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在博物館,陷入一場對“愛”的凝視

一次關於愛的獨特凝視,一場背對文字的漫長創作,一種用圖文符碼來書寫的情感,一個指向內心深處的密碼世界。

愛作為一種人類普遍追求與嚮往的情感,是橫亙人類歷史的重要主題,形成引人注目的文化現象。

在東方,情感以含蓄的方式表達,美以含蓄的形式呈現。在個體的生命中,愛貫穿始終,在群體發展中,愛循環往複。

七夕節,由中國民族博物館和中華世紀壇藝術館主辦的《愛的密碼——民族紋飾展》在中華世紀壇隆重推出。展覽用160件民族文物、約150多個民族紋飾呈現中華各民族關於“愛”的圖符世界,帶領觀眾走進一個指向人類情感的密碼王國,在斑斕多彩的紋飾符號裡,陷入一場對“愛”的凝神睇視。

從紋飾中提取愛的密碼

中華大地上各民族對於愛的表達豐富深邃。歷史上,許多民族在服飾、工藝品之上,用各種圖紋符碼來進行“愛”的書寫和表達——表達父母之親愛,傳遞男女之情愛,鐫刻家國之熱愛……這些符號既有魚鳥花草,龍飛鳳舞,也有星月雲宇,陰陽太極。它們或寫實或寫意,或變異或誇張,或精致或粗獷,氣韻生動,神奇詭譎,閃現著中華各民族獨特的文化理念、情感智慧、氣質神韻。這些圖符也許是某一個體對於情感經歷的刻骨追懷,也許是某一民族對於遠古人倫的群體記憶。它們運用奇特的想象力,超越純現實的感知,使天地萬物合於心靈圖式,將情感哲學轉換成意象表達,描摹出經情感變形後的自然景觀,繪製出被心靈幻化後的美學世界,展現出各民族質樸而深奧的心理結構。

在各民族的歷史上,這樣的圖紋書寫曠日持久又綿綿相續,積聚出一個巨大而珍稀的民族文化寶庫。它們不僅是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愛之密碼,更是珍稀的民族文化DNA。在對民族紋飾進行廣泛搜集與深入研究的基礎上,此次展覽通過集中展現運用神奇想象力和獨特思維方式構築起來的符碼世界,引領觀眾把對“愛”的探究變成一場對中華各民族心靈世界和歷史文化的視覺觸摸和深度認知,並揭示出這些愛之密碼作為民族文化DNA對於當代中國人實現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靈感源泉的珍貴價值。

貫穿生命始終的愛

那展覽具體是如何通過紋飾,為觀眾揭示中華民族的愛的密碼呢?

本次展覽從“親愛·塑造”、“情愛·成為”、“熱愛·承家”三個單元,通過150多個民族紋飾,講述了中華各民族從父母之愛,到男女之愛,再到家國之愛。

第一單元:親愛·塑造

在許多民族中,生命要降生兩次,一次降生到自然世界,一次降生到人間。天空、飛鳥溪水、自然的力量幫助父母完成了愛最初的塑造。在這一部分,展覽特別展出大量背兒帶,以體現母親的懷抱,觀眾步入其中,如同重回繈褓之中,由此感受來自父母的愛與奉獻。

展覽現場

誕生是神秘力量作用的結果,那成長卻是一個現實且艱辛的過程。父母之愛,是孩子的堡壘。神靈的紋飾,並不是神秘力量的化身,而是父母構築的愛的防線。為此,展覽展出了蘊含保護與祈福的童帽與兒童配飾,如銀項圈、手鐲、腳環等,展現出祖輩對下一代的珍視。

成人禮到來,意味著人成為完整的人。但塑造愛的過程並沒有結束,而是用一針一線、用含蓄的紋飾繼續加以正確引導,暗示著愛的解禁,也樹立愛的圍牆。展覽特別展示哈尼族、彝族、壯族、基諾族四個民族的成人禮服飾,並被服飾配色的彩帶所環繞,營造出慶典儀式的歡聚時刻。

