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全中國最厲害的法醫,從業8年因為她第一次失手?

2016年,有一部爆火的網劇,隔三差五,就會登上微博熱搜。先是因為重口味的畫面,憑借#法醫秦明下飯劇#,在開播過程中登上熱搜,給了觀眾很強的視覺衝擊。然後,因為主角“秦明”精湛的手術刀解剖小龍蝦技術,再一次登上熱搜,引發了一大堆吃瓜群眾圍觀,並開始關注這部大尺度“神劇”,拿下了17億+的點擊量,也讓幾位主演大火了一把。

這部劇,由張若昀、李現主演,叫做《法醫秦明》,這部網劇,將“法醫”這個職業的理性與冰冷,展示的惟妙惟肖;但也因為穿著西裝破案、不夠真實等原因,在當時,遭受了一定的非議。



電影《秦明·生死語者》終於定檔6月14日,和網劇的命名方式不同,強化了“生死語者”四個字。刺激程度整體提升200%,電影版《法醫秦明》夠帶感!如果是《法醫秦明》這四個字是鬼手,那《秦明·生死語者》,就是鬼手+佛心。電影改編自《屍語者》,是《法醫秦明》系列小說的第一部。


小說的作者本身就是一名安徽刑警中心的資深法醫,曾參與解剖超過2000具屍體。對於法醫這門職業,作者秦明本人,曾經在一次訪談中說道:“你隨著工作時間的延長,每個法醫都會有一個心路歷程。一開始可能是害怕,然後到對死者的悲憫,再到對犯罪分子的仇恨,最後是淡然”。


從害怕到淡然,鬼手之下,是佛心。鬼手+佛心,是一名真實的法醫應有的品質。法醫秦明本人的經歷,絲毫不遜色於他寫的小說。他的父親是刑警,母親是法醫。而他自己,憑借著醫學和法學雙學位,考入省警察廳,既有法律的理性和嚴謹,又有醫者的感性和悲憫。或許,是一種冥冥之中的宿命,將秦明,推向了法醫這個職業。


中國人,很容易在關於死亡的命題上,動情。2017年,《尋夢環遊記》讓遠在地球對岸的墨西哥故事,與我們產生了相同的情感聯結。2018年,《我不是藥神》聚焦於醫療問題,掀起了巨浪,戳中了每一個中國人的淚點。都在講述人該如何面對死亡。今年的電影《秦明·生死語者》也相似。從最新版的預告片中,一開始,便脫離了傳統懸疑片的標準敘事方式,直接展示了女主角的死。



女主角是電影裡的女助手,更是一個暗戀秦明的直系學妹,她的死,非但沒有稀釋觀眾的觀影欲望,反而將讓秦明如何破案,變的更加有懸念。預告片中,秦明多次解剖,六條人命,卻只有五具屍體。


由嚴屹寬飾演的法醫秦明,被犯罪嫌疑人用血噴車,製造生命威脅。與此同時,還必須要壓抑住自己痛苦的情感,親手解剖自己的學妹,抽絲剝繭,尋找案件的真相。將一名法醫的“鬼手”和“佛心”、理性與感性的糾結,演的酣暢淋漓,最後嚴屹寬的表情,直揪觀眾的心,非常讓人期待。



香港有《鑒證實錄》,美國有《CSI:犯罪現場調查》中國的《法醫秦明》系列,就是一塊代表中國法醫群體的金字招牌。這一次《秦明·生死語者》的製作班底,相較於網劇,選的非常有“味道”。飾演秦明的嚴屹寬,1997年考入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聲台形表“四門課曾經拿到全A,是名副其實的傑出人士生。和工作中的認真理性不同,生活中他是一位感性的“寵妻愛娃狂魔”,不會忘記在每個情人節向自己的妻子和孩子“表白”,兼具理性與感性。


電影的導演,李海蜀和黃彥威,也是一對夫妻,不僅擁有豐富的電影製作經驗,黃彥威本人,更是中國科學院的遺傳學博士。兩位“親密合作”的導演,不僅在情感上補足了懸疑類型片的短板,還為影片的邏輯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更別提原作者法醫秦明本人的大力蓋章,與“親身”支持了。


作者秦明迄今為止,微博粉絲超過500萬,是中國最知名的法醫。見慣生死,卻不冰冷,反而在生活中,是一個滿口段子,愛自己老婆的小胖子。秦明有一次,也曾在訪談中,透露了他如何處理工作和生活關係的秘訣。他說,“在黑暗中工作的人,接觸到的往往是社會的陰暗面,如何調整自己?就需要心中充滿陽光,用陽光來照亮灰暗,快樂工作,快樂生活。”生命中因為有了裂縫,才能看得見陽光。



真實的法醫,不該只有銀幕上的冰冷。看完這次《秦明·生死語者》的預告片,還有一個地方,讓我格外期待。在大銀幕上,你會看到冰冷的法醫秦明,在遭遇絕境後,人性層面的爆發。就如同那道射進生命裂縫中的陽光一樣。當在大銀幕上,看到遭遇重重磨難的法醫秦明,通過一場至親的解剖,逐漸脫掉冰冷的外衣,重新找回生命的溫度後。你是否會握緊身邊人的手,學會珍惜每一天?


距電影《秦明·生死語者》上映不到一個月。你會和誰一起看呢?在評論中說出他(她)的名字,6月14日,#首部法醫秦明大電影#不見不散。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