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任澤平:消費更新降級並存與社會分層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任澤平

  擴大居民消費應當從增加居民收入和提高居民邊際消費傾向兩方面入手,需要減稅並優化稅制、加快農村土地流轉和對低收入的轉移支付、加快戶籍制度改革推進城鎮化、改善財政支出結構完善社保體系、開放服務業市場、提高中高端產品品質。

  導讀

  今年以來社零消費持續低迷並創2003年以來新低,引發消費更新和降級之爭。事實上,當前消費更新降級並存,折射出怎樣的經濟規律和社會現實?如何擴大居民消費?

  摘要

  消費理論主要研究消費與收入、儲蓄的關係以及消費者面臨預算約束下的效用最大化問題。消費理論主要包括:1)凱恩斯提出“現期消費是現期收入的函數”;2)歐文·費雪的跨期消費理論,利率影響消費者在當期和未來消費的分配;3)杜森貝利提出的相對收入消費理論,消費不僅取決於收入,而且取決於消費習慣和周圍環境的消費水準;4)莫迪利亞尼和弗裡德曼分別提出生命周期模型和永久收入模型,當期消費要考慮當期收入,而且要考慮未來收入。

  消費更新指消費品品質的提高和發展享受型消費的佔比提高,帶來總效用的提高。收入下行甚至負增長等導致消費更低劣的商品、減少發展型消費,增加生存型消費,即消費降級。

  我國消費的整體情況:社零和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增速整體放緩,但因投資增速下降更快,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提高。最終消費支出尤其是居民消費佔GDP比重依然偏低,低於美國等發達國家,投資驅動轉換為消費驅動型經濟仍需時間。這種局面主因是國民收入分配中居民佔比偏低、社保福利體系不健全、貧富差距拉大,投資刺激經濟的增長模式。

  我國消費更新與降級並存,貧富差距拉大背景下的消費分級特徵明顯。1)長期看,消費更新趨勢仍在繼續,恩格爾系數持續下降至30%以下,醫療、教育、通信等發展、享受型消費佔比上升,服務消費佔比提高至40%以上;2)短期看,部分中低收入者消費降級,流動性退潮疊加剛性負債高企、房租和醫療價格大幅上漲,消費降級,集中體現在娛樂文化消費佔比較去年下降,集中於中間階層人群,如加杠杆購房的高負債中產白領和一二線租房的城鎮職工等人群(既無財產性收入,又無類似最低收入人群獲得的財政轉移性收入保障)。根據五等分收入劃分,高收入戶的收入增速逐年上升,中等偏下戶、中等收入戶、中等偏上戶收入增速持續下行,其中2017年增速最慢的是中等偏下入戶,為7.3%。3)貧富差距連續兩年上升,城市能級之間、高低收入人群之間的消費分級特徵明顯。奢侈品消費全球第一大國與拚多多盛行於三四線及以下城市並存,高品質汽車消費高增長與中低檔低增速乃至負增長並存,高端白酒價格持續上漲與低端白酒競爭激烈並存。上述現象需高度重視。

  短期的消費降級與明顯的消費分級特徵折射出中國巨集觀經濟下行預期轉差、流動性退潮、社會階層分化和就業困境的經濟金融社會環境。1)巨集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居民收入增速隨經濟增速換擋而放緩,中美貿易戰、資本市場下行等導致居民對未來預期轉差;2)流動性退潮,“大河無水小河枯”;3)貧富差距拉大與階層分化明顯,基尼系數連續兩年上升,不同的社會階層對應不同的消費等級和水準,更新和降級分屬不同人群;4)就業機會萎縮,影響收入與消費。

  從美國、日本等國際經驗看,消費與經濟增長均存在增速換擋規律,我國恩格爾系數遠高於發達國家,結構更新有較大太空。1)GDP增速下降,居民收入和消費增速下降,但消費對經濟的貢獻上升;2)伴隨經濟增速換擋和人均GDP擴大,恩格爾系數下降,發展享受型消費佔比上升,消費結構更新。3)實物消費佔比下降,服務消費佔比提高。4)邊際消費傾向總體下降。我國恩格爾系數2017年首次低於30%,高於美國(7%)、英國(8.1%)、德國(10.6%)、韓國(13.3%)和日本(24%),從長期看消費更新有較大太空;體現實物消費的社零增速下行,但服務消費佔比將上升。

