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暑期出境遊旅行健康提示

打造健康國門 共建健康中國

——暑期出境遊旅行健康提示(二)

南美篇

南美洲國家有哥倫比亞、委內瑞拉、蓋亞那、蘇利南、厄瓜多、秘魯、巴西、玻利維亞、智利、巴拉圭、烏拉圭、阿根廷和法屬蓋亞那。南美洲大部分地區屬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氣候特點是溫暖濕潤,以熱帶為主。前往南美洲的旅客應謹防黃熱病、寨卡病毒病、瘧疾、登革熱、流行性出血熱等傳染病。

蟲媒傳染病

黃熱病。全球疫情監測情況:2017年7月至2018年5月,巴西全國共確診黃熱病病例1266例,415例死亡。疾病簡介:黃熱病是通過受感染的伊蚊叮咬而傳播,中重型的主要癥狀是突發高熱,可伴畏寒或寒顫、劇烈頭痛、背痛、腿痛和全身衰竭、眼部充血、鼻衄、噁心嘔吐,上腹不適,壓痛明顯,後出現黃疸。黃熱病死亡率高,傳染性強。接種疫苗是預防黃熱病最有效的手段。

寨卡病毒病。全球疫情監測情況:2018年截至6月9日,巴西全國共確診寨卡病例1674例。2018年截至6月19日,秘魯共報告237例寨卡病例,確診6例。疾病簡介:寨卡病毒病主要通過伊蚊傳播,也有證據顯示寨卡病毒可通過性接觸、輸血和母嬰傳播。大部分寨卡病毒感染並沒有癥狀。如有癥狀,通常出現皮疹、發熱、結膜炎、肌肉或關節疼痛和乏力。應特別注意的是懷孕期間感染寨卡病毒可能導致初生嬰兒出現小頭症,建議孕婦盡量避免前往寨卡病毒流行疫區。目前對該病尚無特效治療藥物和疫苗。

瘧疾。疾病簡介:瘧疾是通過按蚊傳播的急性傳染病,主要會引起全身發冷、發熱、多汗,可引起貧血和脾腫大。瘧疾可以通過服用抗瘧葯有效治療。瘧疾在巴西常年流行。

登革熱、基孔肯亞熱。全球疫情監測情況:2018年截至6月16日,巴西全國共確診登革熱病例100543例,其中重症148例,死亡77例。2018年截至7月1日,阿根廷累計報告1796例登革熱病例,確診1148例。2018年截至7月1日,秘魯累計報告5896例登革熱病例,重症51例,死亡9例。2018年截至6月,巴西共報告30251例基孔肯亞熱確診病例,8例死亡。疾病簡介:登革熱和基孔肯亞熱都是通過蚊蟲叮咬傳播的急性傳染病,主要會有發熱、頭痛、皮疹、肌肉和骨骼痛等癥狀。目前對該病尚無疫苗和特效藥。預防小貼士:免疫接種是預防黃熱病最有效的方法;穿著寬鬆、淺色的長袖上衣及長褲;在身體裸露部位塗上驅避劑。驅避劑本身雖無毒殺害蟲的作用,但由於其具有某種特殊的氣味,能使蚊蟲忌避,或能驅散蚊蟲;避免使用有香味的化妝品或護膚品;旅行過程中使用防蚊蚊帳,即經殺蟲劑(通常為擬除蟲菊酯)處理過的蚊帳。比起普通蚊帳只能被動防蚊,防蚊蚊帳可以達到驅蟲滅蚊的效果;可攜帶抗瘧藥物進行預防性用藥,如乙胺嘧啶、氯喹等。

