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今天,只有女英雄來拯救世界了嗎?

隨著卡梅隆的《阿麗塔》、漫威的《驚奇隊長》的接連上映,大家忽然意識到,咦,現在怎麽都是女超級英雄拯救世界了?

這似乎是一個趨勢了。近些年來,好萊塢的各種科幻片、反烏托邦片和超級英雄片裡,越來越傾向於“女性拯救世界”了。連迪士尼的“公主”系列片子裡,公主們也表現得越來越勇敢,越來越不需要王子或男人。

不過中國電影中,似乎恰恰相反,熱門的影視劇當中,女性角色越來越被邊緣化。這種差異,耐人尋味。

1/4

拯救世界的女人太多了?不,還遠遠不夠。

《驚奇隊長》裡的卡蘿爾,她不需要男人,她過去的字典裡,就是各種跌倒爬起、再跌倒再爬起,成為所有男性都認為女人不可能做到的女飛行員;在她獲得超能量之後,更是能夠手撕導彈群,直接翱翔太空,戰鬥值碾壓所有漫威英雄。

驚奇隊長最尊重的,是一位女科學家、女飛行英雄;與她共同生活的,是一位單身媽媽,同樣是一位空軍飛行員。每一位都是女英雄。

而在此前的《阿麗塔》和《神奇女俠》裡,女英雄雖然都有感情線,但男友都犧牲在她們面前,她們也因為對敵人的仇恨,激發出更強的鬥志,為正義而戰,根本沒時間哭哭啼啼——而在傳統的故事母題裡,不都是女人為了救心愛的男友而犧牲的嗎?

這種套路,完全就是性轉版的英雄與美人的故事

總的來說,女超級英雄們,強壯、孔武有力,對正義充滿責無旁貸的責任感,她們要以一己之力挽人類世界於大廈將傾。你看,這些年裡,好萊塢出品的一系列的科幻片電影,女性佔絕對核心的越來越多了。

比如,《古墓奇兵》的勞拉,《攻殼機動隊》中的草薙素子,《降臨》中的女語言學家露易絲·班克,《惡靈古堡》中的愛麗絲,《異形》中的準尉雷普利,《普羅米修斯》中的伊麗莎白……

她們要麽是設計出來最頂尖的人與AI的結合體,要麽是一流的科學家或者戰士,在“人類活著或者死去”的問題當中,擔任了決定性的因素。

少年反烏托邦的系列電影同樣如此。在《饑餓遊戲》系列裡,少女凱特尼斯射穿了天幕,駭客入侵,最終引領著人民起義,推翻統治者;而《分歧者》系列裡的翠絲,也引導著反叛軍陣營。特別有意思的是,這兩部系列裡的幕後大反派,也都是女性。

如果看這些列舉出來的例子,難免會讓人感慨,怎麽,現在好萊塢電影都傾向於大女主了嗎?拯救世界的都變成女人了嗎?

2/4

雖然我很希望是這樣,但這當然不是真的。

有研究者們通過對2005-2012年的好萊塢的800多部電影(排除了動畫片)做了分析,發現這些電影裡面,只有28%的是以女性為第一主角,只有19%是以非白人為第一主角;通過對美國國內和國際票房收入的影響因素的分析,發現了消費者方面的潛在性別和種族的偏見

實際上,“好萊塢電影中為何主角總是白人男性?”才是一個更常見的課題。

而且,這些女性為第一主角的電影裡,主體還是低成本的青春片、家庭倫理片、喜劇片。如果是大製作、大成本、具有強烈視覺效果的電影(一般就是科幻片、戰爭片、超級英雄片)裡,以女人為主角,少之又少。——怕市場不接受,怕虧本。

你看到的“女超級英雄”似乎很多,但再想想,“漫威宇宙”和“DC世界”裡,超級英雄們男女的比例是多少?

實際上,除了以上提到的大片,其他基本上都是白人男性擔任世界拯救者(《黑豹》是黑人男性,也是罕見的例外),他們才是“默認值”,每次膽敢任命女性主角,都是修改默認設置,都是提心吊膽的大膽之舉。

保守人士大可不必擔心“女性踩在了男人頭上”。你以為有很多“大女主”電影,那只是錯覺。只不過由過去的佔比幾乎為零,上升到今天能夠佔到微小的一部分,這是進步,但距離平等還非常非常遠。

另一方面,好萊塢,非常的“同工不同酬”,女明星的收入比男明星要低。即使是超一線的女明星,在好萊塢也仍然得不到平等的對待。連奧斯卡影后娜塔莉·波特曼也曾多次為此發聲,以爭取男女平等。在接受雜誌的採訪時,她提到,阿什頓·庫徹的片酬是她的3倍多,

“雖然我的片酬已經很高了,但這之間的差距還是讓我覺得不可思議。比起男性,女性在好萊塢從1美元裡只能賺30美分。而其他產業裡,女性能從1美元裡掙到80美分。”

當然,更不必說,好萊塢從二十年前的“2000萬美元俱樂部”,直到這些年的最高薪酬的超級明星,幾乎全都是男性,女性即便上榜,也是叨陪末座。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社會確實在進步當中,女性角色大顯神威的可能性在增加。由於好萊塢無意中曝光了幾次片酬,客觀上也推動了同工同酬,女明星收入也與同咖位男明星看齊。這是一種社會進步。

