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殷商古國——牆國,或以軍功起家,逐鹿在牆

商代有一支以軍事著稱的名門望族,卜辭中被稱為“牆”。商代牆國臣服於商,與王室關係親密,其軍事實力雄厚,能參與大規模戰役,是商王征服敵對異族的重要骨乾。更為難得的是,牆族對商王朝忠心耿耿。卜辭中有“任牆”的記載,據說卜辭中有商王將“任牆”與“商湯”一並祭祀的場景,由此可知,這位任牆或曾助商湯奠定天下,建有萬世功勳。由此推測,牆國或以軍功起家,商初立國。從商湯開始,牆地就有一支商王專門的軍隊,替王室鎮守邊疆。雖然牆國的確切位置不明,相關出土情況目前也尚未發現,但可以肯定,牆國不在商王畿內。著名“小臣牆刻辭”中有“小臣牆征危方”的記錄,危方在今山東境內,那麽牆國或也位於商王畿的東部。卜辭“小臣牆有來告。”這是小臣牆發到商王畿的一份敵情軍報,說明小臣牆監控到邊疆有敵情蠢蠢欲動。

“牆”的甲骨文從由“爿”和兩個“禾”加“嗇”組成,通“牆”。嗇有“收獲、收藏”的意思,《儀禮》裡面有“嗇黍”一說,即為收獲的黍稷。“爿(pán)”是作圍牆用的版築,“牆”的造字本義應該來自遠古時期這種可以儲藏糧食的倉庫,兩個“禾”表示糧食種類及數量的繁多,儲藏糧食以備來年。故《說文解字》:“牆,垣蔽也。”早期牆地部族當是個富庶之地,農業發達,族人富余,糧倉遍地。

牆國不但作為商王的軍事力量,還是商王的狩獵場,卜辭中涉及到牆國的大多與“王逐鹿”有關,商王無數次的去牆地“逐鹿”。比如卜辭:“王其逐鹿於牆,勿逐鹿於牆?”這是貞問能否去牆地逐鹿。“貞:呼逐在牆。鹿獲。”商王去往牆地逐鹿,並捕獲了鹿。“貞:翌庚申王令獲鹿於牆。”商王下令在牆地進行逐鹿。我們都知道“逐鹿中原”這個成語,逐鹿本身就含有權力和軍事角逐的意義,是一個國家軍事和實力與否的象徵。商王愛去牆地逐鹿或令將士們逐鹿,一方面說明牆地多鹿,卜辭中反覆強調“牆有鹿”;另一方面說明牆地有商王專門的軍事基地,名為逐鹿,實為軍事演習。比如卜辭:“呼多馬逐鹿。獲。”這是商王令多人進行逐鹿,將士們逐鹿一般會騎著馬,故叫“多馬”,這是將士們軍事技能的比拚,也是商王對將士們野外作戰應對能力的考驗。

牆國的這支軍隊由小臣牆統領,小臣牆當為牆國國君,又是作為商王的愛將。每當商朝遇到危脅,商王便會派這支驍勇善戰的牆家軍前來解圍。卜辭中有“勿爯牆”的記載,爯(chēng)有“並舉”的意思,這是商王對要不要糾集牆家軍(參與征伐)的貞問。卜辭:“惠小臣牆令呼比,王受佑?”小臣,商代官職,有畿內文職和外服戎邊的區分,這裡的小臣牆當為後者。這是商王呼小臣牆一起比肩征戰的卜辭,貞問能否得到上天庇佑。雖然此次攻伐的對象卜辭中沒有言明,但可以看出王室一旦遭遇變故,商王即會想到小臣牆輔助。這個小臣牆在卜辭中多有出場,其英勇善戰,是個傑出的軍事奇才。

著名甲骨刻辭“小臣牆刻辭”用多達近百字的內容全面記錄了小臣牆的英勇事跡及出色的軍事才能。因該甲骨文不是占卜形式,而是記事,故稱“刻辭”,它被刻錄在一塊較大的牛肩胛骨上。其中記載“小臣牆比伐,擒危髦,廿,人四,馘(guó)千五百七十,百丙(輛),車二丙(輛),櫓百八十三,函五十……”大意為商王令小臣牆比肩作戰,擒獲危方首領髦,還有敵方將士二十人,斬獲首級一千五百七十個,外加擄獲的車輛、馬匹、盾牌、箭矢等兵器,內容豐富,數量較多。該刻辭中還記載了商王用這些戰利品祭祀先祖及小臣牆受到隆重嘉獎等事跡。牆國是商王心腹,商末周初社會大板蕩時期,牆國必定有過一番作為,但周族人心凝聚,實力過強,牆國最終隨著商朝的覆滅也隨之煙消雲散。商以後,有關牆族的記載全無,或被滅族,或遭分散遷徙,或被其它族氏同化?個中去向只能寄望於未來考古挖掘了。

文/堰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