自然疫源性疾病

流行性出血熱。全球疫情監測情況:阿根廷公共衛生部通報,自2018年至今,該國共報告21例流行性出血熱病例,其中7例死亡。疾病簡介:流行性出血熱患者主要通過被感染漢坦病毒的嚙齒動物咬傷,直接接觸其糞便、唾液或尿液而染病。主要癥狀有發熱、乏力、肌肉痛(特別是肩、背及大腿),部分病人會有頭痛、暈眩、發冷及腸胃道癥狀,如噁心、嘔吐、腹瀉及腹痛。目前尚無治療流行性出血熱的特效藥。預防小貼士:避免接觸嚙齒動物或動物屍體及其排泄物;注意食物衛生和個人衛生,食物和水加蓋保存,避免被鼠類汙染;接觸動物或其分泌物後,必須用皂液和清水徹底清潔雙手;避免躺臥野地,以及居住在嚙齒動物頻密出沒的地方。入境申報提示:旅行回國時若出現發熱、肌肉疼痛、頭痛和背痛以及噁心嘔吐、眩暈等不適癥狀,應當主動向海關工作人員申報,並告知近期旅行史,配合做好體溫監測、流行病學調查、醫學排查等工作,以便得到及時診治。

南亞篇

南亞包含尼泊爾、不丹、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斯裡蘭卡、馬爾地夫7個國家,大部分國家屬於熱帶季風氣候,現正值南亞雨季,高溫炎熱,也正值蚊媒傳染病高發的季節,前往南亞旅行的遊客應謹防尼帕病毒、霍亂、登革熱、基孔肯亞熱、瘧疾等傳染病。

人畜共患疾病

尼帕病毒病。南亞疫情監測資訊:2018年5月19日,印度第一次暴發尼帕病毒病疫情。截至6月2日,印度共報告19例尼帕病毒病病例,其中18例確診,17例死亡。疾病簡介:尼帕病毒感染主要是通過直接接觸受感染動物的呼吸道飛沫、鼻腔分泌物和組織傳播。它也可以通過食用受感染蝙蝠的尿液、糞便或唾液汙染的食物而傳播,通常是水果或水果產品(如椰棗原汁)。被尼帕病毒感染的人可能沒有癥狀。早期癥狀包括與流感類似的癥狀,如發燒、頭痛、嘔吐、咽痛和肌肉酸痛。其他癥狀包括頭暈、嗜睡和知覺下降。嚴重的病例可能會出現併發症,如肺炎、癲癇、腦炎、昏迷,甚至死亡。目前尼帕病毒感染尚沒有有效的治療藥物以及預防感染的疫苗。預防小貼士:注重食物衛生,在食用水果前應徹底洗凈並去皮,避免喝椰棗原汁;避免接觸農場動物或野生動物,尤其是蝙蝠和豬;應注意採取有效預防措施,經常用洗手液和清水洗手,特別是接觸動物或其分泌物、糞便後。

蚊媒傳染病

登革熱、基孔肯亞熱。南亞疫情監測資訊:2018年截至7月29日,巴基斯坦已通報15437例登革熱病例。今年截至7月29日,巴基斯坦已通報15437例登革熱病例。疾病簡介:登革熱和基孔肯亞熱都是通過蚊蟲叮咬傳播的急性傳染病,主要會有發熱、頭痛、皮疹、以及肌肉、關節和骨骼痛等癥狀。目前對該病尚無疫苗和特效藥。

瘧疾。南亞疫情監測資訊:2018年截至8月1日,印度孟買共報告634例瘧疾病例。疾病簡介:瘧疾俗稱「打擺子」,是一種由瘧原蟲感染引起的寄生蟲病。主要通過蚊蟲叮咬傳播。瘧疾的發病急驟,主要癥狀有發熱、寒戰、多汗、頭痛、肌痛、噁心等,可引起貧血和脾腫大。瘧疾可以通過服用抗瘧葯有效治療。預防小貼士:穿著寬鬆、淺色的長袖上衣及長褲;在身體裸露部位塗上驅避劑。驅避劑本身雖無毒殺害蟲的作用,但由於其具有某種特殊的氣味,能使蚊蟲忌避,或能驅散蚊蟲;避免使用有香味的化妝品或護膚品;旅行過程中使用防蚊蚊帳,即經殺蟲劑(通常為擬除蟲菊酯)處理過的蚊帳。比起普通蚊帳只能被動防蚊,防蚊蚊帳可以達到驅蟲滅蚊的效果。針對瘧疾可攜帶抗瘧藥物進行預防性用藥,如乙胺嘧啶、氯喹等。目前有預防基孔肯亞熱的疫苗。

