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蘇軾年逾五旬時,寫下一首詩酬答友人,並抒發自己的心情

秋天是一個美麗的季節,多姿多彩,充滿了詩情畫意。王維喜歡深秋的濃鬱,“空山新雨後,氣象晚來秋”;杜牧喜愛秋夜的寧靜,“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但是秋天也是蕭瑟的,更充滿了成熟生命的深沉與嚴肅。范仲淹就曾感懷,“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李煜更是傷心,“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我們再來欣賞蘇軾描寫秋天的一首經典,一定會感悟很多。

贈劉景文

宋代:蘇軾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這是一首托物言志詩,寫於宋哲宗元祐五年,作者第二次任杭州地方官時。距此二十年前,他曾因站在舊陣營反對推行新法被外放來此。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次卻是因為反對舊陣營上台後盡廢新法,而被他曾不遺余力擁戴過的舊陣營貶謫。

蘇軾雖然思想複雜,卻是一個有著堅定信念的儒生。詩中所詠是晚秋景物,而此時他已步入生命的晚秋,所以自然之秋激活了對生命之秋的評價認識。蘇軾年逾五旬時,寫下這首詩酬答友人,並抒發自己的心情。

“荷盡已無擎雨蓋”,詩人站在西湖岸上看一望無際的荷田,清豔的荷花也無法抗拒深秋的風刀霜劍,紛紛凋落,如傘蓋般的荷葉已經枯萎。作者隻寫荷塘,卻寫盡了蕭殺的晚秋之景,也令作者頓生淒涼之感。在生命的晚秋時,他再度失寵,看來永無出頭之日了。宋人周敦頤以出汙泥而不染的荷花來喻人品的高潔,因此落盡花瓣的荷花,又何嘗不是作者對自己高尚的品質和淒涼晚景的自況?

荷盡與“已無擎雨蓋”構成由果溯因關係,即荷花落盡是由於失去了傘蓋一樣的荷葉的庇護。作者將荷葉聯想為傘蓋,還另有一番含義。蓋,也指王公貴族車乘上的傘蓋,蘇軾大約聯想到皇帝的庇護,我這朵高潔荷花的凋落,不僅因為權臣的傾軋,而且由於皇上的偏信而不加恩寵。前程暗淡,作者心理上的陰鬱也可想而知。

“菊殘猶有倣霜枝”,他將目光從遼闊的湖面收回,看到岸邊的菊花。此時花朵殘敗,菊花在百花凋零後鬥寒凌霜而怒放,因此成為人們心中不畏險惡環境、傲岸不屈的象徵。但現在也難以忍受寒冷而紛紛落地,進一步寫出他所處環境的惡劣。

菊花仍是自比,難道自己真要在晚年沒有聲息地被扼殺嗎?突然,那仍保持著濃綠色而挺立在寒霜中的菊枝,使他昏花的老眼一亮。它鐵骨錚錚,至死不屈,難道不能給自己一些啟示?“猶有傲霜枝”,這幾個字如同在風雨如磐的晦暗中投下光明,使人精神為之一振,同時也起到過渡作用。

正由於這一啟示,作者發現了寒秋無法取代的美。“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桔綠時。”按文意,這句應是“君須記橙黃桔綠時,最是一年好景。”蘇軾將文字順序顛倒,設置了閱讀懸念,令人歎服。殘敗不堪的寒秋,才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節,迫使讀者去探究這與眾不同的結論從何而來。

古人一貫將秋天視為殘酷而衰亡的季節,蘇軾的老師歐陽修曾寫下《秋聲賦》,讀來使人色變,而蘇軾卻為何偏偏大反前人之意?原來滿山遍野的黃橙桔綠即將成熟,生命雖然行將結束,但也只在這時才真正成熟,碩果累累。橙桔成為生命真諦的載體,在將要辭別人世的暮年,橙桔的崇高和純潔,使人感到生命之樹常青,更使人感到充實和幸福。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