  擴大居民消費應當從增加居民收入和提高居民邊際消費傾向兩方面入手,需要減稅並優化稅制、加快農村土地流轉和對低收入的轉移支付、加快戶籍制度改革推進城鎮化、改善財政支出結構完善社保體系、開放服務業市場、提高中高端產品品質。一是要進一步改善國民收入分配結構,提高居民收入在收入分配中的比重,降低政府的收入分配比重。主要包括降低個人所得稅、降低增值稅稅率、完善消費稅,加大政府對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群體的轉移支付力度,加快農村土地和住宅的市場化流轉,提高農村居民的財產性收入等。二是要提高居民的邊際消費傾向,通過改善政府的財政支出結構,降低財政供養人員和基建支出比例,進一步提高財政支出中教育、養老、醫療等社保的比重,解決居民的後顧之憂,減少預防性儲蓄。三是加快戶籍制度改革,推動農民工市民化進程。四是建議從供給端發力,提升中高端產品的供給,提高產品品質,使海外購物和奢侈品消費回流本土市場,滿足中高收入者需求。五是放寬旅遊、文化、醫療、養老、教育培訓和家政服務等服務消費領域的市場準入,鼓勵民營機構參與競爭,加強標準建設和有效監管。

  風險提示:政策推動不及預期

  目錄

  1、消費的理論視角

  1.1   消費理論的演進

  1.2   消費更新和降級的界定

  2、我國消費的整體情況:社零增速放緩,考慮服務消費後,消費對經濟的貢獻率和拉動提高

  2.1   社零增速自2008年以來持續下行,目前創2003年以來新低,受居民收入增速放緩、房貸高企、股市下跌財富效應消失、服務消費佔比上升等影響

  2.2   城鄉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增速自2012年以來整體下行,但2018年有所上升,主要是醫療保健支出因醫保改革大幅上升

  2.3   最終居民消費支出增速放緩,消費率在2010年見底後回升,但與發達國家比仍有較大差距,投資率依然偏高

  2.4   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率與拉動有所提高

  3、消費結構:恩格爾系數持續下降,消費更新是趨勢,但部分人群消費降級,消費分級明顯

  3.1   從結構看,我國城鄉居民恩格爾系數持續下行,發展、享受型消費佔比持續擴大,仍處於消費更新過程中

  3.2   部分人群消費降級:中間階層如高負債購房的白領、一二線租房的城鎮職工消費被擠出,文化娛樂開支下降

  3.3   消費分級:奢侈品消費與拚多多並存,高品質汽車高增速與中低檔低增速並存,高端白酒大幅上漲與低端白酒利潤率低並存

  3.4   短期的消費降級與明顯的消費分級折射出當前經濟金融社會環境:巨集觀經濟下行預期轉差、流動性退潮、社會階層分化和就業困境

  4、美國和日本消費的變遷規律

  5、促進居民消費的建議

  導讀

  1、消費的理論視角

  1.1 消費理論的演進

  巨集觀經濟學對消費的討論始於凱恩斯,在《就業、利息與貨幣通論》中,凱恩斯提出現期消費是現期收入的線性函數,消費將隨著收入線性增長即Ct=a+bYt,其中Ct是t期的消費,a是常數,b是邊際消費傾向。隨著收入升高,邊際消費傾向遞減。Yt是t期的收入。

  1930年美國經濟學歐文·費雪提出跨期消費決策模型。當人們在作出消費和儲蓄決策時,既考慮現在,也考慮未來,人們在現期消費與未來消費之間進行取捨時必須提前預測未來的收入。費雪的跨期消費模型說明了消費者面臨的預算約束條件及偏好,如何在現期消費和未來消費之間作出選擇。利率上升對消費的影響可分解為收入效應和替代效應,利率上升使消費者收入增加而增加消費,替代效應即不同時期消費的相對價格變動造成消費在不同時期的分配。

  美國經濟學家杜森貝利提出相對收入消費理論,相對收入理論認為,消費不僅和當期收入相關,還會受到過去的消費習慣及周圍消費水準的影響,從而消費是相對地決定的。一方面消費受過去消費習慣影響,消費容易受收入增加而增加,但不易隨收入降低而減少。另一方面,消費者會受到環境的影響從而與周圍人群的消費傾向保持一致。因此,即使兩個不同群體消費者的絕對收入水準相同,來自高邊際消費傾向群體的消費者通常會消費更多,儲蓄更少,而低邊際消費傾向群體的消費者則消費更少,儲蓄更多。但目前對相對收入理論的討論較少。

