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戰美國本來是中立的,後來為何參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歐洲各國打得不亦樂乎,問題來了,美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都在幹什麽?

伍德羅-威爾遜治下的美國,在一戰時做各種生意:政治生意、經濟生意、軍火生意,甚至是“皮肉生意(擴軍)”。當然,站在美國利益的角度,威爾遜所做的一切,都當得起“美國英雄”這一稱號。

歐洲戰場遠離美國,戰火暫時燒不到美國。威爾遜所考慮的是:不管是協約國,還是同盟國,誰贏了,誰都會控制歐洲。那麽,美國在歐洲的利益如何保障?對美國最有利的,就是誰都別贏,而且雙方打到兩敗俱傷,最符合美國的利益。

美國管理層認為:中立,對美國來說是好的選擇。1914年8月4日,威爾遜宣布美國成為一個熱愛和平的中立國家。當然,所謂的熱愛和平和中立,都要打上引號。

如果是中立國,協約國和同盟國的戰爭,美國都要避之三舍。可事實上呢,歐洲各國面積都不大,戰爭需要大量的資源消耗。

美國是從英國殖民地脫胎而來的,從感情上和英國所在的協約國關係近一些。至少在當時的美國看來,英國已不可能威脅到美國稱霸世界,唯一能起到威脅作用的,就是德國。美國嘴上說中立,實際上熱火朝天的和英國做生意,大量武器運到協約國。美國各大軍火公司的代表,像過江之鯽一樣,往返於大西洋兩岸。截止1917年,美國和協約國的英法貿易額達到32億美元。當然,美國也沒斷絕和德國等同盟國的貿易,但貿易額只有0.0115億美元。

美國的所謂中立,還有一個重大進項,就是放高利貸……

美國的腰包越來越鼓,但隔著大西洋,這生意做的總是不太方便。威爾遜說:美國有必要成為世界上有影響的仲裁者。意思是美國要深度介入歐戰列強的利益,以調停的名義,為美國賺取利益。

美國無疑是站在英法這邊的,對德國是各種限制。德國對英國最有效的反擊是無限制潛艇戰,美國卻反對德國用無限制潛艇戰。德國當然不答應,美國就在1917年2月宣布和德國斷交。

下一步,美國就要出兵了。 在一戰前期,美國利用戰爭征兵,陸軍從戰前的20萬增長到26萬,海軍人數達到近7萬人,各種軍艦齊備。

美國人對德國並沒有太大的惡感。威爾遜向國人公布了德國與墨西哥的密電,激怒了美國人,國內輿論大獲成功。美國出於自己利益對德宣戰,被宣傳成了拯救人類歷史的正義之戰。

1917年4月6日,美國正式向德國宣戰。

美國確實出兵了。可美國說我們不是協約國的簽字國,只是輔助協約國的身份。剛開始,美國隻派了2000名美國陸軍士兵,在名將潘興的率領下,跨海赴歐洲。美國後來又陸續向歐洲派了20萬士兵,看似人多勢眾,但美軍去歐洲主要是吃瓜圍觀的。以美國的聰明,他們才不會乾替歐洲人火中取栗的傻事。

美軍赴歐,打的是維護世界和平的旗號。美國利用這一點大作宣傳文章,為美國贏得了大量政治利益。而重要的是,美軍赴歐,實際上阻止協約國各國在戰後瓜分世界,同時脅迫歐洲按照美國提供的“和平方案”分配利益。

1918年1月8日,美國發布十四點和平方案。自然,這十四點是完全站在美國利益角度的。

對各參戰國來說,最狠的是兩點。

第二點:美國認為只要是公海,美國就有在這裡航行的完全自由,不分是不是戰時(這話很熟悉)。

第五點:各殖民地所有權的歸屬,要尊重當地人的意見。

這兩點,不僅是衝著戰敗的德國去的,也是衝著英國、法國等戰勝國的。因為英國和法國在海外擁有大量殖民地。

美國一是要取代英國成為世界上最強的海上強國,二是要瓜分德國(強行瓜分),英國、法國(以和平手段瓜分)的海外殖民地。

對於剛取代沙俄的蘇聯,美國則說期待蘇聯能朝著“自由”的方向發展。說穿了,就是美國想讓蘇聯變換顏色。同時,美國認為被沙俄控制的東歐各小國,也有權力朝著“自由”的方式發展。

這一點,百年之後再看,一點也不陌生。

不過,在一戰結束後的巴黎和會上,英國和法國後悔了,不再跟著威爾遜的“十四點計劃”起舞,拒絕十四點計劃。

威爾遜企圖讓美國稱霸世界的計劃,暫時沒能實現。不過美國在一戰時的各種神操作,為二戰後美國成為世界最強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