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工資又“被平均”?可能是你的打開方式不對

分地區、分行業工資水準的“對號入座”,才能更準確的搞清楚自己的工資水準處在什麽位置。

文2896字,閱讀約需5.5分鐘

近日,國家統計局發布2018年城鎮部門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數據。2018年城鎮非私營部門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82461元,城鎮私營部門49575元,分別增長了11%和8.3%。

不知道有多少人看到數據後都想直呼:“原來我的工資拖後腿了”。但其實,直接“對標”全國平均工資水準並不是了解自己實際工資情況的好方式。

有理數梳理了國民在企業、行業、城鄉、地域四個維度上的平均工資數差異,差距在各個方面都存在,這是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也符合勞動力市場規律。但同時國家也在綜合運用最低工資規定、社會福利改善等手段調控差距。因此,分地區、分行業工資水準的“對號入座”,才能更準確的搞清楚自己的工資水準處在什麽位置。

數據分析發現,2018年,作為很多人主要收入來源的工資收入,城鄉居民對其“依賴”程度存在不同,農民年總收入中的工資收入佔比在提升,城市人的佔比卻在下降;在城市,平均薪資月入過萬的行業正在逐年增多,但有些行業漲工資的節奏猶如坐過山車。

━━━━━

企業比較:城鎮私營部門員工工資增速“六連降”後回升

這次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工資數據是城鎮部門就業人員的,分為非私營部門和私營部門。兩個經濟部門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繼續保持著增長態勢。

2018年,城鎮非私營部門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82461元,比上年增長11.0%,增速比上年加快1個百分點,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7%;城鎮私營部門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49575元,比上年增長8.3%,增速比上年加快1.5個百分點,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1%。

不過,2018年最顯著的不同是私營部門員工工資在增速“六連降”後,出現了明顯的回升態勢。2018年城鎮私營部門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比上年增長8.3%,增速比2017年提高1.5個百分點。

有理數分析發現,2014年私營部門和非私營部門員工平均工資出現了近10年最小的倍數比,但2015年以來,由於非私營部門平均工資增速持續高於私營部門,二者工資差擴大。

不過,2018年,私營與非私營部門工資增速‘缺口’收窄0.5個百分點,兩者間收入增速差距縮小。有分析認為,定向降準、減稅降費等一系列針對小微企業、民營企業的激烈性政策措施發揮了作用。

━━━━━

行業比較:平均工資不只是數額差,漲工資的節奏也差很大

不過在總體保持增長利好的環境中,各行各業的年平均工資的增長水準卻不太一樣。

2018年,無論非私營還是私營部門,年均工資最高的三個行業均為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金融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

其中,在非私營部門,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金融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三個行業員工年平均工資分別達147678元、129837元、123343元,跨入“月入過萬“的高收入群體行列,分別為全國平均水準的1.79倍、1.57倍和1.5倍。近三年來,員工平均工資月入過萬的行業一年增加一個。

除了看工資額的高低,工資的漲幅趨勢可能讓人更好的了解未來趨勢。有理數梳理了近10年各行業工資年增長率數據發現,絕大部分行業員工的平均工資都處於上漲的態勢,漲幅基本在每年5%以上。但從整體看,過去10年中2012年、2014年和2016年我國城鎮非私營部門員工工資增速出現了集體波動;而2012年我國宏觀經濟正在經歷“底部波動”,2014年全面推行結構性改革,以及開始進入經濟新常態。

具體行業而言,有些行業的漲工資節奏很“任性”。近年處於調整期的非私營部門采礦業、私營部門的金融業,工資年增長率都處於較大波動狀態,而非私營部門的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和私營部門的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相比較而言則保持著最穩定的增長。

━━━━━

城鄉比較:農民工資提升改善城鄉收入差

除了討論城鎮部門就業人員平均工資,農村地區的工資收入也值得注意。數據顯示,2018年農村居民工資比城鎮居民漲的快。

按照現行的城鄉住戶調查制度,居民總收入分為工資性收入、家庭經營收入、財產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4個方面。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8年居民收入和消費支出情況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全國居民平均工資性收入15829元,比上年增長8.3%,約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6.1%.

其中,城鎮居民平均工資性收入23792元,比上年名義增長7.2%,佔總收入的60.6%;農村居民平均工資性收入5996元,比上年名義增長9.1%,佔總收入的41.0%。

有理數梳理了近年城鎮和農村居民工資性收入及總收入結構數據發現,工資性收入差距仍是城鄉收入差距最大的來源;但近年來城鄉的工薪收入在總收入中的佔比差距在縮小,城鎮居民收入中工資性收入佔比下降,而農村因為農民工外出打工掙錢疊加人力成本上升,工資性收入在總收入中的比重不斷上升。農村工資收入的提升有利於改善城鄉收入差距。

━━━━━

地域比較:平均工資收入和地區經濟水準基本一致

不過比較中國人的工資,除了以上的比較維度,地域的差別顯然不能忽視。真實的中國,既有北上廣深這樣比肩世界大都市的一線城市,也有落後的欠發達地區。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城鎮部門2018年平均工資數據,分四大區域看,無論私營部門或非私營部門,東部地區毫無意外擁有最高的年平均工資,而東北地區城鎮部門員工則在國內年平均工資最低。

具體到各省份,由於各省經濟產業構成和歷史發展背景等差異,居民平均工資性收入及在總收入中的佔比在全國各省市中也有顯著的差別。

《中國統計年鑒2018》公布的數據展示了更為細分的省級工資收入差,數據顯示,居民工資性收入較高的省份均為東部省份。

2017年,廣東省工資收入佔總收入比重達70%,為工資性收入佔比最高的省;而雲南省的工資收入佔比為0.46%,為工資性收入佔比最小的省。

據國家統計局人口和就業統計司副司長孟燦文介紹,2018年,有近半數省份提高了最低工資標準,一些省的最低工資標準增幅較大,如廣東省從1300元漲至1550元,增長19.2%。最低工資規定和社會福利狀況改善這類政府乾預,對縮小收入差距會發揮作用。

數據新聞編輯 湯子帥 實習生 王子薇 新媒體設計 陳冬 校對 李世輝

值班編輯 花木南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