  60年代以來,莫迪利亞尼(Franco·Modigliani)和弗裡德曼(Milton·Friedman)分別提出了生命周期模型和永久收入模型,由於這兩個模型設定較為相像,理論界將他們合並,稱為“現代消費理論”。現代消費理論認為,消費者作為理性決策人將規劃自己一生的永久收入和消費水準,並據此決定當期的消費。人們希望平滑自己一生的消費,但收入水準在一生中並不平滑。理性消費者在年輕時會通過借貸消費,隨著收入不斷增長逐漸償還債務,並且在退休後將積累的財富全部消費。因此,當期的消費不僅和現金的流量(收入)相關,還和現金的存量(財富)相關。國家的年輕人、老年人口結構會影響社會的消費和儲蓄分配。

  1.2 消費更新和降級的界定

  消費包括消費規模、水準和結構,消費更新主要側重消費水準即消費品的品質提高、消費結構改善即發展享受型消費佔比提高。消費規模即消費總量和增速,在經濟發展初期階段消費增速較快,居民更重視消費數量的滿足,在人均GDP達到一定規模後,GDP增速下行,帶動居民收入和消費支出放緩。此時居民追求的不再是消費品總量和增速的擴張,而是品質和結構的改善。消費水準即消費品的品質。消費結構即居民消費中衣食住行等生存型消費與教育、醫療、旅遊等發展享受型消費的比例關係。因此,消費品品質提高和發展享受型消費佔比提高,即是消費更新。因收入下行甚至負增長、負債高企等導致消費更低劣的商品、減少發展型消費而增加生存型消費,就是消費降級。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歷了三次較大規模的消費更新。第一輪更新是在改革開放之初,食品消費佔比下降,輕工業品的消費佔比上升。自行車、手錶、收音機為代表的三大件是該時期的代表性消費品。第二輪更新是在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傳統的三大件被新三大件(冰箱、彩色電視、洗衣機)代替,家電產業迅猛發展,同時,部分居民的服務性消費如旅遊、醫療等開始增長。當前我們正在經歷第三輪消費更新,服務業消費的增長最為迅猛,居民的主要消費轉向居住和汽車等領域,同時服務類消費如教育、娛樂、文化、交通、通訊、醫療保健等增長迅猛,帶動IT、汽車產業和房地產業快速發展。

  2、我國消費的整體情況:社零增速放緩,考慮服務消費後,消費對經濟的貢獻率和拉動提高

  2.1 社零增速自2008年以來持續下行,目前創2003年以來新低,受居民收入增速放緩、房貸高企、股市下跌財富效應消失、服務消費佔比上升等影響

  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名義增速自2008年以來持續放緩,實際同比增速自2010年整體趨緩。今年以來增速繼續下行,其中9月名義同比增速為9.2%,創2003年以來新低,表明居民的實物消費增速放緩。其中重要的拖累力量是汽車和房地產相關消費,化妝品、金銀珠寶、日用品等消費增速依然較高,今年累計增速分別為12%、8.7%和13.4%。今年以來,乘用車的銷售增速明顯下降,6月以來連續五個月負增長,且負增長幅度逐月擴大,其中主力品種A級車的銷量增速下跌較為明顯,10月為-13.2%,累計-2.1%。房地產相關消費下行主要是因為房地產嚴格調控下銷售下行,家具、裝潢、家電等增速放緩。

  導致社零銷售增速下行的原因主要有:近年來經濟增速下行,收入增速放緩;流動性退潮下的P2P爆雷、股市下跌財富效應消失、房貸高企擠佔消費等。

  1)近年來居民收入增速有所放緩

  我國經濟增速換擋,結束了高速增長階段並逐步構建新的中高速增長平台;居民收入水準也呈現出增速換擋的態勢。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從2008年的14.5%下降到2017年的8.3%和2018年前三季度的7.9%,實際增速從8.4%下降到2017年的6.5%和2018年前三季度的5.7%。從收入的四大構成看,今年以來,財產性收入、轉移性收入增速下滑,源於房地產價格上漲的趨勢有所遏製、股市下跌等財富效應消失,養老金增速放緩導致轉移性收入增速有所下滑。1-9月,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義增速為8.8%,較去年全年下降0.2個百分點。其中,工資性收入增速8.8%,較去年加快0.1個百分點;經營性淨收入增速7%,較去年加快0.3個百分點;財產淨收入增速10.6%,較去年下降1個百分點;轉移性收入增速9.5%,較去年下降1.9個百分點。

