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個頭,臉龐微黑,衣著簡樸,行走如風,李瑞穎怎看都不起眼。然而,就是他,帶領湖南省冷水江市毛易林場逐漸擺脫危困,使之變成了“城市後花園”“生態屏障”。
從一名基層林業技術人員到林場場長,李瑞穎把23年的青春獻給了毛易林場,用汗水澆灌林場綠色的未來,譜寫了一曲基層林業人甘於奉獻的青春之歌。
克服困難,練成“萬能司機”
李瑞穎1995年從洞口縣農業局調至冷水江市毛易國有林場當技術員。初到這裡,他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亂石荒崗,茅草叢生,辦公樓破舊不堪。
跟其他林場一樣,上世紀90年代的毛易林場也在嘗試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主要依靠經營少量林木和柑橘等短平快的經濟作物維持運轉。
1996年,毛易林場在原有基礎上成立了縣市級紫雲峰森林公園。然而,由於林木資源少,景觀品質差,經濟效益每況愈下,林場逐漸入不敷出。
眼前的艱難困苦沒有嚇退李瑞穎,反而激發起他的鬥志。在他看來,“工作總要有人來做,既然來了,就要做好”。他耐心地向老司機學習,跟同事切磋,挑選苗子、分析土壤、記錄氣溫、總結樹種習性,慢慢成了林場公認的“萬能司機”。
2005年、2008年,林場兩次遭受突如其來的冰災,馬尾松、香樟、榿木等苗木受損嚴重,幾乎給林場帶來滅頂之災。
林場的出路在哪裡?有些人甚至提出解散林場的想法,但更多職工選擇了堅守,李瑞穎就是其中之一。
不負重任,改善林場民生
2010年,李瑞穎被任命為場長。彼時,擺在他面前的是林場“不城不鄉、不工不農、不事不企”的窘境,大批職工不得不另謀出路,少有精力對森林資源進行管理和培育。
林場未來如何經營?李瑞穎與林場新長官班子多次商討後決定,把惠民工程作為扭轉林場被動局面、凝聚職工人心的突破點。
過去,林場職工大多蝸居在上世紀70年代修建的低矮平房裡,新參加工作的職工更是連個鋪床的地方都沒有。2012年,毛易林場危舊房改造項目正式啟動,在充分聽取職工意見和需求後,林場在半山腰處修建了8600平方米的住宅樓和公共用房,多方籌集16萬元完成電網改造,改建公用變壓器一台,實現電力部門直接供電。之後,林場又投資35萬元,鋪設管道2200余米,增添自動增壓泵2台,讓乾淨的自來水流進了職工的新居。
解決了住房及水電等基本民生需求,林場職工們感覺生活又有了奔頭。尤其是2015年,國有林場改革的春風吹拂到毛易林場。林場被定性為一類公益型事業部門,核定全額撥款公益事業編制40名;全面解決了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富余職工通過提前退休、購買服務、提供政策和資金等方式得到了妥善安置;林場開始陸續將房屋產權置換、林木林地經營權轉換,為林場整體發展清除障礙。
“全場幹部職工都為林場建設奉獻了一生,改革絕不能落下一個人。”李瑞穎堅定地說。
護好青山,開啟發展新篇章
隨著崗位、收入、保障、退休等問題有了著落,林場職工沒有了後顧之憂,守護綠水青山的乾勁兒更足了。
李瑞穎繼續謀劃毛易林場的長遠發展大計。經過廣泛細致調研,林場最終確定發展以苗木為主、西瓜等經濟作物為輔的短期產業和以森林旅遊為主的長遠目標。
在管理方式上,毛易林場打破常規,實行林場與職工聯合造林,將造林任務承包給職工,報酬與工作完成進度、品質掛鉤。
在造林模式上,采取苗林一體化,把造林綠化和培育綠化苗木有機結合、景觀林和珍貴樹種有機結合,採用高密度、精細化管理和多樹種配置,由每公頃造林1500多株增加至3500-5000株,兩三年後鬱閉度能超過90%,實現成林快、投入少、產出高、效益好的目標。此外,在林下種植了約7公頃西瓜、香瓜、柑橘等瓜果,深受當地市場歡迎,拓寬了林場職工增收致富的管道。
毛易林場生態建設步入了快車道,每年造林面積都在33公頃以上。8年間,全場綠化造林和低產林改造346.7公頃,共培育各種珍稀樹種22萬株、景觀樹35萬株,林木保存率在80%以上。
成績由奮鬥的汗水澆灌而來。李瑞穎身先士卒,規定自己每月不少於10天野外作業。有一年夏季,持續高溫乾旱,為保住新種的40萬株幼苗,林場班子成員和全體幹部職工一起,早出晚歸,每天灌溉用水600噸,最終實現苗木成活率達95%。
過去的茅草荒崗,如今滿目蒼翠,毛易國有林場成了冷水江市的“綠肺”和“生態氧吧”,職工人均年收入從2014年的1.64萬元增至2017年的4.135萬元。
2017年,毛易林場在湖南省首開先河,與沙塘灣辦事處的清塘村達成協定,接受委託對林場周邊125.3公頃荒山林地進行管理,期限50年,新造林將定為生態保護林。“毛易林場這幾年部門穩定了、國有資產快速增加,周邊鄉村的群眾也看在眼裡。這次清塘村願意把林地流轉給林場,就是對我們的信任與肯定。”李瑞穎自豪地說。
對於林場今後的發展,李瑞穎說,林場將繼續流轉周邊林地,擴大植樹造林的面積和範圍,並在現有省級森林公園的基礎上,以紫雲峰公園為核心景區和主體,將大乘山優質森林資源合並規劃申報國家森林公園,秉承生態性、教育性和公益性宗旨,建設一個集市民遊憩、生態觀光、自然教育等功能於一體的城郊型森林公園,開啟林場發展的新篇章。(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發表於武漢全民義務植樹網本地資訊,http://www.whyiwuzhishu.gov.cn/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