消化道傳染病

霍亂。南亞疫情監測資訊:7月25日,印度Hoshiarpur近日報告4例霍亂死亡病例,超過327名出現腹瀉和脫水癥狀的患者被送往當地醫院接受治療。疾病簡介:霍亂主要是食用被汙染的水或食物而傳播,通過水引起暴發流行。人感染霍亂弧菌後,病情輕重不一。嚴重者會造成急劇腹瀉、嘔吐、腹瀉(常為無痛性的),水樣便、甚至出現脫水癥狀,煩躁不安、表情獃滯、聲音嘶啞、口渴、眼球下陷等。兒童可出現昏迷。如不醫治可造成死亡。預防小貼士:保持良好的個人、食物及環境衛生;不吃生冷、不潔食物、不喝生水;養成好的衛生習慣,嚴防「病從口入」,飯前便後注意用肥皂及潔凈水洗手;口服霍亂疫苗可用於預防霍亂。

自然疫源性傳染病

鉤體病。南亞疫情監測資訊:2018年截至8月1日,印度孟買共報告97例鉤端螺旋體病病例,自6月以來至少有7例死亡。疾病簡介:鉤端螺旋體病(簡稱鉤體病)的病原是鉤端螺旋體,它的主要宿主為豬等家畜和鼠類,人主要通過接觸被豬和鼠的帶菌尿液汙染的疫水及土壤而感染髮病。鉤體病是全身性感染疾病,臨床表現可以輕重不一。病原體侵入人體後7-14天發病,短者3-4天,長者可達1個月。該病主要癥狀和體征有發熱、頭痛、全身乏力、小腿肌肉觸痛、淺表淋巴結腫大和眼結合膜充血等,嚴重者可造成肝、肺、腦、腎等重要器官受損,並危及生命。

恙蟲病。南亞疫情監測資訊:今年截至8月5日,印度喜馬偕爾邦累計報告3657例恙蟲病疑似病例,其中123例確診病例。疾病簡介:恙蟲病又名叢林斑疹傷寒,是由恙蟲病立克次體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嚙齒類動物為主要傳染源,恙蟎幼蟲為傳播媒介。該病起病急,有高熱、毒血症、皮疹、焦痂和淋巴結腫大等特徵性臨床表現。嚴重者可因心肺腎衰竭而危及生命。預防小貼士:避免在可能受汙染的水源或洪水中洗澡或玩耍;保證環境乾淨,無嚙齒動物;食物加蓋儲存,避免食用可能被嚙齒類動物汙染過的食物。入境申報提示:旅行回國時若出現發燒、皮疹、頭痛、咽痛和肌肉酸痛、寒戰、淋巴結腫大,以及嘔吐、腹痛、腹瀉及水樣便等不適癥狀,應當主動向海關工作人員申報,並告知近期旅行史,配合做好體溫監測、流行病學調查、醫學排查等工作,以便得到及時診治。

非洲篇

非洲大陸以熱帶氣候為主,赤道橫貫大陸中部,四分之三的地區年平均氣溫在20攝氏度以上,幾乎全年都是夏天,故被人們稱為「熱帶大陸」。在這裡,有獨特的原始風光,但繁茂的熱帶雨林是病毒、病菌的巨大溫床,又因當地的衛生水準低和風俗習慣,埃博拉出血熱、馬爾堡病毒病、拉沙熱、裂谷熱等傳染病在這裡流行。

病毒性出血熱疾病

埃博拉出血熱。非洲疫情監測情況:7月24日,世衛組織宣布剛果(金)共和國於今年5月暴發的埃博拉疫情正式結束,但同時呼籲繼續努力以應對仍在該國肆虐的其他疾病。剛果(金)此次疫情共報告53例埃博拉出血熱病例,其中29例死亡。8月1日,在剛果(金)西北部的埃博拉疫情被宣布結束後一個星期,東北部新增4例確診埃博拉病例,衛生部門表示沒有證據表明這兩起疫情存在關聯。疾病簡介:埃博拉出血熱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通過密切接觸受感染動物或人的血液、分泌物、器官或其他體液而傳播的急性出血性傳染病,主要癥狀有突然發熱、極度虛弱、肌痛、頭痛以及咽痛,繼而嘔吐、腹瀉、皮疹、肝功能和腎功能受損。部分病例還可出現內臟和體表大量出血。目前對該病尚無認可的疫苗和特效藥。

