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看山還是山”:華為董事長首提雙輪驅動戰略發展

C114訊 8月10日晚間消息(蔣均牧)7月26日,華為在深圳總部舉辦“5G極化碼與基礎研究貢獻獎頒獎大會(5G Polar Code and Fundamental Research Awards)”,其間以紅毯迎接5G極化碼(Polar碼)的發現者土耳其畢爾肯大學爾達爾·阿里坎(Erdal Arikan)教授等一眾基礎研究領域的探索者,華為創始人、總裁任正非亦足足站了10多分鐘等候他的到來。而在活動的講話中,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亦向探索者致敬,表示衷心希望通過類似的產學研緊密合作,為ICT產業和人類社會的發展創造更多的奇跡。

這無疑是一個強烈的信號,標誌華為對技術創新、特別是對基礎研究的重視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最近在一場《哈佛商業評論》的專訪中,華為新任董事長梁華旗幟鮮明地提出“以技術創新和客戶需求雙輪驅動發展”——在此前很長時間裡,華為一直標榜自己是一家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的公司;同時他亦表示,包括“以客戶為中心”在內的核心價值觀不會發生變化。

華為的變與不變

2017年底,華為發布了新的願景,立志“把數字世界帶入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組織,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以此取代了“豐富人們的溝通和生活”。

梁華指出,技術創新正在給個人、家庭和組織帶來越來越多的實實在在好處,同時這些領域的數字化太空非常大,機遇和挑戰兼具:“可以說,人類社會已進入數字化時代,數字技術創新深刻改變每一個人、每個家庭、每個組織的生活、工作、學習、健康等各個方面。基於此,我們發布新願景和使命,以更好地為個人、家庭和組織創造價值。”

在這樣的背景下,一些變化也正在或即將發生。他表示,華為的核心價值觀不會變,將繼續堅持“以客戶為中心,以奮鬥者為本,長期艱苦奮鬥”,以及特別強調堅持自我批判。

變的是從原先的客戶需求導向驅動發展,到以技術創新和客戶需求雙輪驅動發展。用梁濤的話說,面向新時代、新環境,華為希望能夠真正激發組織活力,更好地面向客戶。另一方面,這家公司正在積極開放合作,吸引、培養人才,加強探索性、前沿性研究。在新願景使命發布的同時,亦迭代式發布了《人力資源管理綱要2.0》,以適應和支撐新願景實現和業務變化。

為何將技術創新提到新高度?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佛家禪宗曾對人生三重境界有過這樣的描述。華為企業發展的變化,或亦可以此來類比。

一般初創型公司大都以技術創新為方向,藉由某個突破性或差異化的技術來切入市場;最初華為程控交換機的成功開發,使之在賺取大量利潤的同時亦牢牢在電信市場上站穩了腳跟。而就市場階段來看,曾經的中國電信市場也曾有過一個供不應求的“好時候”,只要生產出設備就能賣出去;作為國產廠商的最大任務就是開發技術,打破國外巨頭“七國八製”的壟斷,切實將運營商的成本降下來,最終惠及每個消費者。

而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收入、地位的提升,產品組合的多元化,需要考慮的要素越來越多,單純的技術已經不足以牽引一切,唯有以客戶的需求作為準繩才能重新將這些要素統合起來。與此同時,在技術上尚無法勝過競爭對手的階段,采取差異化的市場策略顯然是彎道超車的絕佳手段。據傳當時不少歐洲運營商的體量小於電信設備廠商,在設備採購和後續服務上往往處於劣勢,而華為則(由於設備經常宕機)安排員工直接住在運營商機房、隨叫隨到,闖出了“客戶響應速度最快”的偌大名頭,感動了一大批沒享受過這種高規格待遇的中小型運營商。

發展到今天,華為在ICT產業已處於領跑者位置,肩負的責任從“多打糧食”、發展好自身,到為產業發展找到方向。任正非曾提出,華為“正在本行業逐步攻入無人區,處在無人領航、無既定規則,無人跟隨的困境”,跟著人跑的“機會主義”高速度會逐步慢下來,創立引導理論的責任已經到來。在這樣的背景下,唯有迎難而上、堅持創新,以戰略耐性和巨大投入追求重大創新。

“面向未來我們需要有產業發展方向的探索。通過以技術創新與客戶需求雙輪驅動,做多聯接、撐大管道、使能行業數字轉型,我們未來的價值創造來源也主要是以客戶需求和技術創新雙輪驅動。我們將主動洞察客戶需求,通過持續加大在技術創新上的投入,為客戶提供有競爭力的ICT產品、服務和解決方案。”梁華亦在採訪中這樣解釋道。

“技術創新不一定能保證我們必然實現新願景,但是如果沒有技術創新,那肯定就實現不了新願景,也不可能取得成長和成功。”在他看來,(華為)要成為智能社會的使能者,自己先要有“勢能”、要有強大的平台和扎實的技術,否則就談不上幫助他人作出改變。

踏踏實實從基礎上追趕

冰山的壯麗景觀令人稱奇,而造就這一切的是隱藏在海面下那80-90%的依托。引申到創新體系中,基礎研究人們往往看不見,但它卻是整個創新活動的根本。梁華將基礎研究的歷史,比作千上萬優秀人才的協奏曲。愛因斯坦、普朗克、玻爾等無數科學家的研究,改變了人類的思維與觀念,也奠定了現代產業的理論基礎。

“人類社會的發展,都是走在基礎科學技術進步的大道上的。”他指出,像歐美工業之所以強大,就是強在長期重視基礎研究,若沒有基礎研究,產業就會被架空。在產業發展上,要正視與歐美先進水準的差距,這種差距不能從泡沫上去追趕,要踏踏實實地從基礎上追趕,就是要長期重視基礎研究和基礎教育。

華為一直非常關注基礎科學技術和基礎工程技術等“冰山水面之下”的創新,最近十年來,其研發創新已經由“工程師的創新”轉變為“科學家與工程師並重的創新”。2016年,其基礎技術研究與創新投入佔到整體研發投入(110億美元)的17%。目前,這家公司在全球設有14個研究所、36個聯合創新中心,約有8萬名員工專門從事研究開發工作。其面向世界一流高校與研究機構的“華為創新研究計劃(HIRP)”已有數千名學者參與,該計劃已在無線通信、光通信、雲計算、媒體技術、工程技術、網絡與安全、軟硬體等多個技術領域誕生了諸多創新成果,其中部分已應用到產品中。

“華為現在比以前更加強調‘技術創新’驅動公司發展,資訊科學技術、數學算法等的快速發展,以及這些前沿技術未來不可想象的突破太空,都為我們實現新願景提供了扎實的基礎。”梁華對媒體表示,面向未來智能社會,華為將加大在基礎研究與前沿技術領域探索的投入,未來每年保持150億-200億美元的研發費用。同時也會加大對大學的資助與合作,支持大學樹立起智能社會的燈塔,共同推動科技發展和人類社會進步。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