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王永利:央行外匯儲備與外匯佔款偏離探析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王永利

  摘要:2020年8月末央行“外匯儲備”餘額31646億美元,比3月末增加了1040億美元,但央行“外匯佔款”8月末餘額為  211685億元人民幣,反而比3月末減少394億元,央行外匯儲備與外匯佔款的變化實實在在出現了明顯反差,這到底是什麽原因?

  中國人民銀行(央行)披露的信息顯示,2020年8月末央行“外匯儲備”餘額31646億美元,比3月末增加了1040億美元,但央行“外匯佔款”8月末餘額為  211685億元人民幣,反而比3月末減少394億元(央行外匯佔款自2018年8月開始持續保持小幅縮減的態勢,2年累計減少3617億元),二者的變化出現明顯偏離,這可能讓不少人深感困惑。

  人們一般的直觀印象是,央行買入外匯時,需要付出人民幣,而在賣出外匯時,會收入人民幣,這樣,外匯買入超過賣出的餘額就成為央行外匯儲備的餘額,相應的,因外匯買賣付出人民幣超出收回人民幣的餘額就是央行外匯佔款的餘額,二者應該保持很強的對應關係,不應該出現外匯儲備的大規模增長與外匯佔款的減少並存且呈現明顯反差的情況。

  但現實是:央行外匯儲備與外匯佔款的變化實實在在出現了明顯反差,這到底是什麽原因?

  實際上,外匯儲備與外匯佔款變化的影響因素很多,並不像直觀印象的那麽簡單,需要仔細加以分析。

  “外匯佔款”的影響因素

  央行外匯佔款確實是央行買入外匯付出人民幣超出賣出外匯收回人民幣的餘額,這一餘額能夠準確反映出央行因購買外匯儲備所實際投放的人民幣規模,這也是央行基礎貨幣投放最核心的部分,準確反映“外匯佔款”增減變化及其餘額情況,對央行控制貨幣投放與貨幣總量非常重要。

  但是,央行在買入和賣出外匯時,並不是按照統一的價格進行的,而是按照不同的買入價與賣出價分別進行,同一時點賣出價都高於買入價,存在一個“買賣價差”。另外,外匯買入價和賣出價(人民幣匯率)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會隨同市場供需變化頻繁變化,不同時期甚至出現較大幅度的漲落,存在外匯儲備不同時期的匯率損益。這些買賣價差就成為央行外匯買賣收益。

  正是由於“買賣差價”的存在,就使央行外匯佔款餘額與外匯儲備餘額存在一定的偏差。比如,央行同一天按照美元買入價6.825、美元賣出價7.175分別買入和賣出1000萬美元,則央行外匯儲備餘額沒有發生變化,但央行外匯佔款餘額卻因此減少了350萬元(回籠基礎貨幣,相應增加央行外匯買賣收益)。

  一般情況下,央行外匯買賣都是“買漲賣跌,即在人民幣呈現升值態勢時,社會主體售匯意願會增強而購匯意願會減弱,央行也會加大外匯購買力度,其外匯儲備餘額會增加;而當人民幣呈現貶值態勢時,社會主體售匯意願會減弱而購匯意願會增強,央行也會加大外匯出售力度,其外匯儲備餘額會減少。因此,總體上央行買賣外匯本身(不考慮其外匯儲備實際運用損益)是穩賺不賠的,央行外匯買賣發生額(不是餘額)越大,其買賣價差形成的收益就會越大。

  “外匯儲備”的影響因素

  央行外匯儲備餘額的變化,首先受到每個時期央行外匯買賣淨額是多頭還是空頭的影響。除此之外,外匯儲備的變化還受到以下因素的影響:

  1.以外匯儲備進行投資。即央行直接用外匯儲備對金融機構等進行股權投資。例如:2014年下半年動用外匯儲備入資“亞投行”、“絲路基金”等多個項目,金額近千億美元;2015年7月,央行用外匯儲備直接向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注資共計930億美元;2017年以外匯儲備入資“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等。

  2.以外匯儲備購買黃金。2015年央行黃金儲備從以前保持數年的3389盎司,增加到5666盎司,增加了1297盎司,主要都是以外匯儲備購買的。

  3.外匯儲備運用損益。央行擁有的外匯儲備,都要對應著一定的運用形態,如存放在境內外的銀行(包括活期存款、定期存款等),以及購買外匯債券、金融衍生品等等。外匯儲備運用產生的損益,會直接計入外匯儲備並影響其餘額變化,但不會對外匯佔款產生影響。

  4.美元匯率變化。央行外匯儲備並非全部都是美元儲備,其中還包括歐元、日元、英鎊等多種外幣的儲備,但對外披露外匯儲備總額時,慣例是將所有外幣的實際儲備餘額折合成美元進行披露(或者同時披露所有外匯儲備折合SDR的餘額)。這樣,外匯儲備總額的變化就會受到其他貨幣對美元匯率變化的影響。例如,2020年1月開始,美元對主要貨幣匯率指數從以前的93左右呈現上升態勢,3月更是大幅上升到103左右,這成為3月末央行外匯儲備總額比2月末大幅減少461億美元,2月末比1月末減少87億美元的重要因素。之後,美元匯率指數逐步回落至93左右,也成為央行外匯儲備總額逐步增加的一個重要因素(這一期間,我國對外貨物及服務貿易持續保持順差也是重要因素)。

  以上4個因素都會影響央行外匯儲備,但卻不會對外匯佔款產生影響。

  央行外匯儲備與外匯佔款變化對比分析很有必要

  由於央行“外匯儲備”和“外匯佔款”受到多種因素的不同影響,二者的變化出現反差並不奇怪,但應該加強二者變化結果的對比分析。

  比如:根據央行披露數據,2014年末央行外匯佔款比上年末增加6411億元(年末比6月末減少1450億元),外匯儲備增加217億美元(年末比6月末減少1502億美元),二者的比率為29.54(下半年二者變化反差更大,外匯儲備減少數甚至超過外匯佔款減少數);2015年末央行外匯佔款比上年末減少22144億元,外匯儲備減少5127億美元,二者的比率為4.32;2016年末央行外匯佔款比上年末減少29112億元,外匯儲備減少3198億美元,二者的比率為9.10;2017年末央行外匯佔款比上年末減少4637億元,外匯儲備卻增加1294億美元;2018年末央行外匯佔款比上年末減少2232億元,外匯儲備比上年末減少672億美元;2019年末央行外匯佔款比上年末減少239億元,外匯儲備卻比上年末增加352億美元;2020年8月末央行外匯佔款比上年末減少632億元,外匯儲備卻比上年末增加567億美元。

  由此可以看出,將二者每一時期變化結果再進行比較,其結果的變化差異就更加突出。

  為更加準確地反映出各種因素的實際影響,央行有必要在內部核算上,按照合適的原則,將外匯買賣價差收入單獨反映;對因外匯買賣而形成的儲備餘額、外匯儲備擺放或運用的損益、因匯率變化而產生的其他外幣儲備折算美元的變化等分別反映。只有這樣,才能對外匯儲備和外匯佔款的變化進行更精準的揭示和判斷。

  另外,在觀察外匯儲備變化時,還需要注意到: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發展,人民幣在跨境貿易與投資結算以及境外儲備的規模不斷擴大,也會對我國外匯收付和外匯儲備形成一定的替代,所以,也還需要將跨境人民幣收付以及對外人民幣資產和負債納入國家國際收支和境外資產負債中統一管理。

  (本文作者介紹:前中國銀行副行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