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半中國人全家感染這種細菌,胃癌的最大成因!

◆全球感染人數最多全世界約有44億以上的人被感染。

◆傳染能力最強一人患病可至全家感染,兒童極易感染。

◆潛在致癌危害最大78%的胃癌歸因於它,1994年被世界衛生組織定為Ⅰ類致癌原。

看了以上的說明,是不是對這種細菌的危害之大有了一些認識。這種細菌就是幽門螺桿菌,超過90%的十二指腸潰瘍和80%左右的胃潰瘍甚至胃癌都是它造成的。

胃炎、胃潰瘍等胃病是全世界範圍內的高發疾病,關於胃病的成因和治療一直是醫學界的難題。在沒有發現幽門螺桿菌之前有科學家認為胃病有可能是由一種細菌導致的,但是同時也覺得人體胃裡的胃酸極高,細菌沒有可能在胃中存活。

直到1983年,兩個澳大利亞科學家,魯賓·華倫和巴利·馬歇爾,他們以人體胃粘液來培植,終於發現了隱藏在胃裡微小褶皺中的幽門螺桿菌!

隨後經過全球醫學界的研究,確定了絕大部分的胃部疾病的罪魁禍首就是幽門螺桿菌,而且發現了它有極高的傳染性。

「世界超過50%人口在消化系統上部帶有幽門螺桿菌」。該發現被譽為是現代醫學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在2005年,這兩位科學家被授予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以表彰他們發現了幽門螺桿菌以及這種細菌在胃炎和胃潰瘍等疾病中的作用。

近年來一些國家對該細菌會導致的健康危害非常重視,把幽門螺桿菌作為公共衛生檢查項目之一,感染率及胃癌發病率顯著下降。但是在我國顯然對幽門螺桿菌的重視程度不夠,2017年我國胃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達到了59%,也就是說中國有7億左右人感染!

2017年5月19日,《第五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共識》正式發布。該檔案提出,目前已確定的與幽門螺桿菌相關的疾病包括:

非萎縮胃炎、萎縮性胃炎、淋巴細胞性胃炎等;

胃潰瘍、十二指腸球部潰瘍;

胃癌、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

增生性胃息肉、胃黏膜肥大症等非常見胃病;

缺鐵性貧血、血小板減少症、維生素B12缺乏症等胃外疾病。

中國人易感染幽門螺桿菌與日常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有很大的關係。幽門螺桿菌是人類至今唯一已知的胃部細菌,人是它的唯一宿主和傳染源,它會通過唾液、飛沫「口-口」傳播。

我們的飲食習慣中家人、朋友吃飯時用筷子互相夾菜、共用的餐具盛具等都是細菌傳播的途徑。還有愛人之間的親吻,以及家長將食物嚼碎之後再餵給孩子的方式,都會輕易導致將病菌傳染給全家人。

半數國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那是不是都需要治療呢?

目前發現的幽門螺桿菌感染者中百分之七十的人群並沒有癥狀,這部分人不需要治療。10%的人可能存在消化不良,往往表現為腹脹、上腹部隱痛、噁心、噯氣、口臭、周身不適等;10%~20%的人感染後會出現炎症、消化性潰瘍等癥狀。這些人需要去醫院,在醫生的指導下治療,不建議自己買葯。

很多人對於胃部不適並不在意,覺得可能是飲食的問題,忍一忍就過去了。如果經常發生這樣的情況就很有可能是感染了幽門螺桿菌。

有對0.19億病例的研究發現,世界腫瘤發病率的17.8%歸因於感染性疾病,其中幽門螺桿菌的感染佔5.5%,這就使其成為腫瘤發生中最重要的感染因素,其在惡性腫瘤發生中的作用僅次於吸煙。

從感染幽門螺桿菌到胃癌,只有四步:慢性淺表性胃炎(無需驚慌)→慢性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癌前病變)→胃癌。所以對於胃病千萬不要掉以輕心,應及早到正規醫院全面檢查並治療。

2015年我國早期胃癌診斷率為15%,而日本早期胃癌診斷率為60%,韓國為55%。越早檢出癌症治癒率就越高。相比之下我們的早期檢出率相對較低,這也導致了後期檢出往往已經是中晚期癌症而難以治療。所以根除幽門螺桿菌將會成為預防胃癌的有效手段。

由於刺激性食物容易刺激胃粘膜,致使胃的體抗力低下,從而容易導致幽門螺旋桿菌的入侵。

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頻繁傳播途徑之一就是生吃膳食。食用生肉或是未全熟的食物,這些都有可能存在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安全隱患。

共餐製幾乎是每個中國家庭的用餐方式,所以「一人生病全家傳染」的現象十分普遍,建議居家中對於共用的餐具、盛具、食用公筷等做好衛生工作。

幽門螺旋桿菌可在牙菌斑和齲齒上生長繁殖。要堅持認真用爭取的方式刷牙,做好對幽門螺旋桿菌繁殖的隔離工作。

感染者的唾液中有幽門螺桿菌,如果情侶深度接吻,幽門螺旋桿菌的傳播將自然暢通無阻,所以接吻也是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最直接的途徑。

預防感染及複發的根本辦法是改善整個社會的生活及衛生條件,但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目前個人能做的,主要有幾點:

● 餐具消毒、分餐可預防:家庭成員中有人感染幽門螺桿菌,一定要分餐,餐具要定期消毒。

● 不吃生食或太燙的食物:特別是火鍋、燒烤,以及酒和辛辣食物,它們會刺激胃黏膜,降低其抵抗力,從而為幽門螺桿菌的入侵創造條件。

● 及時洗手、清潔口腔:飯前便後必須洗手,避免幽門螺桿菌傳播。

普助聯會健康平台 CNPUZHU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