2)股市下跌、P2P爆雷,流動性退潮,財富效應消失

  2)股市下跌、P2P爆雷,流動性退潮,財富效應消失

  我國處於金融周期頂部和流動性退潮過程中,P2P爆雷、信用債違約、大股東股權質押風險、企業融資成本上升、股市下跌等風險事件頻發。其中股市下跌、P2P爆雷等對居民的收入影響較為顯著。今年1-7月出現跑路及提現困難的問題P2P平台鋼彈338家,其中7月單月就新增171家,P2P行業規模縮水近三分之一,許多居民的存款受損,對消費產生抑製。

3)居民加杠杆買房,居民杠杆率、負債/可支配收入比迅速攀升,擠佔消費

  3)居民加杠杆買房,居民杠杆率、負債/可支配收入比迅速攀升,擠佔消費

  2015年以來我國房地產價格大幅上漲,並從一二線城市擴展到三四線城市,居民部門大量加杠杆購房。居民部門杠杆率迅速提高,從2008年的18%上升至2017年底的49%;居民負債/可支配收入突破100%。居民的流動資金下降,抵押貸款的利息支出增加,擠佔消費支出。

  同時,未購買建案的居民在增加儲蓄為購房做準備,降低其他消費,即房地產價帶來的流動性緊縮效應。我國居民首次購房平均年齡為27歲,低於美國(35歲)、英國(35歲)和日本(41歲)。而年輕人的邊際消費傾向通常較高,因此購房行為對消費的擠佔在我國體現得更加明顯

  2.2  城鄉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增速自2012年以來整體下行,但2018年有所上升,主要是醫療保健支出因醫保改革大幅上升

  我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走勢均與社零消費大體一致,整體也呈現下行趨勢,但是今年回升,與社零增速短期不一致,主要受醫療保健支出增長帶動。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增速從2011年的12.5%下降至2017年的5.9%,但2018年以來增速回升至6.5%。農村居民的消費增速始終高於城鎮居民,且回落幅度小於城鎮居民,2017年為8.1%,2018年三季度上升為12%。

  從各項支出看,今年消費增速中明顯加快的是醫療保健支出,其他支出如教育文化娛樂支出增速下行。前三季度城鎮居民的醫療保健消費累計增速從去年全年的8.9%上升到15.4%,農村居民醫療保健消費增速更是從去年的14%上升至20.4%。在城鄉居民消費結構中的佔比分別從7.3%和9.7%提升至8%和11.4%。

  醫療保健支出的增長源於我國的醫保體制改革,更完善的醫保提高了居民的就診率。2018年前,我國的醫保分為三類,即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醫保。其中,城鎮職工醫保的參保對象為城鎮職工,由職工與用人部門共同繳費,建立醫療保險基金,在職工發生醫療費用後予以一定補償。城鎮居民醫保的參保對象是沒有參加城鎮職工醫療保險的城鎮未成年人和沒有工作的城鎮居民,由政府出資予以保障。新農合醫保的主要參保對象為農村居民,是個人、集體和政府共同出資的互助性醫保。從醫保的覆蓋水準看,城鎮職工醫保的覆蓋水準和報銷比例高於城鎮居民醫保,城鎮居民醫保則高於新農合醫保。2018年,我國合並了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醫保,實施統一的城鄉居民醫保制度,同時提高了城鎮居民醫保的報銷比例和覆蓋水準,農村居民的就診率提升。

  2.3 最終居民消費支出增速放緩,消費率在2010年見底後回升,但與發達國家比仍有較大差距,投資率依然偏高

  我國最終消費率(政府消費+居民消費)自2000年的63.3%持續下行至2010年的48.5%,其後緩慢回升。2017年中國的最終消費率為53.6%,其中居民消費率為39.1%,低於美國的68.4%。2017年中國資本形成率(投資率)投資為44.4%,雖然自2012年以來回落,但佔比依然偏高。

