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逛博物館,為何越逛越累?

博物館越建越大,人們越逛越累…

▲一名兒童逛博物館間隙,睡在展廳通道的休息椅上◎文博圈

去時興高采烈,回來精疲力竭-這是逛大型博物館的常態。

其中有很多原因:

譬如,某天我們專門去逛某個博物館的時候,在潛意識裡,常常想著一天或者上午逛完。

進去一看,啊這麽大?

於是不停地逛,但是感覺越逛越多,於是越逛越累…

還有,本來興趣衝衝地看了幾個館以後,發現內容差不多,或者形式雷同,於是審美疲勞,再逛下去,累啊!

又或者好不容易遇到熱門展覽,人多如織,燈光昏暗,擁擠不堪,一圈下來,什麽都忘記了,只有一個字,累!

偶爾遇到鎮館之寶,或者自己夢寐以求一觀的展品,盯住看了半天,停歇下來,才發現腰酸腿疼,太累!

博物館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休閑很重要的去處,如果“累”成為人們逛博物館的普遍印象,那就不應該了。

如何才能不累呢?

首先,從心理開始調整:每次逛博物館,一定不要想著在某個時間,把整個館逛完。

以逛完為目的,是逛街,而不是逛博物館。

博物館是個寶庫,裡面有很多東西去發現、去學習,只要能發現有好東西,有新知識學習,目的就達到了,至於當天有沒有逛,這並不重要。

明天可以接著來,第二天還會有新奇感。

如果匆匆逛完了,會留下不好的印象沒什麽看頭,太累…新奇感也沒了。

所以,先把心態調整好。

其次,要有思想準備,逛博物館出現疲勞,是一種正常生理反應。

博物館疲勞是指,觀眾在長時間的參觀過程中,逐漸出現精力耗竭、注意力渙散、認識活動機能衰退等一系列的疲勞現象。

西方就有具體研究,生理上表現為腳掌疼痛、小腿腫脹發麻,甚至站不穩;心理上表現為情緒焦躁,甚至心生厭惡,想要馬上離開。

有了心理準備,出現輕微症狀時,應該休息一下。

堅持或者帶著逛完的任務去走,症狀會越發明顯。

一般來說,博物館的陳列區都比較暗,全部採用人工光照明,空氣流通性不太強,但博物館大廳,休息區都比較亮,有自然光。

我們的經驗是,逛完一個展廳,到大廳或者休息區調整一下。

呼吸一下新鮮空氣,緩解眼部疲勞,喝點水,動一下除腿腳以外的肌肉與關節…

然後,再去下一個展廳,繼續逛。

如果一個展廳太大,在中場就要休息。建議半個小時休息一下,長期持續不要超過一個小時,90 分鐘是大多數人的極限。

遇到自己喜好的展品要仔細看,注意不要保持一個姿勢太久,這樣容易疲勞,適當地換一下姿勢,或者過一段時間再過來看,這樣不易疲勞。

遇到人多擁擠怎麽辦?

這樣的太空人不能呆太久,也沒法專注,所以,選擇重點看看,早點出來。

旁邊肯定有人擠,催等等,別在意,看完就出來。

而對於博物館,該如何讓觀眾逛不累呢?

首先,提高展覽的吸引力,趣味性。

江西省文化廳廳長池紅在南昌表示,不能把博物館(紀念館)辦成一個“文物倉庫”…

他舉例說,有的觀眾問:

“為什麽我在博物館參觀半個小時就感到疲勞,在電影院看上幾個小時電影都不感到累?”

如何讓博物館(紀念館)的展陳做得如同電影一樣吸引觀眾呢?池紅認為,要豐富和拓展展陳的展覽主題、內容、展示手段和表現形式…

(資訊來源:中國新聞網|原標題:江西省文化廳廳長:不能把博物館辦成一個“文物倉庫”)

其次,注意休息區的配置,不同展廳及展覽之間,有適當的過渡。而過於大型的展覽,在中間配置休息太空。

由於展陳區屬於密閉太空,空氣流通,除塵過濾,人流控制等也很重要,這樣,空氣淨化,遊客控制做好了,處在這樣的環境,就不會容易疲勞。

從燈光設計來看,應該讓觀眾的眼睛不容易累。

01

要防止或者杜絕剌眼的光,把防眩做好,人眼不會受到干擾,也不易疲勞。

02

展品與燈光應布置在人眼正常視野,使人的眼部動作少或者調整少,而且布光柔和。

03

適當地引入自然光,人對自然光感受最親切,最舒服、自然。也能緩解疲勞。

04

注意燈光的氛圍營造,展覽是講故事,如果燈光能夠為故事情節做鋪墊,就能吸引觀眾,引人入勝!

這些都做好了,人們去逛博物館,一定會是一種享受!

· 有一種愛叫做點讚 ·

-END-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文博圈立場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