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1905電影網專稿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


這句話是在《紅樓夢》中,曹雪芹借薛寶釵之筆寫下的,意在當世俗的現實擺在面前時,他依舊相信,能向風借勢上青雲。

 

同樣,這是導演滕叢叢的心聲,也是演員姚晨的態度,更是電影《送我上青雲》的姿態。



即便有姚晨、袁弘這樣的卡司,但這麽一部缺少商業元素的作品,也很難招市場疼愛。

 

電影上周五(8月16日)開畫,排片佔比僅為2.3%,次日更是下降到1.5%,首日票房僅為223.16萬。


《送我上青雲》排片逆襲


隨著影片的放映,口碑和排片一路逆襲。豆瓣電影從上映初期的6.8分,漲至如今的7.4分。電影的上座率同樣不降反增。在口碑的刺激下,即便上映第二天的全國場次減少了近3000場,票房成績卻反超首日。



借著好口碑的力,業內對影片的票房預測,從最初的861.8萬,上漲到了2216.1萬。


如今,這部電影票房已經突破1000萬,或許很難和姚晨去年的電影《找到你》那樣,獲得過億的成績,但是對於這麽一部女性題材的電影,它有不一般的價值。


在首映禮上,電影《送我上青雲》的監製兼主演姚晨說,“在現實生活中我看到有非常多優秀的女性,她們有自己獨立的思考能力和人格,她們在做的事情也都非常出色。可不管在大銀幕還是小熒屏上,對這類女性的刻畫是非常少的,有也是皮毛而已,沒有真正深入到她們靈魂中去。《送我上青雲》是難得的從女性視角出發的電影,探討了生老病死、女性的生存與性,最後的落腳點是愛。”



所以,這部電影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影片背後的主創,更是在於當下女性電影人來說,是一份破局的勇氣。


故事是導演的生活體驗


《送我上青雲》中,其實有近30%的故事是來自滕叢叢自己的生活體驗,甚至包括盛男患腫瘤這一情節。


從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畢業之後,她跟過幾部商業電影的劇組。那時候,劇組的人會和滕叢叢說,“你不抽煙不喝酒,這樣的女的當不了導演,你得把自己變成男人才可以。”


年過三十的時候,她也容易陷入困境,常常會問自己,到底怎麽樣才能當上導演呢?當然,她更相信《劍雨》導演蘇照彬和她說的話:想當導演,首先得自己去寫劇本。


滕叢叢和姚晨在片場


於是,滕叢叢準備起了這個劇本。她花了2年時間去調查記者這個職業。2014年,她帶著二稿去參加創投,雖然有人有投資意向,但自己對劇本並不滿意,都被她以“不夠好,還可以走得更遠”為由拒絕了。

 

直到2017年3月,滕叢叢覺得好像沒法再有突破了,才正式定稿。

 

定稿之後,電影並沒有順利開機,於是在好友的推薦下,《送我上青雲》的製片人頓河把劇本遞給了姚晨,“大姚看完本子後,非常喜歡。幾乎一拍即合,很快我們就確定了合作。”隨後,他們又找到了演員袁弘,他在看完劇本之後,決定以零片酬的方式加入。



不止是“性”,更是“人性”


姚晨曾在影展的映後說,“《送我上青雲》是一部純女性邏輯的電影。”不僅如此,電影對女性情欲有了前所未有的表達。

 

很顯然,這些都是這部電影最淺顯以及最“商業”的地方。



這些符號讓影片有了一定的觀影門檻,阻攔了部分男性觀眾。但是在滕叢叢自己看來,這是一部女性電影,但並非女性主義電影。

 

誠然,《送我上青雲》只是一部從女性視角出發的電影,但並不代表了只是拍給女性看的電影。如果把兩性比作一杆天秤,在天秤的兩段各有形形色色的男女。電影裡,在女主角“盛男”背後,是一群不同類型的男性作為秤砣,用來拉扯彼此的平衡。

 