  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性作用”。中國居民的消費需求始終沒有顯著提升,居民消費率(居民消費佔GDP比重)一直處於偏低水準,特別是2000-2010年間,居民消費率從46.7%持續下滑至35.6%的歷史低點,2011年後雖有所回升但仍處於相對低位,2017年為39.1%。同期美國的居民消費率鋼彈68.4%,英國為65.5%,日本為55.5%,歐元區平均為54.1%,德國為52.9%,法國為54.1%。即使與經濟發展處於相似階段的國家和地區比,中國的居民消費率也明顯偏低,2016年金磚國家(不包括中國)居民消費率平均為58.5%,高出中國近20個百分點。2017年資本形成總額佔比為44.4%,對投資的依賴度依然較高,推升杠杆率上升;美國的私人投資佔GDP比16.6%。這種局面主要是因為國民收入分配中居民收入分配佔比偏低、社保福利體系不健全、貧富差距拉大等導致居民消費未出現實質性大幅上升,政府和國企通過投資刺激經濟的增長模式具有路徑依賴,尤其是在經濟下行時刺激投資更能迅速擴大總需求,投資率偏高。

2.4 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率與拉動有所提高

  2.4 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率與拉動有所提高

  最終消費支出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波動較大,取決於與出口、投資的相對變化。如1990年最終消費支出的貢獻率為91.7%,主要是因為1990年投資大幅負增長,消費在當年對GDP的拉動僅為3.6個百分點。

  近年來我國消費的貢獻率上升,2017年為58.8%,因為投資增速放緩速度快於消費,消費的相對比例上升,對經濟的拉動有所上升。2018年前三季度實際GDP累計增速6.7%,其中最終消費支出的貢獻率為78%,為2000年以來新高,拉動GDP5.2個百分點,高於去年同期的4.5和去年全年的4.1。資本形成總額對經濟的貢獻率為31.8%,拉動GDP2.1個百分點;淨出口對經濟的貢獻率為-9.8%,拉動GDP約-0.7個百分點。 

  3、消費結構:恩格爾系數持續下降,消費更新是趨勢,但部分人群消費降級,消費分級明顯

  3.1 從結構看,我國城鄉居民恩格爾系數持續下行,發展、享受型消費佔比持續擴大,仍處於消費更新過程中

  2013年統計局調整居民消費口徑,2013年至2017年,城鄉居民消費結構中食品煙酒和衣著等生存類消費佔比下降,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娛樂、醫療服務等享受類消費上升。全國居民人均食品煙酒消費佔比從2013年的31.2%降至2017年的29.3%,城市、農村居民分別從30.1%降至28.6%以及從34.1%降至31.2%。全國居民人均衣著類消費佔比從7.8%降至6.8%,其中城鎮居民從8.4%降至7.2%,農村居民從6.1%降至5.6%。

  城鄉居民消費中佔比增加的項目主要集中在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娛樂和醫療保健。2013-2017年,城鎮居民在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娛樂和醫療保健的佔比上升到13.6%、11.6%和7.3%,增幅分別為1.1、0.9和1.1個百分點,其中醫療保健支出佔比在今年前三季度繼續上升至8%。農村居民的交通通信消費佔比上升到13.8%,增幅為2.1個百分點,今年前三季度繼續上升至14.2%。這與近年來三四線及農村地區手機網民數量增加相印證。隨著一二線城市手機消費的飽和,三四線城市及農村地區成為了手機銷售新的增長點,部分較為火爆的手機APP如快手、趣頭條等的主要用戶增長也集中在這些區域。農村居民教育文化娛樂支出佔比上升為10.7%,提高0.6個百分點,今年前三季度略下降至10.4%;醫療保健支出提高到9.7%,今年前三季度繼續提高至11.4%。

  分省份看,恩格爾系數較低的省市有北京、上海、山東、江蘇、浙江(中國台灣和中國香港均為14.1%),分別為19.8%、24.7%、26.8%、27.5%、27.9%;恩格爾系數偏高的省市有西藏、海南、四川、廣西,分別為43.9%、37.2%、33.3%、33.2%。

