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糜爛性胃炎,治療麻煩嗎?多久能治癒?

患者:

近期上腹部不舒服,胃鏡檢查糜爛性胃炎,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用藥情況:四聯消炎藥

點滴配合口服藥。

諮詢問題:請問糜爛性感染幽門螺桿菌,能不能用中藥治療。西藥總覺得吃了渾身不舒服,很累。

答疑解惑:

慢性糜爛性胃炎是介於慢性淺表性胃炎和消化性潰瘍之間的一種臨床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在臨床上有很高的發病率。在慢性糜爛性胃炎患者中,幽門螺桿菌的陽性率達95%以上,與糜爛性胃炎反覆發作有直接關聯。

臨床上認為與感染、變態反應、自身免疫機制、胃壁屏障功能退減。中醫認為糜爛性胃炎的幽門螺桿菌感染率以以脾胃濕熱型最高,肝胃不和型次之,脾胃氣虛型最低。

中醫學認為濕為陰邪,熱為陽邪,濕性粘滯重濁,易阻遏氣機,熱易耗傷氣陰及燔灼腐肉,在疾病表現為病情的纏綿反覆。

幽門螺桿菌致病也有相似的特點,幽門螺桿菌動期的粘膜充血水腫,甚至糜爛,這些表現與濕熱之性十分吻合。

現代研究證實,幽門螺桿菌 感染高發於人群中,不管癥狀表現與否,均不易根治,且易複發。元朝朱丹溪說:「六淫之中,濕熱為病,十居八九。」 說明濕熱患病的高發性,這與幽門螺桿菌感染在流行病學上具有相同的屬性。

中醫的清熱利濕解毒藥物往往具有良好的抑殺幽門螺桿菌的作用。

加味黃連溫膽湯由孫思邈《千金方》中黃連溫膽湯化裁而來,全方由黃連、竹茹、枳實、半夏、陳皮、甘草、茯苓、蒲公英、敗醬草、白花蛇舌草組成。

方中以半夏、竹茹化痰降逆、清熱和胃。黃連清熱燥濕,與半夏為伍,辛開苦降,共為君葯;枳實、陳皮理氣化濕,蒲公英、敗醬草、白花蛇舌草清熱解毒,為臣葯;佐以茯苓健脾利濕,甘草為使,甘溫緩中,調理脾胃。

諸葯配伍,使濕邪熱毒,使濕邪熱毒得清,氣機宣暢,諸症得消。現代研究也正是,黃連溫膽湯可改善胃動力,保護胃黏膜,同時可以消除幽門螺桿菌感染;黃連、蒲公英等清熱解毒中藥也具有清除幽門螺桿菌的作用。

綜上,幽門螺桿菌陽性的糜爛性胃炎的治療,應該以脾胃濕熱為主,濕熱之邪等同於幽門螺桿菌。治療上也應著重從清利濕熱入手,才能達到根除幽門螺桿菌和治癒糜爛性胃炎的目的。

註:以上藥方僅供參考,詳情可根據個人實際病情諮詢專業醫師的意見和建議。中醫治療療程較長但療效佳,需堅持治療直到藥到病除。

腸胃調理微信weichang006,有問必答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