加一句題外話。那些超級英雄電影裡,女性忠粉非常多。只不過與過去不一樣的是,很多女孩不再是癡迷男性英雄,不再代入自己是超人或美國隊長的“女友”角色,她們代入的是英雄本身,她們想成為神奇女俠、驚奇隊長。

這種趨勢,在迪士尼的“公主系列”當中也可以看出來。

迪士尼公主們,也經歷了一些變化:

最初,是白雪公主、灰姑娘、睡美人,溫柔、善良、賢惠,憧憬浪漫的愛情;

慢慢轉變為勇敢追求愛情、不怕犧牲的小美人魚和美女貝兒;

接著,是主動上戰場、為國家而戰的花木蘭和寶嘉康蒂(《風中奇緣》);

後來,是不婚少女米蘭達(《勇敢傳說》)和海洋公主莫阿娜(《海洋奇緣》);

當下最紅的“公主”,則是艾莎女王,她的真愛是妹妹安娜公主,她們不需要男性。

這是符合社會的女性進步潮流的。

如果這種觀念能夠在孩子心目中潛移默化,以後的性別平等,才有可能。

3/4

一直以來,影視劇不乏純粹男性的電影,不管是軍營、監獄裡;電影中沒有女性角色出現,並不奇怪;但我無法想象,一部電影能夠全都是女性,沒有男性出現。——我只是指出有這種現象,並不認為這種存在是合理的;我們的世界、我們的想象力、我們的影視表現,在傳達女性的能力和力量方面,還做得遠遠不夠。

說完好萊塢的,再說中國的。中國的電影,在這方面就做得更差了。就以今年春節檔次幾部最高票房的電影為例:

《流浪地球》,男性為主的戲,兩位女性演員,大概是四番或五番的位置。

《瘋狂外星人》,有女演員嗎?

《飛馳人生》,有女演員嗎?(只有一句台詞的的何穗,就算了)

《神探蒲松齡》,成龍片,有女花瓶。

只有《新喜劇人生》有女主演。

其他電影裡,女性不是沒有,就是只能排在四五六七番裡面。

而另一個熱門話題,就是今年初誕生了多位“百億明星”,他們主演的電影票房超過了一百億,這些演員裡包括成龍、王寶強、鄧超、黃渤、吳京、沈騰等。沒有女演員。惟一一位非常接近這個成績的女明星白百何,本來春節檔上映的電影有望突破,也因為男搭檔吳秀波的拖累,與這一紀錄失之交臂。

其他女明星差得更遠了。

當然不是她們的演技不過關,或者知名度不夠。中國女星的國際影響力和成績,比中國男明星高很多很多。早些年,鞏俐、章子怡、張曼玉等女明星,揚威國際;但是,在中國電影當中,留給她們的空間,卻多數是文藝片;大投資的商業片,還是得交由男明星來擔綱。

她們沒有戲可演。

4/4

但現在,又呈現了另一種景觀,中國的電視劇中,“大女主”佔了很大一部分。這些“大女主”的電視劇,集聚了很多流量小花和明星,但不管是古代劇、玄幻劇或者家庭倫理劇、都市劇,一個共同點就是:女人的愛情、婚姻和家庭,是她們畢生的追求。

比如說,這幾年來收視率相當高的《楚喬傳》《孤芳不自賞》《錦繡未央》《三生三世十裡桃花》《武媚娘傳奇》等等,都是“大女主”的模式,在絕對女一號身邊轉圈圈的是各種各樣的男生,有的是她的真愛,有的為了她犧牲無數,有的為了她而變成了壞人,每個人都愛她,每個人都在守護她;而劇中的女二女三,或者是婆婆之類,都是陷害女主的一把好手。

最終,女主角必定是在男人的襄助和加持之下,登上了人生巔峰。

舉一個例子,《武媚娘傳奇》裡范冰冰演武則天。但是,這個版本的武則天說,我只想做一個賢妻良母,陪在陛下的身邊,我的努力是為了配得上陛下。而且,這個武則天還說,我當上女皇帝,也是迫不得已的。

整部劇都是這位女皇帝的傳記,戲份當然十分吃重;但問題是,這種“大女主”,精神上還是小媳婦,她的一路風霜,踩著男人的屍骸上位,難道僅僅是為了找到愛情?把武則天的精神也矮化成這樣,這種劇怎麽能叫“大女主”?怎麽能叫拯救世界?連禍害世界也不配呢。

別的“瑪麗蘇劇”,大抵也是這樣的套路。只有愛情,才是她們永恆的嚮往,歷盡苦難,初心不變。

用這些作品來談論我開頭的主題“拯救世界的女主角”,南轅北轍了。

“瑪麗蘇”劇裡的女主角,可能會讓“傻白甜”的小妞們心存幻想,所以它很受歡迎。可現實中,沒有外掛。沒有這麽多男人默默地給你當備胎,為一個不愛他的女人作出犧牲啊。

這些劇,是很適合小螢幕看的。

在世界範圍內,影視作品對女性的關注和女性的平等方面,是進步的;而中國的影視圈的表現,則是在不斷退步的。作品中表現出來的女性形象整體,精神世界萎縮、狹小,更像花瓶了(並非演員本身的問題);而另一些形式作品的女主角,特別有存在感,卻又是奔著“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收集愛情的“瑪麗蘇”去的。都不健康。

影視作品,折射出一個時代的審美和價值觀。中國的影視作品裡,還缺乏女英雄的形象,拯救自己都難,拯救世界就更不用指望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