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羅江區人民醫院骨科醫生李光榮:心系患者以院為家

人物概述:李光榮,德陽市骨科專家,羅江區人民醫院副主任醫師,近年來先後獲得醫院先進個人、縣衛生系統優秀共產黨員稱號;2007年度榮獲德陽市衛生系統首屆衛生科技創新人才稱號;2012年度榮獲羅江縣突出貢獻人才獎;2013年度榮獲德陽市衛生系統第二屆科技創新人才獎,同年被四川省衛生廳批準為第五批四川省基層衛生拔尖人才。

四川在線德陽消息(白樺)年高德勛,醫技精湛,在羅江只要提及羅江區人民醫院骨科主任李光榮,當地市民們都會豎起大拇指。

從醫30餘年的李光榮,懷著對事業的熱愛,懷著對水鄉的濃濃情意,懷著對久患病痛患者的愛護,踐守著救死扶傷的諾言,把濃濃深情融入每一位患者的心田,默默的奉獻著自己的青春,並作為一生的追求。

一份使命 追求過硬的醫術

1981年剛剛開始參加工作時,李光榮幾乎是住在醫院的值監獄裡。不管是白天還是晚上,只要有急診手術,他總是第一時間趕到手術室。工作十幾年,他幾乎沒有休過一個完整的節假日,每逢元旦、除夕等重要節假日,他都主動要求值班。還曾因連續多台急診手術,在手術台上整整站了10餘個小時,累得一下手術台躺下就呼呼大睡。因為熱愛,李光榮常常對身邊的人說,「對於病人的生命和健康來說,自己苦一點、累一點又算得了什麼,只要能看到病人快點康復,我就開心了」。

正是執著的堅持,讓年輕的李光榮具備了紮實的骨科基本功和豐富的臨床經驗,1996年他擔任外一科(骨科)主任的擔子。當時科室只有3名醫生,面臨病源缺乏、手術量少等專科發展等難題,但李光榮沒有退縮,迎難而上,帶領大家主動「出擊」,一步一個腳印,經常到社區、鄉鎮進行義診和走訪,逐漸擴大了科室在周邊的影響力,病人也就慢慢的多了起來。

為了隨時了解患者的病情變化,李光榮把科室當成了家,天天往病房跑,手術不論大小都親自上陣。為了搶救病人,加班加點成了他的家常便飯,深夜被電話吵醒,急忙趕到手術室的次數已經記不清了。作為科室主任,他的業務非常繁忙,但是他始終心系患者,每次外出參加學術活動歸來,他總是第一時間先去病房看望他的病人才放心回家。「作為一名醫生,這些都是我的職責,只要能夠治療病人,付出再多都是值得的。」李光榮說道。

在緊張繁重的工作之餘,李光榮還積極參加科研工作,先後主持和參與主研《弧形鋼板內固定治療鎖骨骨折》《羥基磷灰石在良性疾病所致缺損中的應用》《斜T型鋼板內固定治療鎖骨骨折臨床研究》等科研項目,並獲德陽市政府頒發的市科技進步三等獎。撰寫了《動力髁釘板治療股骨遠端骨折》《斜T型鋼板內固定治療肩胛頸骨折》《人工股骨頭置換治療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基層醫院開展下頸椎手術的臨床研究》在《中國醫藥指南》等國家級級雜誌上發表。

作為學科帶頭人,李光榮非常重視先進技術的引進。先後主持開展了膝關節鏡技術、椎間孔鏡等微創新技術,填補了醫院骨科微創方面的空白。骨科在他的帶領下,已經形成一套成熟的骨科疾病診療規範,在省內外享有一定聲譽,被患者、同行廣泛認可,2013年科室成功創建為德陽市醫學重點專科。

一份耕耘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外科醫生憑的是『手藝』,這份技術活兒千萬不能壟斷,要著眼於學科發展,不斷培養帶教年輕醫生。」李光榮說。2014年,「名醫工作室」的成立,這無疑給他培養人才、搭建合理的人才梯隊注入了活力,並針對科內醫生年輕特點,結合每個人能力和技術特長進行職業規劃,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和培養。他經常把自己的一些靈感、科研思路和寶貴資料無私地贈送給下級醫生,與他們共享自己數十年來的知識成果。每一次查房,他都跟下級醫生詳細的講解疾病的病因、發生機制、臨床表現、治療方法以及國內外的治療動態。讓同道站在他的肩膀上,摘取收穫的果實,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是他的宿願。通過採取技術上的傳幫帶、定期業務學習、外送培訓等形式等,使團隊整體技術水準都有了較大程度的提高,年輕的醫生迅速成長,現在一、二類手術都由他們獨立完成,科內的3名醫生因表現優秀作為醫院的備份人才培養,每一位同志業務上的成長,無不傾注著李光榮的心血和汗水,凡是他帶教過的醫生,都把他看作是自己的恩師和慈父。