  注:青海、新疆、甘肅、寧夏等省份恩格爾系數與直覺不符,可能與統計局抽樣調查的樣本過小有關,數據均來自國家統計局。黑吉遼冀為2016年數據。

  3.2 部分人群消費降級:中間階層如高負債購房的白領、一二線租房的城鎮職工消費被擠出,文化娛樂開支下降

  長期看消費更新是趨勢,但短期看,部分中低收入者消費降級。收入增速放緩、股市下跌和P2P爆雷等導致財富效應退卻、居民杠杆率迅速攀升、房貸收入比突破100%擠壓消費,流動性退潮疊加剛性負債高企、房租和醫療價格大幅上漲,消費降級,集中體現在娛樂文化消費佔比較去年下降,從上年的11.6%下降到今年前三季度的11.1%,增速從7.9%下降到3.6%。教育文化娛樂消費的邊際效用常高於其他種類,該領域消費減少產生的效用下降較其他領域更明顯。

  消費降級集中於中間階層人群,如加杠杆購房的高負債中產白領和一二線租房的城鎮職工等人群。第一,該部分人群既無財產性收入,又無類似最低收入人群獲得的財政轉移性收入保障。根據五等分收入劃分,高收入戶的收入增速逐年上升,2017年達到9.6%,在五等分人群中收入增速最快。中等偏下戶、中等收入戶、中等偏上戶收入增速持續下行,其中2017年增速最慢的是中等偏下入戶,為7.3%。第二,房租、醫療價格持續上升,中低收入人群不得不壓減開支。今年以來北京租房價格同比上漲幅度已超過20%,成都、深圳等城市的平均租金同比漲幅超過30%。今年以來居民消費增速回升最主要在醫療保健,其次是住房開支,以城鎮為例,醫療和住房支出同比增速分別為15.4%和10.8%,增速分別較2017年全年提高6.4和2個百分點。我國醫療在2017年推行了醫藥分開綜合改革實施方案,簡言之即提高醫生服務價格如掛號費、手術費,大幅降低藥物價格,避免以藥養醫。對於享受農村和城鎮居民醫療的群體影響不大,因為政府提高了補貼,但對於適用城鎮職工醫療保險的群體面臨的價格上升,降低了消費效用。第三,部分加杠杆買房的居民可能在扣除房貸支出後的消費支出下降,消費降級。我國居民部門杠杆率整體上升較快,2018年1季度達到49.3%,居民負債與可支配收入之比超過100%,擠壓消費。根據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穩定局測算,住戶部門杠杆率靠前的省份有浙江、甘肅、廣東、北京、福建等地,介於49%-63.5%,消費容易被擠出。

  3.3 消費分級:奢侈品消費與拚多多並存,高品質汽車高增速與中低檔低增速並存,高端白酒大幅上漲與低端白酒利潤率低並存

  我國龐大的消費市場中,收入、人口年齡、教育結構和城市等級分層,導致消費需求具有明顯的多層次性,即消費分級。

  1)乘用車整體負增長,但C級上等車高速增長。今年以來汽車消費持續低迷,既有收入下行和房貸擠出影響,但1.6L排量以下汽車的車輛購置稅優惠取消,稅率恢復至10%對低檔車也有影響。前三季度乘用車累計同比增速-0.6%,但是C級汽車的奧迪A6、一汽豐田皇冠、華晨寶馬5系、北京奔馳E級和上海通用凱迪拉克XTS前三季度合計增速17.1%,其中凱迪拉克增速鋼彈54%。

  2)拚多多低廉低品質商品在三四線及以下城市盛行,但我國同時是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場。移動互聯網在低線城市及農村地區的普及催生了例如拚多多等新型電商平台,增加了農村居民消費的選擇太空,但同時也反映出中低收入群體相對較低的生活品質。與京東、淘寶等傳統電商平台不同,拚多多聚焦於低線城市及農村地區追求高性價比的消費者,成立三年便獲得了2.9億的活躍買家,與京東基本持平。與此同時,高收入人群的消費不受影響,主要表現為我國奢侈品消費規模近年來不斷增長,中國已成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場。2017年我國奢侈品銷售規模同比增長6.6%至5310億元,預計2018年銷售規模將升至5500億元。自2016年起,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場,佔全球份額23%,超過美國的22%。奢侈品消費的主力為有產階層,房地產價格的上漲放大了有產階層的財富效應,促進高端領域的消費。

