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29歲,抗癌四年:《見字如面》裡的這封臨終信,看哭2億人

我很喜歡《見字如面》,除了期待節目裡每一期的信件,藝術家演繹的精彩,也讓人動容不已。

這一期黃志忠讀了29歲癌症男孩寫給媽媽的信,這不只是一封簡單的告母書,更是一個故事的續集。

這封信件的作者叫李真,一名來自湖南農村的小夥子。作為家裡的小兒子,全家的希望,他考上華南農業大學的研究生。

然而,在拿到錄取通知的第三天,他被檢查出急性髓系白血病。

突然降臨的噩運,吞噬了整個家庭的希望。

「對不起媽媽,我生病了,還是白血病。」

李真在信裡寫道:

「都說越努力越幸福,我也以為考了大學上了研究生,就能讓您離幸福更近些,可事實證明,我的努力給這個家帶來的只有磨難和絕望。

生病之初,大哥說一定要救我,義無反顧地拿出所有的積蓄,為我背負一身債。

供骨髓做移植,甚至怕嫂子反對而提出了離婚。

二嫂曾一度心疼得不敢聽見我的聲音。七歲的侄女哭著說自己再也不吃零食了,把錢留給叔叔治病。

我這一病,不僅讓一家人掏空所有,家徒四壁,負債纍纍。

我們的精神也不斷遊走在絕望與崩潰的邊緣,身心俱疲。」

然而這世界上最痛苦的事,不是自己承受病痛的折磨。

而是看著愛自己的人心痛,卻無力安慰;看著自己愛的人痛苦,卻無能為力。

那一期《見字如面》裡,黃志忠一邊朗讀,一邊掉眼淚。李真的信,寫得太讓人心酸了,他說:

「我可以坦然地接受病魔帶來的一切苦痛,甚至死亡,卻真的不敢看你和姐姐抱頭痛哭後,那無助又無神的眼眸。

生病的這三年,您把我照顧的一絲不苟。

每一次您看到我骨瘦如柴的身體,總會突然紅了雙眼,一邊忍著淚,一邊像清洗藝術品般小心翼翼。

我知道,您已窮盡了畢生力氣,卻始終換不回我一世安康。您努力了半生,卻換來一波又一波的絕望。」

從念信的第一個音節開始,李真母親的眼淚就已決堤,信讀了多久,她的淚水就流了多久。

那不是簡單的文字,所有細節裡,都寫滿了他們一路走來的艱難。

變賣老家所有家產,卻還是支付不起高昂的醫藥費。借遍了親朋好友的錢,只為換兒子多活幾天。

兒子一次次痛苦的煎熬,醫生一次次沉重的回答,一次次手術、搶救、與骨穿。種種回憶,痛徹心扉。

「您身材瘦小,力量柔弱,卻扛起了重泰山的生活。您溫柔善良,被生活蹂躪,卻從不抱怨和失掉希望。

這樣的你,讓我無從放棄自己。

無母不成家,為了這個家,您得保重好自己。

關於我,咱們努力就好,我不會遺憾和抱怨,您也不必自責。

若有一天,真的事不可為,希望您能理解,那也只是一種自然法則而已,願您能收住淚水,笑看過往。

因為我只是換個方式,守在您身旁。」

我們這個時代,中國人不敢病、不敢死。

一人患癌,全家負債纍纍。一場大病,足以讓一個家支離破碎。

像李真一家一樣,拚命生活,卻被突如其來的疾病掏空。

擊敗我們的,不是疾病本身,而是患病之後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和漫長又折磨的惡靈勢力。

一封信,一期《見字如面》,訴說至此,在場聽者,早已淚流滿面,我亦如此。

去年,第二季《見字如面》播出時,李真的故事感動了全國無數人,全網點擊量超過了2.4億人次。

今年第三季開播,節目雖然把選信範圍拓展至全球,但人性是相通的,對社會、對他人、對自己的認知和思考是相通的。

而這一次,李真留下的是人生最後一封「生死信」,黃志忠依然是這封生死信的朗讀者。

「媽,我又要跟您說聲對不起了。家裡所有人的生活,都圍著我的病情轉。很多次,我是真的想放棄了。

可是您不這麼想,您說活著就是希望。

每次看到您飽含期望的眼神,我又會忍不住地退縮,不捨得輕易放棄自己。」

「我知道,我吃的東西,只要我想,再貴再麻煩,再耗費精神,您都會端過來。

而您的碗裡,不是我吃剩的葷菜,就是青菜蘿蔔,和家鄉帶來的醃菜。

我知道,北方的大冬天裡,每天晚上您幾乎十點走路回到出租房,早上五點甚至更早就要起床。又開始給我準備早餐。

每次到醫院,您只要一坐下,立馬就能睡著。

可偏偏卻又不敢睡著。」

黃志忠讀到這裡,哽咽的說不出話來,淚流滿面不能自己,因為那個畫面,實在太真實了。

什麼是母親?

是平日裡的弱女子,也是孩子面前的無敵戰士。

是只要還有一線希望,都會拚死去試一試;是無論生活多難,都不會屈服。

是明知意義不大,還是會拚命堅持;是病在你身,痛在我心。

而這些,孩子亦都懂。

李真,在最絕望的時候,用自己最後一絲氣力,去寬慰他的母親,和這個世界告別。

見字如面,見字如面!

