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李嘉誠:一生志在千里 也知似水流年

  90歲李嘉誠作別“李家的城”:一生志在千里,也知似水流年

  “我明年90歲啦,一生志在千里,也知似水流年;我年輕過,歷盡困難試煉,我深刻知道成長之路是非常不容易的;在高增長機遇巨浪中,愚人見石,智者見泉。”

  去年6月27日,臨近90歲高齡的李嘉誠參加汕頭大學2017屆畢業典禮時如是說。

  時光回到76年前,香港某條街上的一家塑膠錶帶公司,一名14歲的少年正在努力地工作。他白天當店員,晚上學習。不但學習有關塑膠工業的知識,還買來一些原本用作柴燒的舊書“搶知識”,包括初中至大學一年級教科書,還有《辭海》。

  這個12歲就被迫輟學謀生的廣東潮安少年,曾被會看相的同鄉說“眼眸無神,骨架瘦弱,未來恐難成大器”。

  而他自己大概也沒想到,幾十年後,他會打造出一個巨大的商業王國,成為世界華人領袖。

  眼下,他勤力做嘢,希望改善母親和弟妹的生活,“想怎麽讓我的家庭、我的媽媽不用受這麽多苦”。畢竟在父親去世前一天,他許下承諾︰“我們一家人,一定會過得很好。” 

  有趣的是,也正是因為有少年窮的經歷,今天李嘉誠就香港高房價問題發表了自己的觀點說:“不能把買房看得太重要,如果女孩子說沒有房就不結婚,那如果是我我就會說,不如趁年輕你再找一個吧。不可能很年輕就要買房。”

  時光流轉,一晃大半個世紀就過去了。當年的潮安少年,還有4個月就要滿90歲。在最新的富比士年度全球億萬富豪榜中,他排名世界第23,身家達349億美元。

  既壽登耄耋,且富貴不可勝言。

  他就是華人世界無人不曉的“超人”——香港上市公司長和董事會主席李嘉誠。

  3月16日,他像平時的每個工作日一樣,按時起床做運動,運動間隙還朝樓外“偷拍”他的記者揮了揮手。下午就去了長和系業績會,並宣布了一個足以震動華人世界的消息:退休。

  以下是其退休全文:

  本人決定於應屆公司股東周年大會後退下集團主席之位,並辭任執行董事。

  回望過去,本人自1950年創業開始,1972年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上市,於過去68年間,一直帶領長江集團穩步發展,經內部增長及收購合並,積極拓展業務及收益多元化與全球化,並適時作策略性檢視以及重組,盡心盡力為股東爭取最佳利益及回報增值,本人衷心感謝各股東多年來對本人的支持及信任。

  往後,應董事會要求,本人同意出任公司資深顧問,冀為集團繼續作出貢獻,就重大事項提供意見。

  董事會亦建議並推選於長江集團與本人並肩服務33年的李澤钜先生出任集團主席,並續任集團聯席董事總經理,而一眾高層行政人員全體將繼續與李澤钜先生共同推動集團邁向嶄新業務裡程。本人希望各股東能對李澤钜先生的長官繼續給予全力支持。集團對前景充滿信心。

  最後,本人謹向各董事及集團全球所有員工之忠誠努力、專業精神與寶貴貢獻致以衷心謝意。

  李嘉誠表示,主持5月10號股東大會之後,正式離任集團主席位置,由長子李澤钜接棒長和系。退休之後,他將擔任集團的資深顧問,同時還會披上“新的戰衣”——投入到基金會的工作中去,特別是醫療和教育領域。

  在李嘉誠的這場世紀告別中,他說了一句:“非常感謝這一生有這樣子的福份。”

  李嘉誠所說的“福份”是創立了長江集團,為股東創造價值,能夠服務社會——的確,李嘉誠自1950年開始創業,1972年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上市,如果有投資者在1972年已經買入長和股票的話,現在的收益是翻5000倍。

