以看得出,所選用的話題都是普世話題,通俗來說就是大概率事件,能產生共情的閱聽人群廣。其次,話題可延展。比如《虎媽貓爸》,如果僅談孩子上學,就是一個偽話題,基本沒有太多爭論。但如果展開到孩子該上什麽樣的學校,如何實行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結合等,這些就可能成為話題了。

首先,熱點話題可以融入不同的元素,但是話題不是創作者強加的,話題是滋長出來的。巧妙地把話題展開,會吸引很多人的眼球,但也會有一個風險,話題容易把“痛點”撕裂,展現的方式可能更加“魔幻與醜惡”,這樣,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接受度。

更為現實地去處理,就變成製作者必須要掌控好的一個尺度。我們從來不是因為話題去看劇,而是因為故事好而去看劇。話題因為“魔改”而扭曲了故事想表達的本來的主旨,也就喪失了話題劇的先機了。

其次,電視劇不是學術討論。真正能吸引觀眾留在電視機前的,還是故事的趣味性和情節性。有些電視劇沒有利用巧妙的情節設計,而是通過角色之間大量的台詞對白,對“話題”進行闡述,讓電視劇生生變成了“辯論會”或主題演講。

最後,再來談人物關係。確定話題後,就是尋找打開這一話題的正確解讀方式,根據話題確定劇情結構,再設計人物關係。大部分人物關係無非那麽幾種,但是如何排列組合、實現主題的闡述,講好一個故事,才是關鍵。

不是所有的話題都能夠形成故事。創作是一個化學反應,不是“1+1=2”的公式。比如《媳婦的美好時代》,是因為獨特的人物和故事吸引了觀眾,而不是因為純粹的婆媳關係。 話題理念傳遞應融會貫穿於具體情節表現中,但很多話題劇,在渲染突出其話題屬性時,欠缺了藝術地表達。

與現實距離決定著好口碑的距離

現實題材劇本身就以反映社會現實,書寫社會生活圖景作為基本使命,因此,從本質上說,大部分現實題材劇都會觸碰社會話題。當年《新結婚時代》熱播,“婚姻是兩個家庭的結合”給許多年輕人提前打了預防針;《雙面膠》中的李亞平一家揭開了城市化進程中“城鄉結合”的家庭模式;《夫妻那些事兒》拋出女性“生還是升”的選擇題;到了《小別離》時,自己和孩子,誰才應該優先幸福?當然還有《都挺好》,到處體現的生活痕跡,才是指向感同身受、引爆話題的幕後功臣。

因此,話題劇想成為現象級劇集,故事內容和人物設定必須要更貼切現實。故一些現實題材劇目雖然囊括諸多社會熱點但仍熱而未爆,關鍵就是人物設定上用力過猛、生活實感不足。

其實是否真的反映了現實,從來不是通過服飾、年代等簡單評判要素來界定的,而是要符合當代人對於理想、信仰的內在精神需求,從現實中的真實人物獲取素材,深刻地展現生活,直擊社會的痛點,讓觀眾從中照見自己的影子。話題劇不僅僅是題材的選擇,更是一種創作的態度,是對社會、對生活、對人的整體認識和審美表達。不浮誇、不狗血、不放大矛盾、不製造苦難,基於現實講好故事。

在話題劇的創作中,也需要編劇克服“主題先行”的毛病,對故事的邏輯架構、人物形象以及生活細節多打磨,讓其具備充足的生活化質感。話題劇與現實的直接距離,影響著作品達到好口碑的真正距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