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無畏在歧路:Crossroads in Cultural Studies 2018登陸指南

無畏在歧路:Crossroads in Cultural Studies 2018登陸指南
 
        2018年8月,國際文化研究學會(ACS)的第12屆雙年會(Crossroads in Cultural Studies 2018)將在上海大學召開。這是中國大陸首次舉辦此會。此前的6屆雙年會,分別在伊斯坦布爾、金斯頓(牙買加)、香港、巴黎、坦佩雷(芬蘭)和雪梨舉行。
       本次大會分為兩個部分:4天(8月12-15日)的大會,和專為世界各地的研究生安排的1天(8月11日)的學生場。
在此,大會向所有體制內外的文化研究者和青年學人發出邀請,懇請奔走相告,踴躍參與;在這一年中,和我們一起努力,共同創造和分享當代中國社會為Crossroads in Cultural Studies帶來的獨特活力。
在本次大會的30個參考議題中,大會籌備委員會認為如下5項非常重要、特別向中文世界的學人推薦:
 
1,城鄉文化關係(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urban and the rural

城市化、城市壓倒鄉村、用“城市化率”來衡量社會進步的程度:這一套學自歐美的發展模式,也能用在中國大陸和其他類似地區——如印度、印度尼西亞、土耳其、巴西和尼日利亞等等——的頭上嗎?如果全世界的一半地方都城市化了,人類社會和地球系統能承受嗎?如果你不敢肯定說“能”,如果你對這樣的前景深懷疑慮,那就應該另辟思路:除了目前這樣嚴重失衡的對立關係,城市和鄉村是否更應該發展互補、共存、平等結合……的其他關係?如果整個城鄉關係都該有根本的改變,其中的文化關係目前是怎樣、又該如何變?
 
2,青年人的文化狀況和政治意識(Political/cultural unconscious of the youth

今天,全世界的青年人都是各自社會和全球危機的直接承受者,也是各種變化可能的最敏感的體現者。當“文化”越來越發揮決定社會走向的關鍵作用的時候,青年人的文化狀況是怎樣的?哪些現實和歷史的媒介因素,正在深刻塑造青年人的文化感官?在一個被普遍認為是“去政治”的時代,青年人的政治感覺是如何成形的?真是普遍“冷感”的嗎?尤其重要的是:不同階層地域性別的青年人,在文化狀況和政治意識方面的異同,應當被如何勾勒?
 
3,多樣的未來理想及其實踐(Ideas and practices for the alternative

當代世界的多重危機,已經迫使大家意識到,在幾乎所有的層面,現在都迫切需要新的社會理想和生活實踐;可另一方面,主流社會又嚴重缺乏對長遠未來的關懷,甚至——在實際上,而非嘴上——不覺得這是需要認真對待的問題。在今天的幾乎所有重大的社會和文化難題(例如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兩難)當中,你都能看到理想缺位的痼疾。為什麽會變得這麽短視和狹隘?當“主流”如此沒出息的時候,社會的其他方面又是如何?在一片荒涼的景象底下,新的社會理想和生活實踐,是否可能如災後新芽,這裡那裡、此起彼伏地冒出來?如果這樣的可能正在變成現實,文化研究該如何敏銳反應、與之攜手互助?
 
4,知識生產機制及其變化(Knowledge production and its transformation

進入21世紀以來,人類的知識生產機制的加速度變化,是越來越明顯了。這兩年在城市裡野草一般簇生的“共享單車”,就再次凸顯了這變化的一個非常重大的方向:知識生產機制與市場機制的直接融合,以及這融合對後者的高度壟斷的進一步促進;大學和“主流傳媒”的慌不擇路式的“改革”,則凸顯了另一個同樣觸目的方向:知識生產的幾乎大部分現存的中心機制,都可能難以為繼了。這些變化似乎正在從根本上重新定義“何為人類”,我們該如何回應?
 
5,人工智能和勞動權利(Labour right and robot

對人工智能的開發勢不可擋,這本來應該是促進人類福祉的技術進步,現在卻似乎將人推進了“我是不是要被它取代了”的大恐慌。這並非全是杞人憂天,機器人的確超越了以前那種只是減少藍領崗位的階段,開始明顯地減少白領類的崗位了。人力崗位的減少本是好事,說明人類可以減少謀生的繁重勞動了,為什麽這反而成了災難?我們今天的社會和經濟制度,應該為此付什麽責任?更重要的是,為什麽人這麽容易被機器取代?人從來就是這樣的嗎?如果不是,那為什麽我們現在變成這樣了呢?是不是我們搞錯了進步的方向,自己把自己搞得越來越機器化、於是也就容易被取代了?…… 人工智能的問題,絕不只是關乎技術和管理,也不只是關乎經濟和社會安排,它更關乎歷史和未來,關乎我們如何定義人的生活的涵義,包括勞動的意義和權力。



 
從2017年6月20日起,大會接受參會申請。具體的申請程式和要求(包括會務費和會議安排等),統請登陸大會的專用網站:www.cul-studies.com
兩點說明:一,大會希望參與者自由組合、相互搭檔,以panel的形式提交申請;同時,也接受單篇論文的申請。二,大會以英文為工作語言,如需現場翻譯,統請各panel的組織者承擔。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