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人緣薄寡,運氣不佳,根本原因只有一個……

《五台山在線》全體義工給您拜年了!

文/清心

有佛友留言說:

自己幾乎除了家人沒有一個朋友。

更有甚者連家人也遠離,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還有的人,人緣薄寡,或單身、或無子女......

如何改變命運?大覺悟者佛陀告訴我們,實實在在的從當下做起,而不是寄托在祈求神力的保佑。

1、眾行之源

布施是一切善行的源泉。是菩薩救渡眾生六度的初門,也是菩薩深入大眾四攝之首。所謂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所謂四攝即:布施、愛欲、利行、同事。

2、布施的模範

給孤獨長者是古印度的大富翁,當聽佛陀說法的時候就信仰了佛教。為了能聽到佛陀講法,用黃金買了一座園林建起了精舍。

長者為什麽叫做給孤獨呢? 因為他不但供養三寶很虔誠,對於社會慈善事業,也很熱心;特別是救濟窮苦的人,無論男女老幼,孤獨貧病,他都盡力去做! 所以,大家稱他為給孤獨長者。

布施,是一種美德;行一次布施,就是做了一件好事。佛陀說:布施是種福,實行布施的人,將會得到幸福,前途美好。

3、慳貪引發的過失

菩薩為救渡眾生投生在六道中,救濟饑餓、疾病、貧窮眾生。甚至不惜屍毗割股,作為鷹鸇的口食。哪怕一城、一國、妻子兒女、財寶都在所不惜。

況且,財物真正的主人並非自己,而是被不肖子孫、盜賊、水、火、惡政等五家爭奪。集聚財寶之後,又有四怖。所謂四怖,即恐懼財物被王、賊、水、火等吞沒。

與菩薩相反,愚癡的凡夫卻是吝惜家財,舍命保財而難有施捨之心。為苟且偷生擔心死亡,最終與妻兒、兄弟反目,親朋遠離隔絕。由貪心而貪行,貪行產生貪緣,最終造作貪業,背離菩薩慈悲之道,更無救護之意。留下的只有煩惱,總之,慳貪就是上述過失之本。

正如《菩薩處胎經》中佛說偈言:

世多愚惑人,守慳不布施。

積財千兆,稱言是我有。

臨欲壽終時,眼見惡鬼神。

刀風解其體,無復出入息。

貪識隨善惡,受報甚苦辛。

將至受罪處,變悔無所及。

佛陀警示我們:

世間凡夫多愚惑,

財物慳守不布施。

積累財寶千兆,

妄言所稱是我有。

匆匆一生臨終時,

眼前浮現惡鬼神。

肉身解體如刀割,

再無生前出入息。

神識投胎何處去?

善惡苦樂均受報。

一生慳貪得苦厄,

變悔思過無所及。

《薩遮尼揵子經》中佛陀更加直截了當地告訴我們說:

貪人多積聚,得不生厭足。

無明顛倒心,常念侵損他。

現在多怨憎,舍身墮惡道。

是故有智者,應當念知足。

惜財不布施,藏舉恐人知。

舍身空手去,餓鬼中受苦。

饑渴寒熱等,憂悲常煎煮。

智者不積聚,為破慳貪故。

《菩薩本行經》中佛說:

“若見乞者。面目頻蹙。當知是人開餓鬼門。”

如果見到討飯行乞的人,就緊縮眉頭、面露難色,這樣的人即將入餓鬼之門。

4、改變命運從一分錢開始

布施,並不是一件容易之事。不是人人都能做到,能布施之人鳳毛麟角。但是,無論我們多麽拮據,一分錢一元錢總可以拿出來布施,日積月累,自己的慳貪之心才能逐漸消除。自己的命運才能發生變化,才能向好的方向轉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