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信用卡步入擴張快車道 輕管道獲客轉型正勁

  信用卡步入擴張快車道 輕管道獲客轉型正勁

  訪上海銀行零售業務部兼信用卡中心總經理楊嶸

  張豔芬

  隨著國內消費更新,以及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技術的應用,零售金融市場中不僅各大銀行競爭激烈,電商及互金機構更是紛紛進場,銀行客戶群進一步分流。

  在獲客管道網絡化、支付方式多元化、虛擬信用卡業務發展等新形勢下,銀行信用卡業務必須持續創新,才能應對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

  未來商業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信用卡業務如何錯位競爭?在布局消費場景過程中,銀行信用卡業務面臨哪些機遇與挑戰?

  對此《中國經營報》記者專訪了上海銀行零售業務部兼信用卡中心總經理楊嶸。

  楊嶸認為銀行信用卡業務機遇和挑戰並存,髮夾機構必須加快經營思維轉型,建立以“客戶本位”為核心的“互聯網思維”,圍繞“用戶”“場景”和“數據”,加快產品和服務創新。

  消費更新 多方爭奪“蛋糕”

  《中國經營報》:近年來消費金融呈爆發式增長,參與主體增多,競爭也日趨激烈,當前消費金融市場呈現哪些變化和特徵?

  楊嶸:當前消費金融市場發展呈現多元化趨勢,行業分化及競爭加劇,消費金融由傳統管道快速向線上管道消費場景遷移,消費金融服務趨向日常化、場景化、普惠化。

  對銀行而言,消費金融發展的外部合作管道重要性凸顯。上海銀行信用卡中心積極拓展外部管道合作,與互聯網金融公司的合作探索內容不斷延伸,帶動信用卡分期業務規模及貢獻度快速提升。

  為應對消費金融與消費場景的深度嵌套,商業銀行紛紛加快自建場景步伐,以聚合支付模式來應對場景變革,抓入口、抓流量。上海銀行信用卡中心以手機銀行APP和官方微信公眾號為主要載體,推動信用卡金融服務功能與客戶生活消費場景深度融合,通過打造信用卡客戶經營平台加快消費金融業務的線上引流。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和大數據風控技術的更新推動消費金融在門檻和服務上下沉,產品定位趨向小額、高頻,風控和大數據成為消費金融競爭的關鍵,消費金融發展的數據化特徵日益明顯。

  在客群多元、風控技術更新的背景下,一方面上海銀行信用卡中心高度重視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和發展,依托大數據技術進一步挖掘客戶信貸需求,提供更“懂”客戶的產品;強化風險防控能力,提升風險經營效率;積極順應利率市場化政策,在額度、定價、交易規則上部署差異化業務策略,形成特色競爭力。另一方面,上海銀行信用卡中心著力打造極致客戶體驗,持續加快消費金融業務的“輕型化”轉型,強調流程的便捷性及高效率,交易分期、账單分期等業務全面實現線上自助申請、實時審批;以汽車金融為主的線下行業分期業務實現電子化進件、線上預審批、實時劃款等輕流程。

  《中國經營報》:相對互金公司而言,銀行在線上場景上發力較晚,銀行如何在產品設計、支付應用方面爭取不同類型的細分用戶呢?

  楊嶸:互聯網金融平台和大型電商搭建的各類線上消費場景是驅動支付和消費金融業態創新更新的重要力量之一,銀行業在線上場景建設方面仍有很大的發展潛力。近年來,各家商業銀行通過自建線上場景、與線上平台合作、注資互聯網金融機構等措施,加快建設線上引流入口,並依托成熟的線下金融服務入口,推動線上線下金融服務場景的銜接融合,提升場景服務體驗。

  上海銀行信用卡中心圍繞客戶城市生活閉環、消費行為、客戶需求的變化,以細分行業和消費場景為抓手,精準地經營和服務細分客群。

  在產品設計方面,上海銀行信用卡中心針對交通、通訊、文化娛樂、互聯網熱點及居家生活等細分行業和場景展開布局,重點開展與大型互聯網平台的聯盟合作,推出了一系列信用卡產品。

  在支付應用和消費場景建設方面,上海銀行信用卡中心聚焦美食、汽車、娛樂等重點消費場景,推進線上線下特惠商圈建設。強化境外支付、高頻類交易促動力度,提升回傭收入和客戶黏性。聚焦年輕客群經營,以手機銀行APP和官方微信公眾號為主要載體,推動信用卡金融服務功能與客戶生活消費場景深度融合,打造信用卡客戶經營平台,為四百餘萬持卡人提供支付安全、使用便捷、友好互動的線上服務體驗。

  差異化經營 實現錯位競爭

  《中國經營報》:加大消費場景布局成為各家銀行的共識,在布局過程中銀行信用卡將面臨哪些挑戰?

