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現實主義題材劇如何破冰?侯洪亮傅東育趙冬苓這樣說

作為有影視風向標之稱的上海電視節,“尋找影視前進方向”是從業人員從全國各地趕到上海的根本原因。人人都想打造爆款劇,以往簡單粗暴花大價錢買大IP、搶流量演員的做法似乎越來越不可行。

《都挺好》《破冰行動》的成功讓人看到了現實主義題材的無限魅力;京味電視劇《情滿四合院》也獲得了南方觀眾認可,甚至還入圍白玉蘭獎;《人民的名義》《因法之名》這樣過去略顯“敏感”的題材同樣能取得巨大成功。現實主義題材難拍,依然有那麽多的成功例子,到底如何拍好現實主義題材?

6月12日下午,上海電視節特別主辦了一場名為《時代的脈搏·現實的鏡像——電視劇創作談》的論壇,《琅琊榜》《都挺好》《大江大河》製片人侯鴻亮、《情滿四合院》導演劉家成、《紅高粱》編劇趙冬苓、《破冰行動》導演傅東育、著名演員王勁松等參與討論,試圖破冰現實主義題材的拍攝之道。

翻閱今年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的入圍名單,侯鴻亮的正午陽光可謂最大贏家,作品、攝影、編劇和參與演出的演員幾乎入圍了所有名單,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的電視劇《大江大河》收視破2,也為主旋律劇正名:主旋律劇也可以好看。

在談到《大江大河》的成功時,侯鴻亮認為,這部劇能成功,最大的原因就是真實。侯鴻亮回憶,這個故事改編的時候方向找了很久 到最後就是回到真實。在創作時,一旦戲劇矛盾違背真實,那就果斷放棄,甚至提醒編劇不要去編。如果原著裡面有,那就去採訪,去尋找那個年代細節。

“之前有過擔心,這種真實的東西是否能夠引起大家的共鳴,畢竟是離開現代有40年的時間。”侯鴻亮說,最後的堅持證明,這種對真實的執著還是有用。

“現在很多電視作品真的是看起來讓你不去相信。”侯鴻亮說,影視劇其實就是給大家講一個故事,把假東西講成真的,而現在很多是把真實生活、歷史講得像假的,這是行業的一個問題。“我認為你做現實主義題材,就要想辦法讓別人去相信,要營造真實氛圍,道具事件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真實。”

曾在去年憑借《情滿四合院》入圍白玉蘭獎的著名導演劉家成也認同侯鴻亮的觀點,“要了解觀眾的想法,要了解真實的民情。”劉家成認為,藝術創作要跟上時代的腳步,能引領是最好。如果不能引領,那也必須關注時代的脈絡關注老百姓的心聲,在生活中尋找靈感和素材,還要聽老百姓的需求。

劉家成舉例稱,《情滿四合院》中何冰扮演的主人公傻柱,如果放到幾十年前不可能成為主角,他身上有那麽多的缺點,性格上也有瑕疵。以前觀眾對電視劇中的主人公是崇拜是欣賞的,他們在真實生活中達不到所以希望角色能夠達到。而現在觀眾進步了,從崇拜到沉浸式的觀賞,還要參與評論。這也引導創作要越來越從個體出發,展示一個個有獨特鮮明個性的個體,通過個體展現群體和社會,個體要讓人相信是真實的,讓人接受了,才能傳遞真善美。

在討論中,嘉賓們也特別提到,現實主義題材的真實不止在於劇中環境、故事、細節、主人公性格行為的真實,也在於創作者自身在創作中,是否保持了一顆創作的真實初心。

《破冰行動》導演傅東育就談到,90年代很受觀眾喜歡的刑偵劇,為何在長達10多年的時間中受到冷落,為何管理部門要控制刑偵劇的播出?因為有很長一段時間刑偵劇的創作者沒有履行初衷,以審醜的心態來做劇,大量展示破案的手段、刑偵現場的慘烈,就為了賣錢,“我在《破冰》的創作中,始終以現實主義的創作狀態來面對所有的社會問題。這部劇的初衷是為了明天的美好,一個正能量的真善美作品。中國題材的壁壘,要看你心懷什麽。我管不了別人隻管得了自己是否懷著一顆善良的心。”

著名編劇趙冬苓也認同傅東育的說法。就在不久前,趙冬苓編劇的《因法之名》在北京衛視播出,是國內首部描寫平反冤假錯案的電視劇,播出期間,屢次衝上黃金檔第一的位置,收視多次破一。

“這是非常敏感的題材,冤錯案件是公檢法都犯錯誤了,為什麽能播出?關鍵是你用什麽心態去寫這個題材,我不是一味批判,而是用客觀的歷史眼光,這是在進步過程中犯的一個錯誤,有積極的心態、正能量的表達。”

趙冬苓也提到,以往影視劇的英雄都是高大上的,而現在不是這樣,真正的英雄要面對生活的困難仍然抗爭,戰勝自己的命運,這樣的人物也是自己要探索努力的方向。

作為此次論壇上唯一的演員代表,王勁松則提到演員在表演上應該如何做到真實。王敬松認為,一名演員要有主觀能動性,當面對陌生的拍攝背景時,不要把所有的事情推到導演編劇身上,演員要主動拿出創造性。“尤其是年輕的文藝工作者,他們的經驗不是那麽豐富,接觸的、生活的閱歷沒有那麽厚。我想說的是,不想曇花一現要吃這碗飯以這個職業為驕傲的演員,你要做出一點努力,要吃一點苦花一點時間,這是這個職業所必須的。不是拿到劇本才開始創作,要有做一個藝術工作者的責任感。

紅星新聞記者 邱峻峰 上海攝影報導

編輯 陳豔妮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