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順灝股份拉壽仙谷入夥“大麻” 蹭熱點還是謀發展?

新京報訊(記者 王卡拉)工業大麻熱度仍在繼續,該領域再添新丁。早在1月就宣布進軍工業大麻的順灝股份又有新動作。3月26日,順灝股份及壽仙谷各自發布公告稱,3月 25 日,雙方在上海簽署了《投資合作協議》,擬共同投資設立一家合資公司雲南壽仙谷漢麻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暫定名),主營業務為開展工業大麻種植及下遊產品的研發及市場銷售業務。

3月26日早間開盤,壽仙谷以52.65元/股高開,跑出了該股今年以來的最高股價,但截至午間收盤,股價已經回落至47.30元/股,跌幅1.17%。順灝股份同樣也是開市起以16元/股的價格跳高式高開,截至午間收盤股價為16.28元/股,漲幅9.41%。

順灝股份積極推進工業大麻布局 拉壽仙谷入夥

工業大麻是指四氫大麻酚(THC)含量低於 0.3%的大麻,其主要應用於醫藥、 食品保健、農業種植、飼料等方面。

據壽仙谷與順灝股份簽訂的《投資合作協議》,合資公司注冊資本擬定2000萬元,其中壽仙谷出資1200萬元,佔合資公司60%的股權;順灝股份出資800萬元,佔合資公司40%的股權。

壽仙谷系一家專業從事靈芝、鐵皮石斛等名貴中藥材的品種選育、栽培、加工和銷售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在行業內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品牌影響力。而順灝股份主營環保包裝材料及印刷業務,今年1月以來發布多份公告,披露了其在工業大麻領域的布局。

在工業大麻領域的布局,順灝股份可謂相當迅速。

自1月17日宣布公司全資子公司雲南綠新獲得工業大麻種植許可證後,2月13日,順灝股份發布公告稱,自董事會審議通過之日起兩年內,公司管理層可根據市場變化和公司項目拓展需要,利用公司自有或自籌資金,在總金額累計不超過3億元範圍內,對涉及工業大麻項目的事項進行投資。2月20日,公司又發布公告稱,控股子公司上海綠馨與雲南漢素生物科技、漢麻投資集團簽署《合作協議》,探索工業大麻花葉萃後基礎材料在電子生物健康產品的市場機會。3月20日,順灝股份宣布,擬在美設立全資子公司,積極進行工業大麻相關業務的拓展。

而此次與壽仙谷的合作,順灝股份顯然是看中了壽仙谷在中草藥種植及下遊應用研究的技術優勢。根據協議,壽仙谷負責合資公司後續的實際經營管理,在雲南當地推進合資公司開展在工業大麻種植及下遊產品研發生產的相關業務。承諾合資公司在順灝股份協助下,在警察禁毒部門允許的範圍內種植工業大麻,種植所得優先以市場公允價格提供給順灝股份指定子公司進行花葉萃取提煉。

順灝股份在取得警察禁毒部門簽發的有關工業大麻加工許可後,承諾其指定子公司將在警察禁毒部門允許的範圍內,優先以市場公允價格為合資公司加工收獲的工業大麻花葉,完成工業大麻提煉萃取後,將大麻花葉提取物提供給合資公司。順灝股份將積極推進與壽仙谷在工業大麻種植及下遊產品研發、生產銷售的合作,合作內容包括但不限於:種質培育、農業種植合作、產品合作研發、產品技 術服務、物料產品供銷等。

壽仙谷及順灝股份均認為,本次合作共同設立合資公司是公司基於發展戰略布局所做的規劃,合作雙方可以充分發揮各自的資源優勢,在雲南當地推進合資公司開展在工業大麻種植及下遊產品研發生產的相關業務。

工業大麻板塊“擴容” 近三個月來指數最高漲幅43.34%

今年1月以來,順灝股份、龍津藥業、誠志股份、德展健康多家上市企業發布公告宣布進軍工業大麻領域,二級市場由此形成了工業大麻概念。截至3月26日,同花順工業大麻概念板塊中已經有27支股票(未包含壽仙谷),板塊總市值達3285.7億,近一個月共有10次排進前十名,近一周漲幅1.92%。而半個月前,該板塊尚只有約10支股票。而隨著龍頭企業對工業大麻項目的推進及對完善產業鏈的要求,還將有更多企業加入。

工業大麻市場真的一片光明還是炒股價需要?

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3月26日午間收盤,工業大麻板塊指數回調至1373.87,下跌0.49%。但是近三個月來,工業大麻板塊指數已經從1004.38點最高上漲至1439.71點,最高漲幅43.34%。

專家提醒:警惕蹭熱點炒作

益學投資金融研究院院長張翠霞指出,工業大麻板塊近期表現搶眼,但是,在板塊指數加速上漲的過程中,從一些此前未曾涉足過工業大麻的上市公司進行蹭熱點的炒作角度看,還是應該警惕這個板塊的風險,因為沒有一個領域是單純靠政策利好推動就能形成無窮無盡的上漲。從工業大麻板塊的運行來看,持續熱度的時間已經不短了,在這種較長熱度背景下來評估和看待該板塊,對於後期借用工業大麻概念炒作的一些所謂上市公司合作業務的推動,仍需謹慎看待。

“如果是同行業合作推動,有利於整體主營業務收入增長預期;如果是從前未涉足過該領域的跨界動作,我覺得屬於純粹綁架式的蹭熱點炒作。就算不斷有推進動作,但其實施並產生營收的周期長,在整個行業中是否能有核心競爭力還是個未知數。”張翠霞指出,跨界進軍工業大麻領域,從洽談業務到真正落地,並產生營收,至少要一兩年甚至三五年後才能有非常明確的結果。

新京報記者 王卡拉 編輯 趙昀 校對 柳寶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