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500城正建設新型智慧城市 專家:不能隻重基礎設施

每經記者:張蕊 每經編輯:陳星

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由來已久,隨著5G、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的不斷發展,智慧城市已經逐漸變為現實。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8月,總計大約500座城市已經明確提出正在建設新型智慧城市。

6月14日,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理事長、首席經濟學家李鐵在2019中國智慧城市博覽會上表示,智慧城市不是要政府主導的智慧城市,而是通過無數市場創新的科研成果形成的在城市的應用,無論是碎片化的應用還是系統應用,可以為政府服務,為居民服務,為廣大的市場需求服務,它才是真正的智慧城市。

智慧技術推進城市高質量發展

“中國城鎮化率達到60%,城市規模還會越來越大,大城市的數量還會越來越多,給我們的城市發展、運營、管理都帶來了一些挑戰。”中美綠色基金董事長徐林表示,智慧技術可以推進中國城市高質量發展。

記者注意到,此前國家發改委印發的《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也明確指出,要堅持推進高質量發展,加快實施以促進人的城鎮化為核心、提高質量為導向的新型城鎮化戰略。

在徐林看來,我國城市的高質量發展實際上是要使中國的城市更加智慧、綠色、低碳,更加宜居,更加開放、包容。而技術則可以為實現這一目標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城市的發展並不都是像今天這樣,歷史上城市規模的擴大,城市之間的聯繫和城市的高度都是被技術支撐起來的。”徐林說,技術帶來的變化使得城市的效率更高了,城市更加緊密,城市的密度、競爭力、舒適度、衛生狀況都因為技術的改變而得到了改善。

“智慧技術可以給我們帶來更新的變化,如果說過去的動力技術解放了我們的腿,使得我們更有力量,我覺得智慧技術會進一步釋放我們的智能或者腦力,使得城市在智慧技術、深度管理方面走得更好。”徐林說。

他從三個方面做了進一步闡述。首先,智慧技術使得城市規劃和建設變得更加規範、高效。“我們現在城市規劃做得並不好,城市的碎片化問題比較突出,不是一體的。”他舉例說,比如地上和地下的規劃不一體,不同交通方式的有效銜接規劃也不是很到位。智慧技術可以把城市發展方方面面的規劃一體化。

其次,智慧技術可以解決因城市人口增加而導致的城市優質公共服務資源不足的問題。比如,優質的醫療資源可以通過線上線下服務方式的統一得到更好的配置,滿足更多人的要求。

另外,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智慧技術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不同產業之間深度的融合,催生了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的強大動力。“這在我們很多先進的城市有很多獨特的案例。”

正是由於城鎮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以及實現城市高質量發展的目標,智慧城市的建設漸成燎原之勢。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統計,2014年中國智慧城市市場規模僅僅為0.76兆元,2017年則達到了6兆元,2018年中國智慧城市市場規模將達到7.9兆元,預計2019年中國智慧城市市場規模將突破10兆元。

大量的管理理念需要轉變

巨量的市場規模前景刺激下,不少城市紛紛上馬智慧城市項目建設。“從高質量發展智慧城市角度來講,在智慧城市的起步階段,我們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也存在很多問題。”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學術委秘書長馮奎在接受包括《每日經濟新聞》在內的記者採訪時說。

他舉例說,有些地方認為智慧城市主要就是硬體基礎設施的建設,對於應用強調得不夠;有些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設主要就是政府投資,對於市場的力量發育不夠;有些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設主要站在有利於政府提高效率的角度,對於民眾的感受、社會便捷度的提高關注不多;還有一些地方智慧城市建設隻強調城市城區,對於信息化水準較低的鄉村民眾照顧不夠,人為地造成了一些信息鴻溝。

平安智慧城聯席總經理胡瑋也在會上表示,前期的智慧城市建設產生的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重建設、輕運營,重設備、輕軟體。“很多城市建了數據中心,安裝了攝影頭,真正用起來是有很大挑戰的,包括城市APP如何讓老百姓都喜歡,所以運營比建設更重要。”

在馮奎看來,所有這些問題說明我們的智慧城市建設沒有真正做到以人為本、發揮市場主體的力量,也沒有將政府、社會和市民很好地組織在一起,未來在這方面都應該有所改變。“以人為本要真正把視角轉到市民角度,站在消費者的角度,這樣才能夠體現出高質量發展。”

近日,5G商用牌照的發放標誌著我國正式進入5G商用元年。5G商用對智慧城市建設中出現的問題以及未來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會有哪些積極作用?

華為企業業務BG(中國區)、智慧城市業務部總工姚建奎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5G具有高帶寬、低時延、廣覆蓋等特點,5G的發展將會對智慧城市相關業務的應用起到難以想象的推動作用。5G實際上代表的是新一代信息技術,其商用代表的是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水準的提升。

馮奎也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5G大量試點的時候,一些有條件的城市一定要抓住這個機遇,搶佔新一輪信息化建設的快車道。但是在一些仍然使用4G甚至更低水準信息基礎設施的地方,應該根據其經濟社會發展水準梯次推進,在經濟社會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搶抓機遇,但是千萬不能因此又背上了沉重的負擔。

“實際上智慧城市不是單靠基礎設施和信息技術水準的比拚,而是有大量的管理理念需要轉變,大量的規劃需要優化,也有大量的治理能力需要進一步提高。”馮奎補充說,在任何城市、城市的任何發展階段,都可以創造性地去規劃建設智慧城市,智慧城市有一些基本的標準,要達到及格的基本標準,但是也要把城市特色發揮出來。

人是智慧城市服務的目標

從數字城市到智慧城市,再到新型智慧城市、綠色智慧城市,智慧城市的概念內涵不斷豐富。在馮奎看來,所有這些城市的概念都反映了城市發展的某一個策略、某一個角度,也反映了在一個特定階段,城市發展所要突破和創新的方向。

“一個城市是完整的,我們就要真正地站在市民的角度,以人為中心,以人為本是最終的落腳點。”他說,人是智慧城市服務的目標,是智慧城市建設的出發點,很多工具手段和方法可以變化,但是這個根本點和出發點不會變化。

智慧城市包含了智慧醫療、智慧交通、智慧政務等不同的板塊,哪些領域會最先對普通民眾的生活帶來便利?

馮奎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於現在市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智慧民生,因為民生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比如智慧醫療使我們看病更加便捷,在有些地方可以實現異地就診;智慧教育使我們的家庭都可以很好地分享到優質的教育資源。“這是第一個層次。”

第二個層次就是,因為市民要和政府打交道,因此站在市民角度來說,怎麽樣能夠更好地享受到智慧的政府服務也非常重要。“要讓信息多跑路,市民少跑腿。”不單純是少跑腿,而是要更加高效並且高質量地把事情給辦好。

“未來智慧政務還表現在我們能夠從政府得到更加優質的服務。”馮奎舉例說,“比如一些稅收政策非常複雜,在未來的社會當中不是說不跑腿的問題,而是說我們把信息輸入到系統當中去,如何能夠很快獲得最佳的建議來使得我們享受到更好的政府服務,我覺得這是未來更重要的一個方向。”

港中旅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張焱也表示,智慧城市是很大的概念,只有落地到每一個社區,讓每一個消費者、家庭和每一位業主都感受到智慧城市給大家的生活帶來的方便和好處,才能真正的落地。

每日經濟新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