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超10家券商一季報淨利潤超去年全年,原因是……

如果說,2018券商行業遭遇了“寒冬”,那麽今年以來,隨著A股的回暖,券商一掃去年的陰霾,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截至4月28日,已有23家上市券商發布了今年一季報。所有上市券商2019年一季度淨利潤均超過了去年上半年,更有部分券商2019年一季度淨利潤更是超過了去年全年。

經濟日報記者通過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發現,所有上市券商2019年一季度淨利潤均超過了去年上半年。其中,東吳證券、東北證券、中原證券、山西證券等券商2019年一季度淨利潤更是超過了去年全年。

具體來看,淨利潤同比增幅超100%的券商就有10家,包括太平洋證券、東吳證券、東北證券、第一創業證券、西部證券、山西證券、國元證券、長城證券、長江證券和海通證券;其中,太平洋證券的增幅高達6654.14%,東吳證券、東北證券的增幅高達943.73%和327.30%,位列前三甲。

在營業總收入方面,海通證券、國泰君安、招商證券、中國銀河、中信建投以99.54億元、66.95億元、46.46億元、37.01億元和31.08億元排名前五名;而從營業總收入增幅來看,東北證券、西部證券、太平洋證券、第一創業證券、長城證券以140.70%、136.53%、109.12%、81.89%和81.43%排名前五名。

在北京師范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教授李銳看來,上市券商一季度業績表現搶眼,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A股一季度表現靚麗。市場回暖,A股一季度的漲幅創出近13個季度單季最大漲幅,為2016年以來單季最大漲幅。A股成交額放大、融資規模不斷攀升,導致券商手續費及傭金收入不斷增加,以及上漲行情帶來的券商自營業務收入增長。此外,資產管理、固收類自營業務季度末結算利息收入增加。

不難發現,上市券商的自營業務、投行業務表現較為搶眼。

自營業務收入“暴漲”現象在中國銀河證券身上體現最為明顯。今年一季度,中國銀河實現自營業務收入14.30億元,而去年同期僅為1.71億元,增幅達736%;東北證券自營業務同樣表現搶眼,今年一季度自營營收10.56億元,而去年同期為2.25億元,同比大增369%。

聯訊證券分析師李興認為,券商板塊政策面加基本面雙輪驅動。政策方面科創板受理企業迅速增加,進度明顯超預期,利好券商投行業務;同時科創板跟投制度也將增厚券商投資業務收入。另外,4月19日中金所調整股指期貨交易保證金標準、手續費標準及過度交易監管標準,此次股指期貨交易鬆綁將進一步滿足機構投資者的風險對衝需求,將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市場流動性。基本面上,券商3月財務月報顯示33家上市券商合計實現營業收入297億元,同比增長49%,淨利潤147億元,同比增長54%,預計券商一季報業績將大幅上升。

中銀國際證券王維逸表示,科創板將提升券商專業性與重要性,新時代專業投行起航。科創板將為券商帶來全面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券商的專業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賦予券商更大的定價權與話語權,將逐步提升其重要性;將孕育出更多綜合性專業投行與精品投行。從業務結構來看,科創板將加速業務模式轉型升級。在中性假設下,預計2019年科創板將帶來IPO承銷保薦收入60億元,直投業務收入6億元,合計為證券行業尤其是龍頭券商貢獻66億元的增量收入,約佔2018年證券行業營業收入的2.48%。

“2018年券商業績見底,2019年有望顯著回暖。2019年以來,市場行情普漲,市場情緒大幅提振,成交活躍度顯著提升,券商2019年業績有望大幅回暖。我們對2019年的日均成交量、承銷規模、兩融平均規模、股權質押平均融出資金、股債投資收益率等基本假設變量分三種情況進行彈性測試,在悲觀、中性、樂觀假設下,證券行業2019年整體淨利潤增速為12.36%、42.26%、80.32%。”王維逸表示。

“券商板塊長期行情仍值得期待。”中信建投證券非銀金融研究團隊認為,資本市場改革方面,監管層多項改革政策箭在弦上,科創板、衍生品、對外開放、託管結算、再融資等業務領域陸續放開,為券商帶來增量收入來源。上交所已火速受理57家企業的科創板上市申請,進度大大超出預期,預計2019年科創板公司IPO融資規模約為764.75億元(含超額配售融資規模),為證券業帶來直接增量收入合計39.29億元,相當於證券業2018年營收的1.48%。此外,中期協數據顯示,3月末股指期貨持倉量已超過2015年峰值,表明金融機構的風險對衝需求高度旺盛,但期間股指期貨成交額僅12.97兆元,相當於2015同期的14.58%。隨著股指期貨常態化措施的推進,被抑製的交易需求將得到釋放,券商衍生品做市業務將得到長足發展。

(經濟日報 記者:溫濟聰 見習編輯:覃皓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