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讀一首詩李商隱《落花》 感受纏綿不盡的悲傷

高閣客竟去,小園花亂飛。

參差連曲陌,迢遞送斜暉。

腸斷未忍掃,眼穿仍欲歸。

芳心向春盡,所得是沾衣。

——唐代:李商隱《落花》

讀史書,在裡面留下名字的人,都必然有非常之處,在他們所處的時代留下了自己的痕跡。雖然命運不是他們所能左右的,但是在命運的所遇之中留下了可以流傳的事跡。當然史書不會記錄一個人的感情,惟關乎得或失,不關心悲與喜。詩人的詩作,才是書寫感情的載體。

悲歡離合都可入詩,真摯的感情,最能感染人。讀之可以隨之手舞足蹈,也可以隨之落下眼淚。而悲傷的感情最為濃烈,極易感染人,悲傷的詩也是最多的。相同的事物,不同的人可以看不完全不同的情感。悲傷者的眼中所見的都是悲傷,莫大的悲傷也不必著滿悲傷的字眼,所述所寫無不含帶悲傷。同是落花,龔自珍可以寫出“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句子,李商隱則道出:“芳心向春盡,所得是沾衣”的話語。

不如意事十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在人群中可以融合歡洽,悲傷卻不能驅除而盡。熱鬧歡騰是悲傷的庇護所,一旦人去,陡然岑寂冷清,悲傷的感情瞬間湧起。在人群之中藏起的悲傷,噴薄而出,附著在所有可見的事物上。可怕的寂靜,悲傷的景象,是內心真實的映照。況當春暮花落,內心的憂傷,化作悲春情緒,悲春之情又大部分付與落花。分付於眼睛可見的落花,看不到的落花,往年的落花,明年的落花,世界上所有的落花。無數的落花,無盡的悲傷。

春天總會遠去,花兒總會落下,然而有著永遠不會消失的悲傷,人對之卻無可奈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