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從“伴食宰相”看為官之道

《舊唐書·盧懷慎傳》記載:“開元三年,遷黃門監。懷慎與紫微令姚崇對掌樞密,懷慎自以為吏道不及崇,每事皆推讓之,時人謂之伴食宰相。”唐代官員盧懷慎開元三年升黃門監,與紫微令姚崇共同處理軍機大事。他自認為能力不如姚崇,凡事不敢擔當作為,一切事務都推給姚崇處理,被人稱為“伴食宰相”。

盧懷慎得此稱號是有緣由的。姚崇嘗有子喪,謁告十餘日,政事委積,盧懷慎不能決,惶恐入謝於上。上曰:“朕以天下事委姚崇,以卿坐鎮雅俗耳。”崇既出,須臾,裁決俱盡。說的是開元三年(715年),姚崇因兒子去世,告假十餘天,以致政務堆積如山。盧懷慎對此無從決斷,惶恐不已,向玄宗請罪。唐玄宗說:“我將天下政事委付姚崇,只是想讓您對雅士俗人起鎮撫作用而已。”而姚崇回來,不幾日就將政事全部處理完畢。盧懷慎處理政務的能力自是不能恭維,唐玄宗也講得很直白。

史學界常為盧懷慎打抱不平,因為他歷經唐中宗、睿宗、玄宗三朝,“懷慎清儉,不營產業,器用服飾,無金玉綺文之麗。所得祿俸,皆隨時分散,而家無余蓄,妻子匱乏”。司馬光也評價說:“崇,唐之賢相,懷慎與之同心戮力,以濟明皇太平之政,夫何罪哉!”

盧懷慎生前廉潔自律,生活儉樸,病逝後缺治喪之資,連塊墓碑都沒立,可謂是一輩子清廉謹慎,卻因擔當不足而讓“伴食宰相”之名詬病於世,可見自古以來在評判官員的價值標準上擔當與乾淨是不可偏廢的。

當然,人各有其長也各存其短,人盡其才、才盡其用才是正道,唐玄宗一句“朕以天下事委姚崇,以卿坐鎮雅俗耳”。可謂選人用人的高明之舉,也讓為官清廉的盧懷慎可以發揮其應有之用。

歷史上被視為伴食官員的其實不在少數。他們或偏重名節,或不越雷池,或處世圓滑,卻與敢於擔當、傾心作為的時代要求相背,如果以之為然並加以推崇,則屬誤導於世。

被稱為“三旨宰相”的北宋王矽,其文章氣魄宏大華麗,自成一家,受同僚共同推崇讚許,但居相位16年無所建樹,隻起了個上傳下達的作用。他每次把部門的奏章呈送給皇帝時跪請:“取聖旨”;奏章閱批後跪接道:“領聖旨”;出宮時向有關部門答覆說,“已得聖旨矣”。他事事依旨而行,鮮見擔當作為之舉。“三旨宰相”王矽文學方面的成就令人稱道,所作貢獻只是專門給皇帝寫了18年聖旨,編寫朝廷的典製策令,隻知取旨、領旨、得旨,身為宰相如此作為不免令人恥笑。

為官避事平生恥,大事難事看擔當。從這兩個古代官員的為官之道看,不難得出一些現實啟示:

當官意味著責任,更意味著擔當。如果在其位,不勝其職,或為官不為,都是一種失職瀆職。身為官員如果不求有功,但求無過,處世圓滑不負其責,甘當懶官庸官,凡事交由上級作主,推給下級出面,生怕犯錯惹事,更怕挑重擔子,怕啃硬骨頭,奉行明哲保身當老好人,就不要奢談擔當作為建功立業了。歷史一再證明,只有埋頭苦乾、勤政實乾的人,敢於負責、勇於擔當的人,才能擔當重任、有所作為。

當然,為官一任,單純乾淨清廉,但能力不足也是難以乾事創業的。正如清廉有余而擔當不足的盧懷慎,需要鑒其不足,補其之短。既要懷一身正氣,又要練一身武藝,既要樹人格形象,又要強乾事本領,才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成為那個時代的脊梁。

來源:學習時報

作者:王厚明

責編:姚潤萍

編審:陳衛平 張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