兩性確實存有偏差,但姚晨回答地雲淡風輕,“我們探討的是人性,並沒有做性別上的區分。而且我們只是在討論性壓抑,討論被尊重,討論的這些事情都不針對性別。”



每一個角色都是真實的


電影中,姚晨對袁弘有一句台詞極其直接。當然,男方最後的反應則是落荒而逃。這也把袁弘飾演的劉光明顯得特別可憐,對比之後的反轉,甚至有些“惡臭”。“這個角色並不討人厭,其實很多看上去堅強能乾的女孩,內心很希望有一片白月光,袁弘就是這片月光。”


劉光明以文藝青年的身份來到鄉村,身上帶著一種獨特的不得志的氣質,更讓盛男有種同命相連的感覺。“所以在電影中,盛男的理想唯一一次被傾訴出來的時刻,就是在兩人在船上暢談的時候。”



事實上,這個角色是滕叢叢從阿乙的小說《北范》中提取出來的,甚至為此,她還特意買了人物的使用權。包括劉光明背誦圓周率的情節,也曾在小說裡出現過。

 

同時,李九霄飾演的毛毳一角原型則是導演朋友的朋友,“他也是成功論者,長得比較帥,身邊女人特別多,但他不真心用感情。”



真實,自在,坦蕩……或許這些關鍵詞就是電影中角色們的共性。甚至包括主角盛男,本身就不是一個完美的女性。她有自己的偏執,同時也有自己的不滿足,這種不完美就如同盛男身上的腫瘤,難以被人忽略,卻恰好地又能引起他人的共情。



這部涉及生與死、情與欲,乃至當代女性會面對的婚戀現狀、職場危機等問題的作品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甚至不乏一些男性觀眾。“一個朋友在上影節看完後,回到酒店一頓慟哭。說我偷走了她的生活,她才是盛男。”

 

如今,《送我上青雲》成了。


這是“盛男們”的破局


上映之前,主創們都預料到了,這會是一部口碑兩極化的電影。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到這部電影,姚晨5天內攜導演,以“尋找同類”為題,分別做了11場深度對談,從文藝男性到知性女性,話題覆蓋了整個公知圈。不僅如此,姚晨在微博上“大膽開車”,一度把話題衝上熱搜。


姚晨對話馬薇薇


上映之後,姚晨自掏腰包去做對談、請找不到排片的觀眾看電影,也要跟團隊約法三章:咱們絕不賣慘!


正如電影上映前,製片人頓河寫的文章中提到,“她(《送我上青雲》)留下了過於龐雜的探索世界的野心,表達上又不放棄追求含蓄的潔癖,仍舊把思考的權利留給觀眾。她擰巴,她也自在。”


製片人頓河文章


與此同時,投資了這部電影的江志強老闆,也發了他人生中的第三條朋友圈。

 

他寫道:“感謝大姚作為監製對整個項目無條件的愛護、努力和堅持。只要能多一個觀眾看見,一個聲音討論,她都願意去奔走。這種赤誠,我自愧不如。感謝大姚,恭喜大姚,你證明了女性電影人的力量。”



回過頭來再看,導演滕叢叢遇見演員姚晨,或是是她“上青雲”的第一股風。當然,對於後者而言,前者的意義亦是如此。


導演滕叢叢和演員姚晨


對於未來,導演滕叢叢可能不想再拍文藝片了,想撿起當初想拍的愛情喜劇,“女性觀眾太需要了!”。而姚晨手上,另一部女性題材的電影——講述農村女性為夫追凶17年的《桂花飄鄉》也已經提上日程。



誠然,姚晨同電影中的盛男一樣,將自己面臨的困境變成了一股“好風”,成了了“壞兔子影業”,主動去尋找角色。其實對現在的女性電影、女性電影人而言,亦是一種啟示。

 

那些嘴上喊著沒有角色可演的女演員們,不如自己去選擇角色,創造角色。畢竟,“好風”一直在,如何借風破局,又是另一種心境。過去或許會擔心沒有市場,可是如今有了《找到你》和《送我上青雲》之後,觀眾一直都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