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國內成品油價大概率“二連跌” 將刷新年內最大跌幅

  新京報訊 (記者潘亦純)今年以來一路曲折上漲的原油價格,在最近卻出現了反轉性的持續下跌。

  根據倫敦ICE歐洲期貨交易所數據顯示,截至11月13日收盤,12月交割的WTI輕質原油期貨價格下跌4.24美元,收於55.69美元/桶,跌幅為7.07%。這已經是自10月29日以來,WTI價格連續12個交易日下跌,持續刷新自上市以來的最長跌幅紀錄。

  美元指數強勢,市場擔憂供過於求

  對衝基金經理韓瑋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從技術面看,WTI原油期貨價格從2016年初的27.55美元,僅用不到三年的時間就上漲到76.72美元,市場本身就有很強的調整需要。

  “從基本面看,在美元指數強勢和市場對供大於求日益擔憂的雙重作用下導致近期原油價格加速下跌。”特別是OPEC報告顯示,10月OPEC和俄羅斯均增產,沙特產量首次超過2016年減產初始水準。

  此外,OPEC預計明年全球石油需求將增加129萬桶/日,較上月預估減少7萬桶/日,已經連續第四個月下調需求預估。OPEC還表示,日產量增加12.7萬桶,至3290萬桶。

  隆眾資訊原油分析師李彥也對新京報記者解釋稱,本次暴跌是沙特產量出現回升、美國原油產量再創新高、庫存持續回升等利空因素疊加作用的結果。

  “三桶油”股價下跌,航空股大漲

  受此拖累,11月14日港股開盤,我國“三桶油”股價均下跌,截至午間收盤,中石油的A股、H股已跌2.36%、3.23%,中石化的A股跌3.07%,中海油H股跌4.65%。

  而與石油股低開相對應的則是航天股長紅,截至午間收盤,航空指數漲幅達2.65%,南方航空、中國國航等多隻航空股A股漲幅均超過3%。

  韓瑋對新京報記者稱,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原油進口國,原油價格下跌有利於降低國內生產成本、降低通貨膨脹壓力,進而會刺激我國經濟增長。

  國內成品油價大概率“二連跌”

  這一事件對國內成品油市場影響如何?隆眾資訊成品油分析師劉培培認為,主行銷售公司的報價相較於煉廠報價一直偏高,正常情況下,掛牌價和成交價之間差100-300元/噸是正常的,但是在現如今行情低迷的形勢下,主營公司的實際成交優惠幅度持續增加,上周因區內大型會議的召開,上海主營汽柴油發貨受阻,成交讓利太空擴大,汽柴油船單平倉限時優惠價在7200元/噸附近,而當天山東煉廠國六0#柴油成交價在7100元/噸左右,即便這樣,實單成交量也非常有限。“近幾年受各種因素的影響,成品油需求入冬時間也越來越提前,如果沒有較好的消息支撐,低迷的市場或將繼續持續下去。”

  11月16日,我國將迎來成品油調價的視窗,在目前國際原油下跌的趨勢下,李彥對記者表示,截至11月9日原油綜合變化率為-7.82%,預計對應下調幅度為375元/噸。目前為調價周期的第六個工作日,但幅度積累較大,下調已是板上釘釘,且大概率將刷新年內最大跌幅。據隆眾資訊測算,預計屆時(11月16日當天)國內成品油對應下調幅度為430元/噸左右。

  “下一輪調價視窗將於2018年11月30日24時開啟,目前國際原油市場利空因素佔據上風,預計下一輪成品油價仍有下調的可能。”李彥表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