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喝了很多普洱茶,但你知道什麼是擂茶嗎?

2018年被譽為最下飯的國產美食紀錄片《風味人間》,前段時間又出系列紀錄片啦。這一次「人間餓爸」陳曉卿把重心移到「中國美食界的孤島」—潮汕地區,通過20集講述20道潮汕風味。

紀錄片詳細地介紹了揭西擂茶的做法,從擂茶前的精心翻炒茶菜。到用擂缽、擂棍研磨茶漿,最後的熱水滾煮,無一不細緻。不止是我這個地道的潮汕人被饞哭了,就連我們團隊的外地小夥伴也坐不住了。

今天,我們借著《風味人間》的風頭,向大家詳細介紹一下擂茶。希望能吸引更多的人愛上這款美食。客家人從小吃到大的擂茶

對客家人來說,吃擂茶是一件很隆重的事,光準備都要好幾個小時。

一碗好的擂茶,茶葉是必不可少的原料。再加上米、芝麻、黃豆、花生、鹽及桔皮等,養生性能強的擂茶會添加一些青草藥。將這些想吃的配料放在一起,甜的放糖,鹹的放鹽。

製作擂茶就離不開「擂茶三寶」。

所謂「擂茶三寶」指的是擂茶的製作工具:一是口徑50厘米且內壁有粗密溝紋的陶製擂缽;二是用上等山楂木或油茶樹榦加工製成的約85厘米長的擂棍;三是用竹篾製成的撈濾碎渣的「撈子」。

將擂缽夾在兩腿間,兩手用力圍圈搗,將食材一次次趁到缽邊粗糙的紋理,用力捱,逼出濃稠的漿。用力要均勻,不能泄氣,才能將擂茶特有的奶白色和特有的脂香擂出來。

擂好的原料,粘手有彈性,加上冰水或開水,就是一碗凈擂茶。但吃擂茶千萬要放炒米和炸米,這是擂茶的精髓。所謂炒米,就是將蒸好的米飯曬乾,放在砂鍋中爆炒,使其膨脹變成爆米花的過程。

一碗好擂茶,除了有擂茶本身,還需要「擺盤子」

油炸過拎枯的黃燦燦的蕃薯片,乳白色的巧果或玉蘭片,炒花生炒瓜子,蘭花根、雪棗、酸棗膏,還有滷菜,鴨脖子、鴨架、雞爪等一起擺在餐桌上,然後和朋友一邊喝一邊吃,天南海北的聊,擂茶喝完一碗又添一碗,實在是愜意極了。

擂茶是客家人從小吃到大的食品,一年四季皆可食用。夏天吃擂茶生津止渴、清涼解暑、去濕化氣;冬天吃擂茶暖身暖胃,消除一天的疲憊。老一輩的客家人常對子孫輩說,擂茶喝多了會變漂亮。

所以對客家人來說,不論是婚嫁喪娶,還是串門做客。擂茶都是招待賓客的最好食物。從客人踏進門開始,主人就會給客人端上一碗擂茶,直喝的客人肚皮滾圓,方可滿足。

擂茶,客家人的鄉愁

拚搏在外,總有某個瞬間會特別的想念家鄉,我們把這稱為鄉愁。不同地方的人,鄉愁是不一樣的。

四川人的鄉愁是一頓麻辣的火鍋;湖南人的鄉愁是一鍋香噴噴的米粉;武漢人的鄉愁是一碗熱氣騰騰的熱乾麵,而客家人的鄉愁就是一碗加滿花生碎和炒米的擂茶。

每個在外打拚的客家人,都有自己的鄉愁。為了緩解鄉愁,他們開始在大城小巷尋找客家美食,養生擂茶館成為了他們心靈的寄託。

雖然不同地區的客家人擂茶做法不一樣,但端坐在養生擂茶館的一隅,聽著周圍熟悉的客家話,吃著眼前的擂茶,對在外打拚的客家人來說,已然是一種美的享受。

是的,擂茶是客家人從小吃到大的美食,一日四餐都不會膩,喝一碗便可緩解的鄉愁。

擂茶,有史可溯的客家文化

擂茶對客家人來說不僅是美食,而且是一整套有史可溯的客家文化。

紅白喜事,逢年過節,小聚小樂,有客來訪,必定要喝上一碗擂茶。以結婚為例,擂茶請的是整個村整個鎮所有你認識或不認識的人,從進門開始,就會有個人從頭到尾給你添茶,碗不落空。

擂茶是流水席,主角是擂茶,配角是滿滿一桌子的零食果子涼拌小菜。無論是認識的還是不認識的鄉裡鄉親,只要在擂茶桌上一坐,那就認識了。客家小孩,從小習慣了滿街亂串,看到誰家置辦了擂茶席,認識的不認識的都會溜進去,以擂茶為掩護,在主人家吃飽喝足,再慢悠悠的出去玩。

擂茶對客家人來說,就是村裡的互聯網,嗑瓜子喝擂茶吃小菜,從鎮西頭老李家的女兒還沒嫁,到鎮東頭小鄭家剛在城裡買套房,海闊天空地聊,一桌知道全鎮的事。

擂茶是客家人熱情好客、互幫互助文化的另一種展現。汪曾褀的一首詩裡有「大亂十年成一夢,與君安坐吃擂茶。」更是展現了吃擂茶時的那種愜意和滿足。

想吃擂茶了,閉上眼,滿腦子都是擂茶的香氣,只好寫一寫,畫餅充饑。那麼今天,你吃擂茶了嗎?(來源:普洱阿清;作者:普洱阿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關於普洱茶沖泡,保存等知識,請加南茗佳人高級評茶員個人微號:6480348 交流學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