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腸癌信號 儘早從大便解讀

隨著人們生活及飲食習慣的改變,結直腸癌的發病率逐漸攀升,其中城市發病率高於農村,男性高於女性,多發於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

那麼,怎麼才能發現早期的結直腸癌呢?

黃阿姨今年60歲,1個月前開始出現大便次數增多,約6~10次/天,水樣便,有時還伴有少量便血,開始以為吃壞了肚子,到社區診所診斷為急性胃腸炎,吃了幾天消炎藥後不見好轉,去醫院做了腸鏡檢查發現距肛門18cm處可見環周腫物,活檢提示(乙狀結腸)腺癌。

無獨有偶,65歲的林阿姨1年前出現大便帶血,肛門疼痛,在當地醫院診斷為痔瘡,治療後癥狀暫時緩解,但反覆發作,近幾周因再次便血至肛腸科行直腸指檢發現直腸下段前壁可觸及菜花樣腫物,中央凹陷,診斷為直腸癌。

上述兩位阿姨都出現了大便異常,下面,我們就來詳細說說結直腸癌大便異常的具體幾點特徵:

01、便血

便血是所有結直腸癌的早期癥狀之一,但不同部位的結直腸癌其出現的時間和性質有所不同。直腸癌的便血早期量很少,多在大便條的一側附有新鮮血痕,少數病人在糞便排出後,隨之排出較多量滴狀的新鮮血液。乙狀結腸因緊連直腸,故乙狀結腸癌的便血特點類似直腸癌,但由於糞便在乙狀結腸內停留的時間延長,便血的顏色會變暗,以至排出絳紫色或黑紫色的大便,便血出現的時間也相對較晚,不一定是病人的第一個癥狀。有時由於血量少,或在體內停留時間長,肉眼不能覺察,但做大便隱血試驗呈陽性。

02、大便習慣改變包括大便時間、次數的改變,以及便秘或不明原因的腹瀉。結直腸癌的患者大便次數可增多,但每次排便不多,甚至根本沒有糞便,只是排出一些粘液、血液,且有排便不盡的感覺。部分患者可在便秘後出現腹瀉,或僅為大便開始時乾燥而末端變稀,或反覆交替出現便秘與腹瀉。

03、便型異常

正常的大便條呈圓柱形,垂直從肛門排出,如果癌腫突出在腸腔內,壓迫糞便,則排出的大便條往往變細,形狀也可以改變,可呈扁條狀、槽溝狀、細條狀等,有時變形的大便條上還附著有一絲絲血痕。

04、除了大便的異常,部分病人以腹部隱痛為首發或突出的癥狀,另一些病人表現為典型的不完全性腸梗阻性腹痛,即疼痛為陣發性絞痛,並伴有腹脹,甚至出現消瘦、貧血等,通常出現這些癥狀時,疾病往往已到達中晚期,失去了早期根治的機會。因此,預防及早發現、早治療是關鍵。

伴發癥狀

如何預防結直腸癌的發生呢?需要我們做到以下幾點:

01、合理安排膳食

臨床觀察發現西方的高脂肪、低纖維素飲食容易導致大腸癌,因此,應多食新鮮蔬菜、水果等富含碳水化合物和粗纖維的食物,少吃加工肉製品。此外,攝取適量的鈣、鉬、硒有助於預防結直腸癌。

02、積極治療高危腸道疾病

潰瘍性結直腸炎、息肉病、腺瘤和克羅恩病都是癌變率較高的腸道疾病,一經發現,需積極治療。

03、定期體檢

建議平均風險人群應在50歲開始行結直腸癌篩查,及時對大腸病變早期診斷和治療。篩查手段包括每年行1次大便潛血試驗和直腸指檢,每3~5年行1次腸鏡檢查。

04、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不抽煙、不酗酒、避免熬夜、平衡飲食,積極參加體力活動,控制體重和防止肥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