「生病掙扎這幾年,我最難受的,並不是病魔帶給身體上的疼痛,和瀕臨死亡的體驗。

而是它帶給您,哥哥和姐姐的精神折磨。是讓你們明知不可為,卻始終堅持,不捨放棄的兩難抉擇。

若是終究人力鬥不過天,請您一定要堅強地笑著,繼續生活。」

2018年7月7日,李真走了,他終於不痛了。

他留下微信頭像,是一張寫著「帥著活下去」的圖片。那個他,一如從前,永遠的快樂、積極、陽光。

看到這裡,震撼又心痛。

這一期《見字如面》的主題,叫「不捨」,實在很戳心。

那種不捨,是哪怕生命已到盡頭,為了你的期望我仍不會放棄的堅持。

那種不捨,是面對骨肉分離,無論如何我都要拉著你的堅定。

就像《見字如面》裡,李真對母親說的,情之厚如斯,百世不足還。

深以為然。

《見字如面》的一封封信,豈止只是單單講述了李真的生死,更是給每一個普通人敲響警鐘:

  • 每個人對家庭和自己的生命都應該負責,不該在疲於奔命的日常當中忽視了健康的重要。

不要在忙碌的奔波中忽略了健康,不要在焦慮與拚命中透支了身體,更別在失去之後追悔莫及!

《見字如面》中李真的信在感動之餘,激起我們對家人的牽掛,對自己生命的珍視,和對當下社會問題的思考。

我想起了那年陪老公在北京化療的日子。

因為老公患病,我辭掉工作,父母提前退休,全家來到北京成為了腫瘤醫院的「北漂」。

做完手術等待大病理,在緊閉的醫生辦公室前,每次都是小心翼翼、戰戰兢兢,想問又不敢問。

化療開始,生活的無底洞便被打開,每一次繳費都像一次逼債,無力喘息卻又必須抗住壓力。

每一天,叫醒家屬的不是陽光夢想,而是病房的呻吟,和護士的催款單。

為了交齊醫藥費,隔壁房60多歲的老父親,白天在病房陪著女兒,晚上在醫院門口做兼職保安。

從未離開過縣城的老母親,坐了幾十個小時的火車來北京照顧兒子,在出租房和醫院之間往返無數次。

《我不是葯神》裡,呂受益做清創。病房內是撕心裂肺的叫喊,病房外是妻子一臉麻木與絕望。

這種生不如死的感覺,患病的家庭每一天都在經歷。

《找到你》裡,馬伊琍飾演的母親,為了救自己身患絕症的小女兒,在熱水間裡,偷偷把別人吃剩的飯混在一起。

哪怕是去賣腎,去捐器官,去做舞女,甚至出賣自己的尊嚴,只能要救我的孩子,那個母親,就一定會去做!

這些場景,在醫院司空見慣。

重症面前,病人需忍受身心折磨,親人拋家舍業東奔西走,變賣一切,只為換一個生的希望。

一場大病,就像一顆炸彈,讓一個平凡的家庭,瞬間粉身碎骨。

對父母來說最難過的,是看著自己的骨肉一點點被疾病吞噬,卻無能為力。

對於子女來說最心酸的,是父母養我半生,奉獻一世,我卻沒有機會報恩,甚至還要拖累他們。

《見字如面》裡的那一封封信,都是我們人生的縮影啊!

去年被李真的那封信打動,我開始關注到《見字如面》這檔節目。

這檔節目情感太細膩了,它沒有太多花哨的噱頭,只是邀請演藝家,安安靜靜的給你讀上一封封信,卻能讓你淚流滿面,內心一片柔軟。

那些入選的信件,有一些是古代的、外國的,但其實都是身邊的,每個人都繞不開、躲不掉的。

節目組有一段話,我很認同:

人類精神生活的主流,從來都是為了獲得內容價值。而內容價值的核心,是「多元」而不是單一,是「激活」而不是教導;

獲得個體生命成長的滋養,是任何時期人類進行精神生活、文化消費的最基本利益需求。

我們平凡的生活裡總會有各式各樣的精神需求,可能是刺激,可能是愉悅,甚至是某種滿足的精神狀態。

但歸根結底,所有的精神需求,都由外界提供的內容來滿足。

這些內容可能是讓人銘記的歷史記憶,可能是令人潸然淚下的陳年往事,甚至是一個陌生人的人生喜悲......

就是這些有價值的內容,「激活」著我們對生活的認知。

讓我們的精神世界得到滿足,學會用多元的思維去看待生活,懷著一顆從容不迫的心,發現生命的本真,發現生活裡的真善美。

《見字如面》裡的這些信件,正是我們所需的內容價值,它值得被更多人看到。

因為它的每一封信,不僅滋養著我們的精神與生命,還隱藏著我們最真實的人生。

人生很短,世事無常,願你明白生命的意義,百歲無恙。

作者簡介:星言,有書原創作者。有書,讓閱讀不再孤單,2000萬閱讀愛好者都在關注的公眾號,。本文原創首發於有書,轉載授權請聯繫有書主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