  3)白酒領域同樣存在著消費分級的狀態。一方面,在白酒產銷量增速持續下行、白酒消費更加理性的背景下,瓶裝白酒取代散裝白酒,從低端逐步向次高端和高端白酒更新,追求品牌。另一方面,白酒消費存在極大的分化,高端酒價格持續上漲,但是低端白酒價格競爭激烈,呈現出兩個市場的特徵,消費分級明顯。售價2000多元茅台一瓶難求,售價15元左右的牛欄山熱賣全國,30-80元價格帶淪陷,100-300元價格帶競爭激烈,300元以上的次高端不斷更新。

  3.4 短期的消費降級與明顯的消費分級折射出當前經濟金融社會環境:巨集觀經濟下行預期轉差、流動性退潮、社會階層分化和就業困境

  1)巨集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居民預期轉差。居民收入增速隨經濟增速換擋而放緩,中美貿易戰、資本市場下行、民企生存困境、環保風暴等導致居民對未來預期轉差,消費者信心指數和預期指數在6月以來出現明顯回落。

  2)消費低迷的背後是流動性退潮。“大河無水小河枯”,股票下行、債券違約、融資成本上升。9月廣義貨幣供應M2增速為8.3%,為近20年低點。1-9月社會融資規模新增15.4兆元,同比減少2.3兆元,表內貸款多增,委託貸款、信託貸款、票據等大幅減少。

  3)貧富差距拉大與階層分化明顯,不同的社會階層對應不同的消費等級和水準,消費具有多層次性,更新和降級分屬不同人群。城市能級之間、高低收入人群之間的消費分級,源於居民的貧富差距拉大。我國基尼系數在2015年觸底後連續兩年上升至2017年的0.467。高收入戶與低收入戶可支配收入之比連續兩年上升為10.9倍,其中城鎮高收入戶與低收入戶可支配收入之比5.62倍,農村為9.48倍。中低收入群體追求消費品的基本功能和性價比,高收入人群追求品牌和奢侈品等。這種局面導致全社會的邊際消費傾向下降,結果是:消費增速放緩、消費更新與降級並存、消費分級。

  4)就業機會萎縮,影響收入與消費。今年以來,內需下行,創投破產數量增加,金融地產實業裁員降薪,就業機會萎縮,影響當期和未來收入,直接影響消費增速下行。

4、美國和日本消費的變遷規律

  4、美國和日本消費的變遷規律

  二戰以來,美國的個人消費支出增速經歷了由高速向低速的增長階段轉換過程,這一過程與美國GDP增速的軌跡大體一致。目前,美國經濟的長期均衡增長水準大約在2%左右,個人消費增速也整體保持在2%附近。但是,消費佔經濟的比重逐步提高,2017年最終居民消費支出佔GDP為69.1%。

  從結構上看,美國居民的消費結構不斷更新,恩格爾系數逐步下降,從1929年的21%逐步下降到當前的7.2%;發展和享受類消費佔比逐漸增加,其中醫療、休閑娛樂等佔比提高到17%和13.7%;伴隨收入的增加及老齡人口增加,服務類消費佔比從1929年43.4%穩步提升至68.8%。美國的經驗表明,當經濟增長到一定階段時,增長階段面臨轉換,此時消費增長的速度也會相應下行,但消費更新仍在進行,更新速度放緩,處於高水準的均衡。

  戰後日本經濟經歷了高速發展,上世紀60-70年代居民消費增速快速上升。80年代初,日本經歷增長階段轉換,GDP增速和居民消費增速有所下行,但整體速度仍然較高。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本泡沫經濟破裂,進入“失去的20年”,其間經濟增長近乎停滯,消費增速也下降至0附近,且在一些年份出現負增長。同時日本老齡化加劇,使得日本人的養老負擔增加,擠佔了其他消費支出。

  從結構上看,二戰後日本消費結構持續更新,恩格爾系數持續下降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平成金融危機的24%左右。90年代以來下降幅度很小,且近幾年因消費稅提高、“家庭小型化,從在家做飯轉為外出就餐”的生活方式改變、餐飲娛樂化,食品支出佔比上升,2017年為23.9%,為1990年來的次高水準,消費更新趨勢接近停滯。此外,日本統計局統計的居民消費類別中的“其他支出”自90年代以來長期下行。這一類別主要包括社交支出、贈與支出等,在泡沫經濟時代的佔比曾最鋼彈到25%。其金額佔比的下降反映了日本經濟增長乏力,居民商務及私人社交生活減少的情況。交通通信、醫療保健、教育娛樂的佔比總體在不斷提高,服務類消費佔比提高至55.7%。