  在崇拜他的人眼裡,李嘉誠的“福份”則在於他在投資方面近乎“上帝視角”的判斷——他的每一次審時度勢,每一個戰略眼光,都像是有神的指引。在香港經濟起飛的年代,有的是聰明人和冒險家,但李嘉誠只有一個,他的打拚縱貫數十年,商業王國橫跨通信、基建、港口、石油、零售各個領域。

  怎麽做到的?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

  “在高增長機遇巨浪中,愚人見石,智者見泉……時時刻刻要靈敏、快知快明,要有獨立思考悟力、能運用想象,把現實、數據、資訊合組成新”。

  他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桶金就是這麽來的。

  來自偶然在雜誌上看到的塑膠花。

  1950年,22 歲的李嘉誠將多年積蓄和籌借的 5萬港元,在香港筲箕灣創辦了長江塑膠廠,公司名取意於“長江不擇細流,故能浩蕩萬裡”。1955年,是李嘉誠“見泉”的一個重要年份。這一年,他從雜誌上看到介紹意大利生產塑膠花的報導,說這種產品將來一定會大受歡迎。於是他快人一步研製出塑膠花,並改造及擴大廠房,大量生產,一下子蜚聲香港塑膠界。

  到了1956年,香港只有兩家工廠專門做塑膠花,長江塑膠廠便是其一。

  1957年歲尾,長江塑膠廠改名為長江工業有限公司,並把塑膠花作為重點產品。塑膠花為李嘉誠帶來數千萬港元的盈利,他也被稱為“塑膠花大王”。

  後面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了:

  成立長江地產有限公司,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成功在港上市,收購和記黃埔及香港電燈公司,轉戰新經濟領域,榮登富豪榜,進軍海外,全球收購……

  從白手起家,到商業王國,李嘉誠終於成了“李超人”,雖然他喜歡別人叫他誠哥。

  當然,這個世界從來就不是非黑即白,有人愛他,自然也有人討厭他。

  愛他的人豎起大拇指稱他“李超人”,畢竟他親身實踐了“香港夢”,堪稱一個時代的大偶像。

  討厭他的人,詬病他最多的是他的超級壟斷體系。有人說他是“地產霸權”,甚至還造出了“李氏力場”的說法,原因是香港每逢八號風球不用上班,但是有幾次臨近下班發出八號風警告,快上班時取消,工人們說連香港台風都為李大老闆著想。甚至有中學生在作文裡寫:“他們只是希望我們可以準時上班,不準時下班”。

  李嘉誠亦被套上過“無良開發商”的帽子。他的長實集團曾刷新了新建案小戶型的紀錄,新界大埔區的“嵐山”有一種戶型實用面積只有177平方英尺,折合約16平方米,媒體冷嘲熱諷,稱之為牢房豪宅。

  而在2013年4月,李嘉誠控制的核心企業和記黃埔旗下的港口管理公司發生了罷工,要求改善待遇。這場罷工持續了約40天,成為二戰後香港時間最長的罷工。罷工領頭者說,李嘉誠只是善於賺錢。

  近年來李嘉誠最受非議的則是從內地撤資。對此,他今日表示,從內地撤資之說並不屬實,甚至連基本的經濟知識都沒有。

  對於李嘉誠,無論是愛是恨,是褒是貶,無可否認的是:

  他的人生,自成傳奇;

  他強調自律,他讀詩歌、讀葉慈,理解舞者的成功來自於自律;

  他強調良知,他記得王陽明的話:“千聖皆過影,良知乃吾師”;

  他強調願力,“愚人只知道‘為’(to do),智者有願力,把‘為’(to do)變‘成為’(to be)”;

  他強調慈悲,他教育孩子要有獅子的力量,菩薩的心腸。用獅子的力量去奮鬥,用菩薩的心腸善待人……

  他志在千里的時代,都賦予似水流年中。

責任編輯:張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