展覽現場

第二單元:情愛·成為

長大成人後,從表露最初的愛意到走向婚姻,同樣要經過一場漫長而曲折的旅途。

舉行過成年禮的少男少女,才有了談戀愛的權力。不過,各民族都有許多公開的秘密:誰的衣服怎麽穿?身上的佩飾如何搭配?而這也變成了大膽表達愛意的情書,特別是帽飾,更是藏著關於她或他的情思,如展覽中的傈僳族金屬頭飾、哈克薩族羽毛裝飾、布朗族簪噱頭飾等等。

展覽現場

並不是所有的愛都能完美無缺地實現,傳說中的生死之戀幻化為衣飾紋樣,以來世的愛激烈現世的愛,並時刻提醒人們——這也是愛的部分。貫穿展廳的彩色條紋根植於彝族姑娘的彩虹包頭——與一則親妹的神話傳說有關,奠定了各民族愛情觀中無比忠貞的底色。

展覽現場

紋飾裡同樣也存著婚姻的秘密:繡龍鳳寓意龍鳳呈祥、繡鴛鴦蝴蝶寓意成雙成對、秀石榴寓意多子多孫、繡牡丹花寓意花開富貴、繡雲團寓意夫妻一團和氣、繡蝙蝠五隻寓意五福臨門、繡蓮蓬蓮子寓意連生貴子……

第三單元 熱愛·承家

不同民族對紋飾有不同的詮釋和傳說,在這些紋飾上,可以看到有關民族的歷史、信仰。

在中華民族的信仰中,“多子多福”一直寄托著人們對族群亙古、綿延的期望。生若繁星,生若春芽,用精巧的紋飾隱喻、傳達對生命的崇敬與熱愛。

對愛的寄托最終回歸到對族群的認同。“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我們將到哪裡去?”漫長的歷史,經過想像的裝飾,編織出瑰麗的始祖傳說與波瀾壯闊的民族史詩,群體之愛被譜寫成一首首家國壯歌。

展覽現場

在展覽中構建想象的空間

中國民族博物館一直致力通過構建想象的空間,將設計和藝術的觀念融入展覽,去探索博物館展覽展示的新方式。

而這種藝術觀念的介入,也能夠為觀眾還原展品原本處於的生活背景,加深觀眾對民族類展品的理解,啟發更多思考。在展覽的第一單元中,受到各民族為孩子佩戴銀項圈、手鐲、腳環習俗的啟發,展櫃被設計為大大小小的圓形容器,如星群排布,展現出祖輩對下一代的珍視;在展覽第三單元,象徵族群綿延與祖先記憶的紋樣被局部誇張處理,營造出富有儀式感的空間……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藝術觀念的介入固然為博物館帶來了充滿衝擊力的視覺體驗與更為豐富的觀展體驗,如何把握內容與形式的平衡也仍然是值得探索的方向。

結語

在展覽開幕之日,主辦方特別舉辦“民族文化的空間表達——《愛的密碼》策展分享會“。展覽總策劃、中國民族博物館副館長鄭茜、中華世紀壇藝術館執行館長冀鵬程、北京國際設計周集團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安雅潔、廣州美術學院視覺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鄧啟耀、上海大學錢偉長圖書館館長潘守永、《中國文物報》副總編李學良、苗疆故事博物館館長曾麗、資深媒體人梁黎、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博士後王思渝、本次展覽執行策展人李丹、形式設計主創Oliver、王懿泉參加了分享會,分享了對此次展覽的理解、感受以及建議。

分享會現場

其中,展覽總策劃、中國民族博物館副館長鄭茜就如何在博物館中正確、生動地傳播民族文化,與到場嘉賓進行了探討,同時闡述了自己多年實踐中的經驗。本次執行策展人李丹也在會上分享了在策展過程中所嘗試的三個詮釋策略,即誇張的局部、介質的轉換、內涵的衍生,以為觀眾提供更為生動的觀展體驗。

弘博網也將繼續關注中國民族博物館在展覽展示方面的探索,進一步了解民族文化的空間表達。

愛的密碼——民族紋飾展

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展廳東廳

2019.8.7——2019.8.22

圖文來源:中國民族博物館

編輯:大偵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