  楊嶸:我認為對信用卡業務而言是機遇和挑戰並存。一是中國消費者的金融服務需求快速更新。當前的消費更新主要體現在消費結構由生存發展向生活享受轉變,由數量向品質轉變,以及消費品質要求不斷提高。在金融業供需環境改善和消費更新的雙重驅動下,消費者金融服務需求快速更新,以“多場景化”“個性化”“便捷化”為核心內涵的金融服務需求興起。

  二是非銀行金融機構爭奪消費信貸市場。除了以汽車產業為代表的“產業系”金融公司外,以淘寶花唄、京東收據等為代表的“電商系”和以馬上消費等為代表的“互聯網系”消費金融服務機構強勢搶奪消費信貸市場。各類非銀機構通過創新支付手段搶佔消費場景入口,通過信用卡餘額代償等創新業態爭奪市場“蛋糕”,信用卡受到來自產業外部競爭的強烈衝擊,跨界競合關係更趨複雜。同時,網上現金貸、消費分期等網絡小貸風險呈逐步向信用卡領域滲透趨勢。

  三是數據成為支付生態核心價值。隨著移動互聯技術的提升,移動支付以便利、快捷的優勢加快滲透入用戶生活的各個場景,第三方支付形成雙寡頭格局,移動互聯網支付平台利用其海量數據、用戶聚合特性加快向線下滲透,移動支付以場景化持續擴容為切入點,整合用戶行為、消費等各類數據軌跡,進一步清晰勾勒客戶畫像,洞見客戶需求,大數據成為支付生態的核心價值。

  四是監管規範預期趨緊。在“強監管、去杠杆、抑泡沫、防風險”的大環境下,監管持續強化消費貸款用途管控和互聯網金融風險整治,針對信用卡業務剛性扣減和多頭授信的政策限制對中小銀行業務製約影響更為明顯。監管機構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調整刷卡手續費率、實施账戶分類管理、促進清算市場開放、整頓非銀支付機構等一系列政策頒布,將對信用卡產業發展帶來深遠影響。

  從應對角度來說,我認為信用卡髮夾機構必須加快經營思維轉型,建立以“客戶本位”為核心的“互聯網思維”,圍繞“用戶”“場景”和“數據”,加快產品和服務創新。

  在具體實踐方面,上海銀行信用卡中心一是加快業務模式轉型。客戶獲取向輕管道獲客轉型,客戶經營向分類分層經營轉型,信用卡產品開發向聯盟合作轉型。二是打造差異化多元金融服務場景。聚焦重點消費場景,建設上海銀行特色特惠商圈,重點布局都市消費生活圈;以手機、微信銀行等電子管道為載體,打造線上客戶經營平台。三是聚焦價值客戶獲取加快產品創新,圍繞目標客戶需求,加快虛擬卡、移動支付等產品創新,加快消費金融產品創新,完善消費金融產品體系。

  《中國經營報》:當前信用卡品牌及定位的差異化成為各家銀行發力點。未來銀行信用卡如何進行錯位競爭?

  楊嶸:從目前信用卡行業的市場情況來看,五大商業銀行的總髮夾規模依舊最高,佔據我國銀行卡髮夾市場的半壁江山;股份製銀行佔約三分之一的信用卡髮夾市場份額。近年來大型商業銀行年度新增髮夾量都超過1000萬張,信用卡行業經過多年“精耕細作”後再次進入規模擴張快車道。此外,在移動支付、互聯網金融等新興業態的驅動下,各類非銀機構也在開展類信用卡業務。在商業銀行面臨行業內外部的雙重充分競爭的背景下,我認為商業銀行應該結合自身特點和稟賦優勢,找準目標客群,建設差異化產品和服務體系,形成特色品牌形象。

  上海銀行信用卡相較於大型商業銀行,在城市覆蓋、客戶規模等方面體量較小,因此,我們高度重視差異化經營,實現在行業內的錯位競爭。在客戶定位上,上海銀行信用卡中心聚焦年輕和價值客戶獲取,推進特色產品開發。在區域定位上,上海銀行信用卡中心依托長三角、環渤海、珠三角和中西部重點城市的布局框架,順應城鎮化發展趨勢,加強人口相對密集地區和年輕人口導入地區獲客,深耕“江、浙、滬”區域市場,重點打造“長三角都市生活圈”。在品牌特色建設上,結合上海銀行“精品銀行”文化理念,逐步塑造“城市精品生活”的品牌認知。

  楊嶸.jpg

責任編輯:關海豐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