李光榮常說,「醫生面對的是人,每次手術都是人命關天的大事,發生醫療事故對於醫務人員來講是萬分之一,但對於病人來說就是百分之百,是不可挽回的損失。」李光榮要求科裡的年輕醫生努力提升業務水準,他經常通過舉辦教育補習班,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以講學形式進行對外交流,2015年和2017年分別舉辦的「省級骨科沙龍」「省醫學會骨科專委會下基層」等繼續教育學習班,受到了來自全省各地學員的一致好評,擴大了醫院學術影響力。

一份真情 視病人如親人

「情系百姓、平易近人,心中裝著病人。」這是所有羅江區人民醫院骨科醫護人員對李光榮的評價。李光榮面對病人始終保持微笑,答覆病人疑問時也始終保持耐心的態度,同時對弱勢群體更為關注。

2014年,20餘歲的漢源移民劉某,因骨折移位前來診治。因家庭十分貧困,其母親哭哭滴滴想把兒子帶回漢源找中醫治療。李光榮得知後,告訴其母,如果劉某不及時救治,可能會帶來殘疾,甚至更為嚴重的是今後連媳婦都難找,使家庭更加貧困。於是李光榮積極想辦法,告訴其母費用不要擔憂,有好多就繳好多,其餘的一邊組織科室捐款,一邊調動社會資源,盡量使其恢復功能,不帶殘疾。經過精心治療,李某恢復良好,出院時其母緊緊握住李光榮的手,說不完的感謝的話語。

「還有一位80多歲的婆婆,這麼多年不管看什麼病都要掛我的號」李光榮回憶道。這位婆婆基礎疾病多,有兩個兒子,其中一個已經去世,另外一個患有精神殘疾,長期不在家,是一次就醫時認識的。婆婆因為不識字,在醫院東竄西竄找不到醫生,李光榮一看是自己的病人,就熱情地接待了他。後來這位婆婆因感冒也來找他,但他沒有拒絕,把婆婆帶到內科醫生診斷室,還教會婆婆怎樣找醫生、怎樣掛號取葯,因這麼多年來,婆婆一來醫院就診隻掛他的號,在她心裡李光榮就是自己最信任的醫生。

一份奉獻 愛心事業永不停

李光榮是一個很樂觀的人,他覺得在醫院這樣一個特殊的環境裡,每天面對的都是被苦痛折磨的面孔,作為一名醫者,自己首先要樂觀,要用自己真誠的笑容去感染患者,減輕患者的思想顧慮;要用親切的問候去拉近和患者的距離,從心裡上減輕患者的痛苦。所以在醫院裡,不管多苦多累,他總帶著陽光般燦爛的笑容。

今年4月,一位名叫范雲偉精準扶貧建檔立卡貧困戶,需住院治療,至少三個月不能下地乾活,當眼見快農忙了,家裡1畝多地的莊稼也無錢請人幫忙收割栽種,李光榮得知之一消息後,立即發動科室工作人員為他捐款1500元,緩解了他的燃眉之急,可以放心接受治療。

還有一位白馬關鎮換馬村9組40多歲的王波,也是一位建檔立卡的貧困戶,8年前在上海打工染上疾病沒有及時治療,導致下肢痙攣癱瘓、智力低下,一直無法下地行走,生活無法治理,只有靠60多歲的母親毛順華照顧。由於行動不便,前來醫院辦理殘疾人醫療評定手續實在是太難了。李光榮得知後,就專程上門為其做出醫療鑒定,令他足不出戶就了卻了心願。這樣關愛患者的事例舉不勝舉,李光榮的事跡也多次被省市媒體報導,受到來自社會各屆的好評。

一份堅守 行醫者以德為先

一個好的醫生不僅要從醫學角度看好病,還要用心去體會患者的心。李光榮一直用行動詮釋著這句話。在李光榮眼裡,無論患者是來自城市還是農村,他都一視同仁,熱情接待並給予最好的治療。他總是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在保證優質的前提下儘可能不用貴的材料和藥品。他常說「患者如果能避免進行大手術,就一定要避免,這樣不僅能為患者節約醫療費,也能減輕其痛苦。」

如今已年近半百的李光榮依然堅守在臨床一線,每天都是第一個到科室,最後一個離開病區。他覺得這其實很平常,醫務工作者應該把每一位病人都當做自己的親屬來看待,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這是每一名醫務工作者應該具備的品德。李光榮總是說,如果只是將病人視為患者,那麼醫生僅僅看見的是疾病;只有當你與病人交心、學會換位思考慮時,你才會發現,在你的面前是讓人敬畏的生命,也只有這樣,病人才會把醫生真正視為白衣天使,才會有和諧的醫患關係。

平凡的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績,平凡的人生卻讓人頓生敬意。這麼多年,他時時牢記著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所肩負的重大使命,兢兢業業,竭盡所能,做好這一份並不普通的工作,把自己最美好的30餘年青春時光都獻給了醫生這個崗位。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