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孩子,媽媽小時候,也是個笨小孩啊

孩子剛上幼稚園時,有天我去接他,剛想把他摟在懷裡,就聞到一股濃烈而熟悉的大便味兒。

“拉褲子了?”我小聲問他。

“媽媽,你千萬千萬不要告訴老師。”他小臉通紅地說,“老師聞到臭味問是誰,我不敢舉手,怕小朋友笑話我。”

回到家,我給孩子換衣服時,發現大便都被他暖成硬硬的屎團了。可見,小家夥把面子看得有多重。

晚上一家人準備休息時,我大聲對先生說:“你知道嗎?我剛上學時,曾因不敢舉手上廁所,把屎都拉到褲子上了。”

先生接過話茬說:“哎呀,這有什麽呀,我剛上學時也乾過這事兒。後來才知道,著急上廁所,可以舉手報告老師,學校允許呀。”

孩子聽見我倆的對話,慌忙跑過去來,眼睛亮亮地問:“爸爸媽媽,你們真的也都拉過褲子嗎?”

先生和我連聲說:“對呀,拉過呀,後來想上廁所告訴老師,就再也沒有出過這樣的糗事啦。”

孩子開心地抱著我倆:“原來,爸爸媽媽和我一樣啊。”

從那以後,孩子在校再也沒有拉過褲子,也懂得了遇到問題要勇敢說出來,並大膽向身邊人求助。

從那時起,我懂了:恐懼並非孩子的天性,而是太多的感受曾被大人否定。

2

孩子上小學後,遇到的第一個問題,是字寫得不夠好。

因為字寫得不好,作業就經常重寫,考試就經常丟分,批評就沒有少挨。我和他商量後,報了一個書法班,他練了一段時間,就想打退堂鼓。

“媽媽,練字好難啊。我不想再練字了。”他撅著小嘴,滿臉怕困難的慫樣兒。

我想了想對他說:“別看媽媽現在是記者,每天都寫一版一版的文章,小時候啊,作文也經常被老師批評呢。”

他驚訝地說:“媽媽,你不是從小就會寫文章嗎?”

“才不是呢。”我坦誠地告訴他,“媽媽小時候,可笨了。數學總考不及格,語文作文也寫不好。但媽媽多讀多寫多練,後來還是考上了大學,學會了寫文章。”

正好,從那時起,我堅持每天5點起床看書寫文。孩子早晨起來後,往往我已坐在書房工作一個多小時了。

他站在書房門口,看著我奮筆疾書的背影,就默默練字背書去了。

漸漸地,他的字寫得越好越好了,口算算得越來越準了,作文也多次受到老師的表揚。

有篇周記裡,他這樣寫道:“別看我媽媽是個記者,她小時候也是個笨小孩呢。但笨小孩有什麽關係呢?只要堅持不放棄,一樣可以成為爆文寫手……”

原來,向孩子袒露自己的不完美,沒什麽丟人的。丟人的,是明明自己天資也不聰慧,還不和孩子一起努力。

3

孩子三年級時,開始學習英語。

一開始,他覺得很好玩。但很快他就發現,歪果仁的語言實在太難搞啦:一個單詞,有多個讀音;一個讀音,有多個單詞。

“媽媽,我是中國人,為什麽要學外文?”他挺著胸脯,理直氣壯地問。

我順著他的話說:“就是啊,為什麽要學外文呢?我們一起問問英語老師吧。”

英語老師給他找來一些英語原版卡通片、英語原版電影、英語紀錄片,播放給他看,問他:“畫面好看不好看?”

他說:“好看。”

老師又對他說:“你暫時看不懂聽不懂對不對?但你學好了英語,不僅可以看懂這些電影,而且可以到這些國家旅行學習,你會看到一個不一樣的世界。”

我接過老師的話茬說:“我小時候,在鄉下讀書,沒有學好英語,發音至今不標準。寶貝,從今天起,我們一起跟著老師學習,看誰進步得快,好不好?”

他小臉紅紅地說:“好!”

我和他說到做到,每天把發音內容傳給老師,讓老師點評糾正。很多時候,他比我學得還快念得還準。

開學來幾次英語考試,他都是優。

有一次,他還對我說:“媽媽,我要好好學英語,將來去哈佛讀大學。要與柏拉圖為友,與亞裡士多德為友,與真理為友(哈佛大學的校訓)。”

看看,沒空陪伴孩子真的是沒空做人。因為,孩子給我們的,遠遠比想象的多很多。

4

正是養育孩子中,這些瑣碎而微末的小事,讓我懂得:

愛,比教育重要一萬倍

為人父母,不該急於用自我的成見,去否定孩子的感受,也不該用焦慮的頭腦,去審判孩子的作為,更不該用所謂的正確,剝奪孩子體驗的權利。

我們要蹲下來,以一顆謙卑敬畏的心,與孩子共情共鳴,和孩子相連相接,讓孩子在被看見被理解被尊重中,建立遵循內心感受和自我意願的秩序和熱愛。

因為,真正影響孩子一生,並非知識,而是體驗。

真正伴隨孩子一生,並非說教,而是和父母的情感鏈接。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