  長期的經濟低迷改變了日本人的消費方式,對奢侈品、炫耀性消費的熱情減弱,更加注重商品的性價比和實用性。在此背景下,“無印良品”,“優衣庫”等淡化品牌而強調品質過硬的公司迅速崛起,形成了日本消費的鮮明特點。日本的發展經驗表明,消費隨經濟增速下行而下行,但消費更新必須要以一定的經濟增速為支撐,零增長或者負增長的環境下消費更新可能停滯。長期的經濟低迷會改變居民的消費習慣。

  從美國、日本等國際經驗看,消費與經濟增長一樣,存在增速換擋的規律。1)GDP增速下降,居民收入增速下降,消費增速下降,但消費對經濟的貢獻上升;2)伴隨經濟增速換擋和人均GDP擴大,消費結構更新,恩格爾系數下降,發展享受型消費。3)實物消費佔比下降,居民對服務消費的需求提高。4)隨著人均GDP增加,邊際消費傾向總體下降。我國當前恩格爾系數剛低於30%,高於美國(7%)、英國(8.1%)、德國(10.6%)、韓國(13.3%)和日本(25%),從長期看消費更新仍有較大的太空,但消費更新速度將放緩;體現實物消費的社零增速下行,但服務消費上升導致居民消費支出增速上升。伴隨收入差距的擴大,消費分級特徵明顯。隨著我國人均GDP不斷增加,消費者追求的不再是總量和增速的擴張,而是品質和結構的改善。

  5、促進居民消費的建議

  十九大報告提出“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在逆全球化抬頭及投資疲軟的背景下,消費更應發揮更大的作用,也是滿足居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要求。擴大消費需要從增加居民收入水準和提高居民邊際消費傾向出發。循此路徑,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要進一步改善收入分配結構,提高居民收入在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減稅、增加轉移支付、加快土地流轉等提高農民收入。收入是決定消費的最重要因素,增加居民收入水準將有效提升居民消費。在我國居民收入增速近年來整體放緩的背景下,改善國民收入分配結構,增加居民部門在收入分配中的比重顯得尤為重要。

  1)降低個稅、增值稅,完善消費稅。改革個人所得稅制,增加基本扣除額和專項附加扣除,降低個人所得稅,按照物價水準動態調整基本扣除額,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降低增值稅稅率,增值稅為流轉稅,本質是對消費征稅,降低增值稅有利於降低商品價格,提高居民的消費能力。完善消費稅,將高汙染、高耗能行業產品納入消費稅稅目並提高稅率,同時將已成為大眾消費品的部分產品不再徵收消費稅。

  2)加大政府對低收入人群的轉移支付。在落實全面、精準扶貧的基礎上,加大對城鄉低收入人群的保障。

  3)提高農村居民的財產性收入。不斷推進農村土地的市場化流轉,探索實施農村宅基地的流轉。

  二是要增加財政對社保的支出力度,解決居民的後顧之憂,增加居民的邊際消費傾向。居民邊際消費傾向受預期影響較大,與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程度關係密切。目前導致我國居民消費低迷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居民對子女教育、養老、醫療等領域的預防性儲蓄較高,反映出我國社保體系仍存在較大改善太空。改善政府的財政支出結構,降低財政供養人員和基建支出比例,進一步提高財政支出中教育、養老、醫療的比重,使居民消費無後顧之憂。

  三是加快戶籍制度改革,推動農民工市民化進程和加快落戶。城鎮化將釋放潛在的需求,盡快解決進城農民工的市民化問題,解決子女教育、醫療等問題。

  四是從供給端發力,優化供給結構,進一步提升高端製造業在製造業中的比重。提升中高端產品的供給,提高產品品質,使大量的海外購物和奢侈品消費回流本土市場,滿足中高收入者的需求,同時促進產生更新。

  五是放寬旅遊、文化、醫療、養老、教育培訓和家政服務等服務消費領域的市場準入,鼓勵民營機構參與競爭,加強標準建設和有效監管。

  (本文作者介紹:恆大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恆大經濟研究院院長。曾擔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巨集觀部研究室副主任、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董事總經理、首席巨集觀分析師。)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