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大美·中國女科學家 韓喜球:探尋海底寶藏的「科研玫瑰」

本文節選自圖書:《大美·中國女科學家》第二卷

大美·中國女科學家

時值新中國成立70周年、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科協成立60周年之際,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出品,中國科協常委會女科技工作者專門委員會和中國女科技工作者協會統籌策劃出版了《大美·中國女科學家》系列叢書,以「圖書+音頻+視頻(來源:人民網)」的方式呈現中國女科學家的風采。

在中國的大洋科考活動中,

有這樣一位女科學家,

她帶領團隊執行了多個中國大洋科考航次,

在國際海底區域,

發現了12處多金屬硫化物礦床(點),

圈定了50多處海底

多金屬硫化物礦床遠景區,

為新勘測發現的16個

大洋海底地理實體命名。

她不僅是

「大洋一號」首位女首席科學家,

更是中國整個大洋科考史上

第一位女首席專家。

在從事海洋地質研究的20多年裡,

她保持著科學家的嚴謹和女性的堅韌,

用樂觀積極的態度攻克一個又一個科研難題。

她,就是「科研玫瑰」韓喜球。

韓喜球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海底科學實驗室副主任,研究員,兼任浙江大學海洋學院副院長。從事海底資源與成礦系統研究20餘年,多次帶隊奔赴深海大洋科考,是中國大洋科考史上第一位女首席科學家。

韓喜球出生在浙江台州市,

1986年考入成都地質學院地質學專業,

1990年作為校優秀畢業生,

被免試推薦攻讀碩士學位,

1993年研究生畢業後,

進入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從事深海沉積與大洋多金屬結核研究,

從此與深海結緣。

參加工作後,韓喜球埋頭學術,

潛心研究深海多金屬結核。

1998年,她考上了

浙江大學地球科學系在職攻讀博士學位,

2001年畢業,博士論文

獲得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提名獎。

2001年,德國基爾海洋科學研究所所長

休斯教授到海洋二所訪問,

韓喜球關於多金屬結核的研究

給休斯留下了深刻印象。當年年底,

她接到休斯的邀請奔赴德國作特邀學術報告,

這次訪問直接促成了她於2002年到2005年

在德國基爾大學做訪問學者和博士後研究。

這期間,她開始

海底冷泉系統與天然氣水合物資源的研究。

從2002年起,

韓喜球就成為大洋的常客。

2005年,她以首席科學家助理的身份,

登上「大洋一號」科考船,

成了我國首次橫跨三大洋環球科考的主力,

先後沿著東太平洋海隆和西南印度洋脊

調查海底熱液活動並尋找海底黑煙囪。

2007年,中國大洋19航次第二航段

在西南印度洋中脊成功發現了龍旂熱液區,

實現了中國人在該領域「零」的突破,

並填補了國際上在超慢速擴張洋中脊

發現海底「黑煙囪」的空白。

韓喜球作為首席科學家助理,

領航第三航段戰狂風、鬥惡浪,橫渡印度洋,

沿洋中脊發現了4個新的熱液異常區。

2010年,她領航大洋第21航次第七航段,

在西南印度洋中脊發現了一個

大型多金屬硫化物礦化區,

她把此處命名為「玉皇山」,

從此這座以杭州名山命名的海底硫化物礦床

載入了國際洋中脊調查發現的史冊。

2008年韓喜球代表歷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獲得者宣讀「女性投身科研」十項倡議

最近幾年,

她帶領的團隊接連在西北印度洋先後

發現了「大糦」「臥蠶」「天休」等熱液區,

結束了

國際上數十年在該海域探礦無果的局面。

2017年大洋38航次第一航段,

蛟龍號載人深潛器在她團隊新發現的

印度洋活動熱液區開展試驗性應用科考航次。

作為首席科學家,

韓喜球執行了該航次的首次科學下潛,

下潛的水深為3120米。

韓喜球先後

5次參加國外科研機構組織的科考航次,

9次參與組織領導中國大洋航次,

航跡已遍及全球三大洋、墨西哥灣、

中美洲大陸邊緣和我國南海。

頻繁的國際合作和交流使她

具備較開闊的國際視野、

良好的國際溝通能力和較高的學術水準。

她把握住了海底多金屬結核、富鈷結殼資源、

熱液硫化物資源和天然氣水合物資源

這些國際海洋科研的前沿熱點,

成為國內外少數的同時涉足研究

這4種海底資源並取得突出成果的專家。

2008年全國婦聯主席陳至立為第五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獲得者韓喜球頒獎

韓喜球先後榮獲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三八紅旗手」、

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海內外有影響力的「中國婦女」時代人物

等光榮稱號……

提起這些,韓喜球說:

「我並沒有期待過這些榮譽,

我只是一直踏踏實實地做好本職工作。」

2010年韓喜球出席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

她在工作上給自己定位,

「首先我是科學家,其次才是女性。」

在她眼裡,

只要工作需要,隨時準備起航。

而在同事、朋友的眼裡,

韓喜球比漢子還「漢子」。

作為首席科學家,沒人與其輪班,

只要船上的馬達不停轉,

韓喜球的工作就不分晝夜。

在韓喜球看來,

做科研就要不畏艱難、善於堅持。

2013年4月,南海,潛龍三號總設計師劉健與韓喜球正在討論

除了出海科考之外,韓喜球

也是浙江大學等多個高校的博士生導師。

每次執行航次任務時,她都爭取帶上學生,

在船上,韓喜球喜歡組織「大講堂」。

韓喜球笑著說:

「帶學生出海,讓學生在實踐中

學習、鍛煉和提高,

這是一種非常好的培養方式。」

2017年中國大洋38航次,韓喜球與項目組年輕人在向陽紅9船上

在學生的眼中,韓喜球是一位「家長」。

繁忙的工作之餘,

只要一看到對年輕人做科研有用的信息,

她都會第一時間轉到團隊微信群裡。

「大洋科考事業需要傳承,

要讓年輕人逐步走向舞台中央,

我願意在背後托舉他們。」

同時,她也告誡所有的年輕人,要有夢想。

「有了夢想才會有奔頭,才會朝著它前進。」

除了是一位女科學家,一位好老師,

韓喜球還是一位好妻子、好母親。

談及如何平衡家庭與工作,

她坦率地說,是堅實的家庭支撐她,

讓她沒有太多的後顧之憂,

能夠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熱愛的事業中去。

「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往前走。」

這位親切、開朗、知性的女科學家,

將繼續帶領著她的大洋科考團隊,

開啟深海探礦之旅,

在廣闊的大洋中擁抱深海科考帶來的驚喜。

今天,韓喜球的故事你都了解了嗎?

聽女科學家故事,學科學家精神。

關注「知識就是力量」微信公眾號,點擊底部菜單「女科學家」即可收聽!(女科學家的故事陸續更新中)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