拉沙熱。非洲疫情監測情況:奈及利亞:2018年截至7月22日,奈及利亞共報告2238例拉沙熱疑似病例,其中467例確診,確診病例中報告120例死亡,疑似病例中有10例死亡。賴比瑞亞:2018年截至6月27日,賴比瑞亞共報告130例拉沙熱疑似病例,33例死亡病例,確診20例。疾病簡介:患者通過接觸受感染的多乳鼠的排泄物或通過直接接觸拉沙熱患者的血液、尿、糞便或其他身體分泌物感染。主要有頭痛、咽痛、肌肉疼痛、胸痛、噁心、嘔吐、腹瀉、咳嗽以及腹痛等癥狀,嚴重者會有大量出血的癥狀。目前對該病尚無認可的疫苗和特效藥。預防小貼士:避免接觸野生動物(特別是蝙蝠、多乳鼠以及其它鼠類)、發熱病人和病死者屍體;如需進行狩獵、屠宰、處理生肉,需做好個人防護;注重個人、環境和食物衛生;食物要徹底煮熟才進食;食物要存放在有蓋子的容器內,避免汙染。

蚊媒傳染病

黃熱病。全球疫情疫病監測情況:奈及利亞:2017年9月7日至2018年7月15日,奈及利亞累計報告黃熱病病例2400例,死亡47例。疾病簡介:黃熱病是透過受感染的伊蚊叮咬而傳播,中重型的主要癥狀是突發高熱,可伴畏寒或寒顫、劇烈頭痛、背痛、腿痛和全身衰竭、眼部充血、鼻出血、噁心嘔吐,上腹不適,後出現黃疸。黃熱病死亡率高,傳染性強,接種疫苗是預防黃熱病的最有效手段。

瘧疾。全球疫情疫病監測情況:2018年截至4月15日,波劄那共報告339例瘧疾病例,死亡2例。疾病簡介:瘧疾俗稱「打擺子」,是一種由瘧原蟲感染引起的寄生蟲病。主要通過蚊蟲叮咬傳播。瘧疾的發病急驟,主要癥狀有發熱、寒戰、多汗、頭痛、肌痛、噁心等,可引起貧血和脾腫大。瘧疾可以通過服用抗瘧葯有效治療。瘧疾在非洲的廣泛流行,撒哈拉以南最嚴重,坦尚尼亞、肯亞、馬拉維和尚比亞四國佔發病數的八成。

裂谷熱。全球疫情疫病監測情況:2018年截至7月4日,肯亞共報告94例裂谷熱病例,死亡10例。截至2018年6月21日,南蘇丹共報告31例裂谷熱病例,死亡4例。疾病簡介:裂谷熱是由裂谷熱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可通過蚊蟲傳播,或直接接觸受染動物組織、體液或食用未煮熟的肉和奶引起。癥狀主要有發熱、畏寒、寒戰、頭痛、乏力、肌肉關節疼痛等。目前對該病尚無疫苗和特效藥。預防小貼士:前往黃熱病流行地區的旅客務必接種疫苗;穿著寬鬆、淺色的長袖上衣及長褲;在身體裸露部位塗上驅避劑。驅避劑本身雖無毒殺害蟲的作用,但由於其具有某種特殊的氣味,能使蚊蟲忌避,或能驅散蚊蟲;避免使用有香味的化妝品或護膚品;旅行過程中使用防蚊蚊帳,即經殺蟲劑(通常為擬除蟲菊酯)處理過的蚊帳。比起普通蚊帳只能被動防蚊,防蚊蚊帳可以達到驅蟲滅蚊的效果;避免與動物組織、體液等接觸,尤其是綿羊、牛、駱駝和山羊等;所有的動物製品(肉、奶等)要徹底煮熟後進食。入境申報提示:旅行回國時若出現發熱、肌肉疼痛、頭痛和咽喉痛、嘔吐、頸項強直、畏光、食欲不振、腹瀉等不適癥狀,應當主動向海關工作人員申報,並告知近期旅行史,配合做好體溫監測、流行病學調查、醫學排查等工作,以便得到及時診治。

稿件來源:海關總署衛生司.

《中國國門時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