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在文學裡逸興遄飛不懼歲月

10月8日下午,“《十月》創刊40周年座談會”在北京師范大學京師大廈舉行。

10月8日下午,在《十月》創刊40周年座談會上,84歲的王蒙說,“有比我小20歲、30歲的人講,說寫小說和娶媳婦一樣,這是年輕時候的事。他認為已經老了,娶不了媳婦了,一見《十月》,我覺得我還娶得了。我有這個決心。”

《十月》誕生時中國文壇滿目瘡痍,一派蕭瑟,人們精神一片廢墟。她帶著新生的朝氣、激情和希望,把久困在思想和藝術戒律裡的人們解救出來,迎接久違的明媚陽光。《十月》是時代賦予文學的使命。

與世隔絕十年,造成中國文學與五四新文化傳統和外國、古代、現代文學傳統的斷裂,中國文學家們精神赤貧,文化饑渴,《十月》臨危受命,刊登了魯迅的《藥》、矛盾的《春蠶》、屠格涅夫的《木木》以及都德的《最後一課》,無疑是饕餮盛宴,是新時代文學的先行者和實踐者。

從1978年始刊發行10萬冊,到1981年,最高印數達58萬5千冊,刊登過巴金、王蒙、莫言、賈平凹、王安憶、季羨林、楊絳、梁曉聲、劉心武、馮驥才等名家作品,《十月》給上世紀30後-70後,五代文學家、作家、詩人提供了施展才華的舞台,插上飛往夢想的翅膀。

1980年王蒙在《十月》發表的中篇小說《蝴蝶》中說,“不管你飛得多麽高,它來自大地和必定回到大地,無論是人還是蝴蝶,都是大地的兒子。”《十月》是文學的一方沃土,也是文學家們的創作源泉。王蒙老當益壯,後生亦可敬,不可畏,迎頭趕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