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22個省份最新工資指導線出爐 河南漲幅居首

中新經緯客戶端12月7日電(熊家麗)截至目前,全國至少已有22個省份發布了2018年企業工資指導線。2018年已接近尾聲,你的工資漲了嗎?

據中新經緯客戶端不完全統計,截至12月6日,至少已有河南、山西、北京、江西、福建、上海等22個省份公布了2018年企業工資指導線。

雖然已進入12月,全國31省份中,仍有包括浙江、廣東、江蘇、重慶、湖南等在內的9省份未公布2018年企業工資指導線。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還未公布數據的地區,部分省份仍未公布2017年的企業工資指導線,黑龍江、重慶等地已多年缺位。

20省份增長基準線站上7% 河南漲幅居首

從各地區已公布的2018年企業工資指導線情況來看,截至目前,22個省份中,除了吉林6.0%、青海6.0%,其余20省份的基準線都在7.0%以上。河南以12%居於首位,北京、山西兩地基準線以8.5%並列第二。

企業工資指導線制度是政府對企業工資分配進行巨集觀調控的一種制度,是企業開展工資集體協商的基本依據。由基準線、上線(又稱為預警線)和下線構成。

中新經緯客戶端對比22省份2017年與2018年的數據發現,除了上海、遼寧(2017年企業工資指導線不明確),今年多地企業工資指導線的基準線、上線和下線有所上調。

與2017年相比較,山西、河南、陝西、安徽、甘肅等5省份對基準線進行了上調,其中河南上調最多,由去年的7.5%上調了4.5個百分點,至今年的12%。在上線方面,江西和上海均不設上線,山西、河南、安徽和甘肅4省份對上線進行了上調。從下線來看,安徽、海南、甘肅、寧夏等4省份將下線上調,安徽和甘肅上調幅度較大,同時提高了1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在已公布企業工資指導線的22省份中,只有內蒙古的上線、基準線、下線均有所下降。

那麽,工資指導線下降會使工資減少嗎?有地方人社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企業工資指導線略有下調,並非意味著工資進入負增長,只是工資漲幅較以往有所下降。只要三條指導線——基準線、下線、上線都不是負數,就意味著政府指導的職工工資增幅都是呈上漲趨勢的。

指導線已公布,為何工資還沒漲?

在北京工作的90後小徐感到疑惑:“既然工資指導線已經公布了,為什麽我的薪水還沒漲呢?”關於企業工資指導線需要明確的是,雖然指導線已公布,但職工工資並不是“非漲不可”。

據悉,企業工資指導線是政府根據當年經濟發展調控目標,向社會發布的年度工資增長水準的建議,並不具有強製約束力。因此,指導線不能強製要求企業漲工資。但工資指導線能夠為企業與職工開展工資集體協商,以及企業自身合理確定工資增長水準提供參考依據,同時也是國有企業實現工資總額管理的重要手段。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企業給職工漲工資,不同企業所漲工資也並非一樣多。中新經緯客戶端發現,根據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和工資支付能力的不同,各地對企業給出了不同的職工工資增長指導意見。

如北京市指出,生產經營正常、經濟效益增長的企業,可結合自身實際參照基準線安排本企業的工資增長水準。效益情況與往年持平或略有下降的企業,可結合自身實際參照下線安排本企業的工資增長水準;經營虧損、職工工資發放出現困難的企業,經與工會或職工代表協商,工資可以零增長。

湖北省則表示,生產經營正常、經濟效益增長的企業,應圍繞工資指導線的基準線確定其職工工資增長幅度。經濟效益一般的企業,其職工工資增長幅度,可在基準線和下線之間安排。生產經營比較困難、上年虧損且今年可能繼續虧損的企業,在必要的民主程式後可零增長或適當負增長。對工資水準偏高、工資增長過快的主業不處於充分競爭行業和領域的國有企業,從嚴控制其工資增長。(中新經緯APP)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