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級移速可達445!岩雀輔助新玩法

在8.11版本,岩雀進行了一次小規模的重做:

基礎移速 從325增加至340

基礎血量 從502增加至532

被動:移動速度從20-40%提升至30-45%

觸發所需的脫戰時間從5秒降低至2秒

Q:不再造成AOE傷害

小兵受到多段Q技能的傷害不再減少

塔莉亞在掘石場上不再獲得額外移動速度

在掘石場上釋放Q技能不再返還藍量

【新】在掘石場上釋放Q技能隻消耗1法力值

冷卻時間從11/9/7/5/3秒減少至9/7.5/6/4.5/3秒

W-冷卻時間從16/15/14/13/12秒減少至12秒

E-釋放和消失時的傷害 從70/90/110/130/150 降低至50/75/100/125/150

R-持續時間從6/7/8秒減少至5秒

在改動上線之後,由於中路岩雀表現下降太多,她又得到了緊急加強——Q對英雄的後續傷害從40%增加到60%,E技能碎石的傷害增加15,攻擊力增加2.

其中,Q去除AOE和E的基礎傷害減少對於中單來說是非常嚴重的打擊,這極大地限制了岩雀的清線能力,讓她在中路的處境變得更加艱難,她的消耗能力也進一步地降低了。如果沒能處理好兵線、強行支援,很容易將自己玩崩。

但從另一方面來說,她的其他能力確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1級無移速裝時,她的移速就可以達到445,這幾乎相當於其他英雄出了五速鞋。

另外,W技能冷卻的大幅縮減也讓她有了更多的先手機會,WE二連在下路的雙人對線中更有效果;基礎屬性的提升也讓她在線上擁有更強的換血能力。而輔助對於清線能力的依賴並不明顯,新版岩雀在輔助位上是否可行呢?

筆者在韓服進行了測試,並打出了優秀的效果,接下來就給大家分享我的心得:

輔助岩雀的基礎搭配

符文搭配

消耗流選擇艾黎+主宰。艾黎的傷害對於岩雀高頻率、低傷害的技能消耗提升法力流系帶能幫助她在遊戲各階段維持健康的藍量,迅捷配合較高的基礎移速有更好的效果,焦灼提升傷害能力;主宰選擇血之滋味提升線上換血能力和一定的生存能力,新版的Q跟法術吸血也有很好的相性。因為岩雀的移速已經很高了,筆者認為搭配【迅捷】已經足夠,所以選擇了收益更高的【貪婪獵手】。

在線加強之後,電刑的威力變得更高,二連瞬間的爆發非常嚇人。點出僵屍守衛來增加視野控制能力,巫術方面保留了法力流系帶(不點的話中期實在缺藍!)

裝備搭配

前期可以選擇這樣的搭配,做出超高性價比的冰霜之牙和殺人戒之後走雙法穿路線。岩雀的基礎傷害非常高,前中期的雙法穿可以幾乎無視對方的魔抗,這會讓你的傷害非常恐怖。

隨後的出裝則比較靈活,根據情勢,你可以選擇繼續補充輸出裝,也可以轉向團隊裝備。多血量裝(眼石+鬼書/冰杖/面具)+鳥盾是個不錯的搭配。

技能搭配

根據對線和陣容來考慮選擇虛弱/引燃,虛弱的減速能讓岩雀的技能更好命中,也為她增加生存能力;而引燃對擊殺的直接幫助更大。

加點方面主Q副E,如果你對自己的W有自信可以主E副Q,W現在1級就有原來滿級的CD所以不需要點。

輔助岩雀具體玩法

W技能的妙用:

岩雀的W是她最需要熟練的技能,有著許多種妙用。

1. WE二連

這是她最常用的爆發連招,利用W直接觸發E技能碎石的傷害。

如果敵方吃滿全套技能,甚至會被直接一套秒殺——這就是加強後岩雀防不勝防的傷害。

在配合有控制的隊友時,這套連招的效果更佳,沒R的牛頭根本扛不住。

2. 平W接傷害

2級時,W技能強製位移打一波傷害也是很有效的,在己方兵線內,對方很容易吃滿Q的傷害,反打還要吃到小兵仇恨。

3. W反集火

在這波衝突中,牛頭先手發難,後續想要跟上輸出的達瑞文被岩雀直接彈飛,剩下沒有技能的牛頭只能任人宰割。

4. 預判擋突進

只要計算得當,岩雀的W可以擋掉大部分的突進技能——相信有許多人看過岩雀W抬飛跳出來的獅子狗的影片。

細節和具體打法:

1. 跟AD商量好可以搶2級壓製,岩雀1級Q的傷害即使受到削弱也無人能及。

2. Q不要放的太隨意,條件允許盡量在掘石場的邊緣放,可以減少掘石場面積。

3. 前期在AD被日女、牛頭等輔助突臉時,視血線和兵線決定W反集火還是WE打傷害。

4. 6級之後,線上盡量不要對拚,W用於反集火。少大招的劣勢還是很明顯的。

5. 快速支援。在中路和下半區發生的戰鬥你第一時間趕去一般都能改變戰局,岩雀的移速趕到中路只需要10秒多一點。

6. 兵線處理:如果想要推線然後遊走,又怕AD介意你吃兵,可以在兵線正面均勻地讓小兵承受Q技能傷害。

7. 大招封路:在對方中路沒閃沒位移時,基本一封一個準。配合隊友抓下時,也可以利用【浮石衝】繞到側翼去封鎖對方退路。推進時,可以在側翼封對方陣型迫使對方放棄防禦塔;控龍時也可以封鎖對方進退的路線。

結語:

本篇岩雀攻略到此結束,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