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撥針治療頸椎病效果明顯

頸椎病也叫背、肩、頸部、臂合併症(綜合症)。多見於40歲以上者,伏案工作者,手、臂長期受寒濕侵襲者。其病理解剖基礎為:背、頸部、上肢帶肌源性經膜勞損,和上背、頸部、肩部脂肪墊為患的合併症。由於其背、肩肌群起點附著於枕頸部,因此通過肌性、膜性傳遞作用而牽拉頭部肌組織與腱膜而產生頭部癥狀。故伴有頭痛、頭昏、眩暈等症,由於其牽拉上肢肌群,可引起肩臂病;由於頸項部及上肢帶肌性、膜性的勞損,脂肪墊的壓迫而影響臂叢神經,可產生手指麻木,上肢無力等現象。


撥針針具:

撥針治療源於幾千年的中醫針灸療法,結合了古代與現代人的智慧與技術。《黃帝內經》指出:「九針之宜,各有所為,長短大小,各有所施也,不得其用,病弗能移。」 撥針結合古代針灸「九針」中長針與圓針的優點。撥針的針尖像九針中圓針一樣圓鈍,這是與中醫其他有刃微創針具不同之處。

撥針在古代《內經》中應被稱為巨針,北宋《瓊瑤神書》針譜中亦存,清朝民間用骨製作應用,民間一直沿用,並由北京德勝門中醫院骨科主任任德廣對器械作了改良並對臨床作了總結,對其治療基礎理論進行了重新整理,並將撥針針具改良為「Z"字型,製作工藝和材料也一併作了改進,更加便於臨床操作應用。

撥針是怎麼治療頸椎病的?

在做撥針時,以點為中心畫幾條線,每一條線根據治療的需要可通過真皮緻密結締組織撥向皮下疏鬆結締組織(淺筋膜)、肌肉表面疏鬆結締組織(深筋膜)、肌間隔和肌間隙結締組織等不同層次,撥法的每一次操作都是同層筋膜或者是不同層次的筋膜多點連一線的過程,它可以同時影響筋膜上多個較強生物信息點,也就是說,它可以同時刺激一段經絡和多個穴位,從而使激活、強化筋膜系統也就是經絡系統的作用變強,而線線成面、面面成體的立體刺激,使上述作用產生協同和放大效應,取得更好的臨床療效。

頸椎病撥針治療流程:

治療時定點於頸七棘突及兩側,利用撥針呈360°向四周透撥,並向頭部方向透撥,針尖直達風池穴,病人自感如水流樣感覺向頭部放射,頭暈感即消,第二次治療向肩背部透波,經三次治療,癥狀一般都會全部消失。

頸椎病治療常用穴位

(1)風池:後頭部人髮際兩側凹陷處。

(2)大椎: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處。

(3)天柱:頸後髮際斜方肌外側邊緣處。

(4)肩井:肩部外側端高點凹陷處。

(5)風府:後髮際正中直上1寸。

(6)啞門:頸後正中人髮際5分。

(7)完骨:耳後下部穎骨乳突下方凹陷處。

北京德勝門中醫院骨科——中醫撥針辨證施治效果好

中醫撥針辯證施治:運用中醫的精華結合西醫理念,在超聲波數字減影準確定位下,直達病灶,剝離松解組織粘連,消腫止痛,緩解神經根壓力,擴張血管,增加病灶部位的血液循環,加較快疼痛物質的代謝。同時結合中醫溫經通絡、溫陽散寒、行氣活血、化瘀止痛,從而阻斷疼痛的惡性循環。

中醫撥針適應症:頸椎病、腰椎病、坐骨神經痛、肩周炎、網球肘、腱鞘炎、跟骨痛、骨質增生/疏鬆、骨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痛風、風濕類風濕、股骨頭壞死等。

效果立看得見:①剝離粘連;②恢復平衡;③ 疏通經絡;④激活修復。

更多骨病資訊,點擊微信公眾號搜索「北京德勝門中醫院骨科」關注,即可了解哦!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