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余隆登上《留聲機》雜誌封面:中國交響樂,世界聽到了

即將出刊的最新一期《留聲機》周末在古典音樂界裡流傳——封面上,上海交響樂團音樂總監、中國指揮家余隆手執指揮棒,在五星紅旗的輝映下,英姿勃發。畫面正中央,和五星同樣閃耀的是碩大醒目的“CHINA” 字樣。

圖說:余隆登上《留聲機》雜誌封面 網絡圖

《留聲機》是世界最具權威性的古典音樂雜誌,4月刊雖然尚未正式出版,但有消息靈通的“知情人士”將這一喜訊從倫敦傳回上海。據悉,余隆是繼郎朗後第二位登上《留聲機》封面的中國音樂人,也是首位獲得此等殊榮的中國指揮家。

人們能夠從這一封面解讀到的,不僅是對余隆個人的肯定,更重要的是《留聲機》所代表的世界古典音樂界對中國交響的持續關注,以及蓬勃發展中的中國古典音樂在世界上正受到前所未有的矚目。而這也是中國文化走出去邁出的堅實步伐,對中國古典樂界而言,具有劃時代意義。

別具一格做自己

據悉,即將出版的這期《留聲機》收錄了余隆率上海交響樂團與DG合作發行第一張唱片的專題報導。之所以聚焦余隆執棒上海交響樂團為DG120周年舉行的在太廟的演出,雜誌的編者給出的理由是:這場讓人耳目一新的演出,讓人清晰地聽到交響樂在另一種文化裡所呈現的強烈的風格感。

圖說:余隆 資料圖 新民晚報記者 郭新洋 攝

在上交團長周平的朋友圈裡,有人留言祝賀道:“小澤征爾之前跟大江健三嘮嗑時問大江:你知道俺倆為什麽在世界上能乾出點名堂嗎?俺這英文水準也只能說是瞎對付,你壓根就不會,你說為什麽?俺告訴你,因為俺倆都明白這世界上只有一個標準。那就是音樂是音樂的標準,文學就是文學的標準……”

無論是《留聲機》雜誌的肯定,還是惺惺相惜的音樂友人發自內心的感慨,都佐證了余隆一直以來所堅持的中國交響的世界之路——音樂有音樂的標準,交響有交響的規格,就用音樂的標準、交響的規格,中國交響也能做出自己的標識度。

不只有舞龍舞獅

2012年,余隆倡議紐約愛樂樂團創辦了“中國農歷新春音樂會”,此後,這陣新春音樂會之風就沒有停歇過,自北向南,由東到西,多倫多、墨爾本、倫敦相繼奏響中國新春的音符。和人們傳統的既定印象中的新春音樂會不同,余隆倡導的新春音樂會打響中國傳統新春的概念,但卻嚴格按照交響音樂會的規格標準。

圖說:余隆在指揮上海交響樂團演奏2019新春音樂會 新民晚報記者 郭新洋 攝

回頭看,余隆在堅持創辦這一品牌的7年中所有不被理解的“小堅持”都顯得耐人尋味。周平記得,似乎是2013年“中國農歷新春音樂會”籌備時,余隆正帶著樂隊在排練,有劇場工作人員提議:“你們需不需要請一隊舞龍舞獅,在演出結束時繞著舞台‘鬧’一圈?中國人過新春,不都圖個熱鬧?”

這一建議被余隆拒絕了:“雖然舞龍舞獅是世界眼中中國的‘鮮明標簽’,但是時候打破這種既定印象了,中國標識不應該只有舞龍舞獅。中國交響誕生發展將近140年了,他完全可以遵循世界通用的交響標準為自己找到一席之地。”

原創是魅力所在

余隆明白,唯有在世界通行的音樂規則中佔有一席之地,獲得認可和尊重,才能更讓人信服地輸送中國文化,傳遞中國聲音。近年來,通過世界各地新春音樂會的舉辦,大量的中國作品被演繹,其中既有國粹京劇元素的融入,也有京劇和交響樂的合作,還有許多中國現代作曲家的作品。

圖說:余隆指揮中 資料圖 新民晚報記者 郭新洋 攝

事實上,無論是余隆或是由他引領音樂方向的上海交響樂團,都不遺余力通過國際合作、國際賽事、國際巡演等多種渠道力推中國原創音樂作品。早先,上交委約安迪·秋保所作的《乒乓協奏曲》,就將國球搬上中國交響舞台後再亮相紐約林肯中心,並在古典音樂視頻網站Medici創下單月300多萬次的觀看量。而創辦於2016年的上海艾薩克·斯特恩國際小提琴比賽,更將“中國作品”列為比賽規定曲目,無論是小提琴協奏曲《梁祝》或是陳其鋼創作的《悲喜同源》,都讓來自全世界的評委、參賽選手,認識和感知中國文化。

此次,即將於6月正式出版的上交首張由DG全球發行的唱片,也凸顯了中西方音樂對話的主題,不僅包含了拉赫瑪尼諾夫的《交響舞曲》,還將收錄中國作曲家陳其鋼的《五行》和《悲喜同源》。

圖說:2017年8月,余隆和上交在瑞士琉森音樂節登台 網絡圖

今年,上海交響樂團將開啟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全球巡演”,並首次履及愛丁堡藝術節、拉維尼亞音樂節等國際頂尖音樂節。可以肯定,在上交登臨的每一方舞台,所奏響的每一場演出,都不會少了中國原創曲目。因為唯有中國原創的音樂作品,才是“中國交響”的鮮明表識,也是真正的魅力所在。(新民晚報記者 朱淵)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