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在上海博物館看書法,領略宋代尚意書風

拿破破

     聽聞上博三樓書法館又更新了展品,就溜過去看了一天。雖然大部分見過,沒見過的隻“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但這些經典之作就是耐得起細看,可謂常看常新。

       這次兩宋部分集合了米芾、趙佶、趙構、吳說、禦書院的作品,清晰地展示了宋代書法的重要風格流派,其中米芾惡劄帖頁、趙佶楷書千字文卷、趙構真草養生論卷屬於名品,反覆目驗很是過癮,大呼“三生有幸”了。

-⊙ 北宋 米芾 惡劄帖頁 -

       此帖又稱章侯帖,行書“芾啟。要惡劄,是甚字,批及。芾頓首,章侯茂異”,雖然只有17字,卻是米芾書劄中比較著名的一開。每個字在10厘米見方左右,屬於米書中字體較大者,與常見小字審美趣味有差別。結體斜倚側傾,下筆痛快,沉著平夷,可謂左右開張、上下翻飛,展現了高超的控腕能力,真可謂“刷字”。徐邦達《古書畫過眼要錄》中著錄此帖,稱“書法挺勁,是晚年所寫”。

       惡劄帖選用竹紙書寫,這在北宋書寫材料中較為少見。此紙表面光滑,漏墨和吸墨功能不是最好,米芾書寫後留下許多聚墨痕,倒是方便了解米芾書寫習慣。米芾選用的書寫材料種類較多,除了常見的粉箋紙以外,用“蜀素”寫字也傳為佳話。《書史》:“余嘗捶越竹,光滑如金版”,惡劄帖很可能就是用了越州竹紙,可見米芾在開發與創新書寫材料上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此帖上有“皇十一子成親王詒晉齋圖書記”,與所謂蘇軾功甫帖一起,都收在一冊《蘇米翰劄》中,現在這一合冊已經分散。

-⊙ 北宋 趙佶 楷書千字文卷 -

       宋徽宗趙佶喜好文藝,設定了宣和書畫院,而他本人書名大過畫名,留下了不少長篇巨製,是宋代皇帝中最能書的一位。趙佶以“瘦金書”聞名,這種楷書實際上出自讓帶的薛稷、薛曜,他們的楷書筆畫纖細。

     上海博物館的楷書千字文卷屬於名品,書於崇寧三年(1104年),這一年趙佶22歲,是他的早年風格。與成熟期的瘦金書相比,這時候的字結體方正,不似成熟時期的窄瘦,筆畫上瘦硬細勁,只剩筋骨不似成熟時的豐滿勻稱,但這時候起筆頓挫、捺筆出鋒、豎筆回勾的特徵已經十分明顯。整體上與成熟期相比,筆畫整體偏軟。此卷後有“崇寧甲申歲,宣和殿書,賜童貫”字跡,應該是後添。整卷中避諱字也符合時代特點。

-⊙ 南宋 趙構 真草養生論卷 -

     宋高宗趙構也是一位擅書的皇帝,他的書法風格引領了南宋皇室和士人,對米芾書法的推廣起了關鍵作用。趙構在臨寫上下了大量功夫,臨寫過二王、黃庭堅、米芾等人書風,筆畫較重,楷書極似智永。此卷養生論作真草二體,與智永千文書風接近,可見趙構在摹寫與創作上精深的造詣。

       真草養生論原為上博暫存,退回藏家後於2000年在嘉德拍賣上拍,同時拍賣的還有懷素食魚帖,嘉德編寫了由啟功先生題名的《唐宋齊珍》圖錄,上博果斷拍下養生論,使其又回國藏序列。

-⊙ 南宋 吳說 下車帖頁 -

    吳說以“遊絲書”為人稱道,而傳世較少,大部分都在日本收藏。此為其行書作品。

-⊙ 南宋 王佐敕誥 -

       兩宋時期的政府文書流傳至今的有誥身、敕誥等,在格式、字體、簽發、繕印等方面都有統一的要求。比如格式上前半部分是文書的正文,後半部分是頒發、書寫、校對等流程性記錄;書寫材料上北宋多為五色花綾,南宋多為單色素綾;字體多是雜糅徽宗、米芾、蔡京書法風格的行書,是宋代的“館閣體”。

      上海博物館藏的王佐敕誥,根據落款寫於乾道六年(1170年),書寫於單色素綾之上,蓋有“尚書吏部告身之印”,印製符合宋代官印規範。按照規範的做法,敕誥要由皇帝親筆書寫,所以王佐敕誥被傳為孝宗趙昚書寫。其實,皇帝親筆誥身和敕誥非常罕見,大部分是由禦書院根據尚書省吏部文書抄寫。

      近年,上海龍美術館藏南宋司馬伋誥身、呂祖謙誥身,蘇州博物館藏南宋范純仁誥身都有展出,上博的王佐敕誥近20年一直秘藏沒有展示過,此番展示可謂難得。誥身此類政府文書,對研究歷史史實、書法風格、家族義莊都有助益,尤其是一些誥身本身還有“多胞案”,值得花精力多作研究。

       看完展後,在離館之前,看了半晌上博的捐贈牆,這些人名背後都有不少風雲與故事,每每看到一個名字都會浮想聯翩。相機無法把名字取全,語言無法把往事說盡,但願我們不忘過去,繼續向前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