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手機市場呈現“T”型格局 二三線廠商生存更難

  二三線廠商生存更難! 中國手機市場呈現“T”型格局

  來源:新快報

■製圖/廖木興 ■製圖/廖木興

  工信部旗下的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日前發布了《2017年國內手機市場運行情況及發展趨勢分析》的報告。報告顯示,2017年的手機行業,一方面,中國手機品牌廠商繼續領跑全球市場,知名度和市場份額均在增長;另一方面,國內市場上,出貨量結束兩年來的高速增長,觸頂後折返下滑,市場加劇洗牌,競爭尤為激烈。2017年國內市場出貨量4.91億部,同比下降12.3%。尤其是2017年第四季度,出貨量下降幅度超過了20%。

  通信行業分析師劉旭道告訴新快報記者,2017年之前,中國手機市場整體呈“倒三角”格局,廠商借助行業紅利快速發展。但在2017年後,中國手機市場逐漸演變成了新的“T”型格局,高度集中化,前五強廠商佔據四分之三的市場份額,二三線手機廠商的生存越來越困難,新品牌異軍突起的機會更加渺茫。

  ■新快報記者 陳學東

  洗牌一直都沒停過

  國際市場調研機構Canalys近日發布的報告也顯示,2017年中國手機市場總出貨量迎來史上首次下跌。但是國內主要的幾個手機玩家,如華為、OPPO、vivo、小米依舊在2017年實現了年度增長,而相應的金立、魅族等二線廠商則面臨著雙重壓力。

  一方面,排名前列的手機巨頭憑借自己的體量、技術資源等優勢不斷從金立、魅族那裡奪取用戶,另一方面錘子科技等新興廠商又有著強勁的增長勢頭,吸引著用戶去嘗鮮。

  報告還指出,隨著市場競爭的激烈,國內手機品牌經過幾輪洗牌,品牌集中度更高。處於第一梯隊的Top5前五大廠商合計份額達到71.3%,較2016年的56.2%提高了15.1%。

  另據市場研究公司IDC表示,去年第四季度四家中國智能手機制造商品牌佔據了本土市場前四的份額。其中華為的市場份額為24.3%,OPPO佔到了20%。而第三位和第四位分別是vivo和小米。

  事實上,洗牌一直都沒停過,尤其是2016年大可樂、IUNI、天語、夏新等已經倒下,2017年曾經的亞洲四小龍“中華酷聯”,如今僅剩華為一枝獨秀。

  中小廠商競爭力趨弱

  在中國,智能手機已經不再是新鮮事物,大部分本土廠商開始瞄準高端市場以及海外市場。但也有一些廠商錯過轉型機會,開始陣痛。2017年,魅族的日子不好過,一路踉踉蹌蹌走來,經歷了線下門市收縮、多名高管離職、內部兩次架構調整等難關。

  在華為、小米以及OV一路高歌猛進中,金立卻在2017的寒冬中遭遇了生死劫。雖然金立2017年的出貨量不可小覷,全年維持在3000萬部左右,不過這個出貨量相比金立全年的巨額投資,可以說是杯水車薪。

  “資金鏈是企業生存的命門。”IHS高級分析師李澤剛指出,金立出現資金鏈問題,必然會在2018年受到影響。由於有“樂視危機”的前車之鑒,供應鏈廠商一旦聽聞“資金鏈問題”,就會猶如驚弓之鳥,未來不會給金立太多的授信。

  有消息稱,金立今年第一季度的材料訂單縮減明顯。李澤剛認為,“關鍵在於資金問題能否解決,如果能有資本注入,將不會太多影響;否則,金立將在今年會大幅縮減規模。”成立15年的金立,目前是國內手機圈活得最久的廠商,但能否化解這場危機,可能還需要更多的時間。

  金立和魅族的經歷,已經折射出中國手機市場目前的殘酷競爭局面,頭部企業已經拿走越來越多的蛋糕份額,中小手機廠商的競爭力越來越弱,要“博出位”的難度也越來越大。

  找準定位做好產品先活下來

  劉立榮曾說,手機年銷量只有過了1億台才算安全,依此說法,目前過了安全線的可能只有華為,而下一個過安全線的應該是小米。而恰恰這兩家手機廠家,在行銷上沒有那麽瘋狂,他們把更多的精力和資金用在了產品上和技術上。

  有報導稱,金立近期將進行重組,原因是該公司已經拿到一筆融資,這筆資金會投入到新公司的組建,這筆資金很有可能超億級。倘若此次金立能引入投資者入局,能破解目前100億資金鏈危局,然而這只是一個小局。對於喜歡圍棋的劉立榮而言,即使沒有賭局,那麽更應該從全局去看未來成長之路。

  中小手機廠商又該何去何從?李澤剛認為,市場疲軟的趨勢至少會延續至2018年上半年,中小企業將面臨諸多壓力,從供應鏈上獲取資源的能力會更差。在資金實力上,更難以和大品牌競爭。但從市場和消費角度來看,中小手機廠商依然有機會,很多消費者追求個性和小眾創新產品,只要集中資源做好精品,依然能夠活下來。“只要在這個行業找到自己的定位,並把產品做好,市場就不是問題。”

  而Counterpoint分析公司研究總監閆佔孟預計,整體手機市場下滑態勢要到今年第二季度才會有所好轉。不管大廠小廠,在2018年都別犯錯,因為周圍虎視眈眈,一不小心可能就此很萬劫不複。

  鏈接

  頻曝困局的二線手機廠商

  ●金立 激進戰略後的資金困局

  正在歷劫的金立,便是吃了“激進戰略之後,資金困局所累”之苦。

  在中國手機過去兩年的行銷大戰中,金立重金拉來了馮小剛、徐帆、余文樂,還有一大批的男女神代言人紛紛為其月台,在明星效應的助力下,金立手機2017年的出貨量約達3000萬部,排名中國市場的第七位,並率先全面進軍全面屏手機市場。

  但行銷費用高昂、產品性價比不足、市場定位混亂等令金立身處困境。金立董事長劉立榮就指出:“金立資金鏈問題爆發的主要原因是2016年和2017年行銷費用與投資費用投入超限。2016-2017年金立行銷費用投入60多億元,近三年對外投資費用30多億元,兩項費用接近100億元,對金立資金鏈造成很大影響,導致貨款周轉困難,在拖欠貨款後被供貨商申請資產保全。”

  ●酷派

  重點在於能否活下去?

  從規模上來看,現在的酷派早已不屬於第二梯隊了。從2015年開始,酷派的出貨量就一直在下滑。數據顯示,2015年酷派出貨量為3800萬台,同比下滑近20%;到了2016年,大幅下滑超過50%,約為1500萬台。目前,酷派還沒有公布2017年的銷量數據,但從供應鏈管道傳出的消息是,酷派2017年出貨量不到1000萬部,絕大部分同樣來自海外市場。

  酷派衰敗的原因已是公開的秘密,重點在於2018年它能否活下去?劉江峰辭職後,酷派董事會副主席蔣超接管酷派,公司戰略重心轉向海外。據悉,酷派已打通美國的運營商市場,與T-mobile合作的機型已完成200萬部的銷售。此外,酷派還推出了搭載亞馬遜AI助手的智能手機。可見,在海外市場酷派比國內活得要好。

  ●魅族

  迷失在全面屏時代

  作為國內手機的創新設計引領,魅族從之前的一線廠商發展到現在的地步,可以說是讓人非常的惋惜,魅族逐漸陷入為了設計而設計的怪圈中,引以為傲的mback又或者是後來的畫屏,魅族始終沒能實現實質性突破。

  近兩年魅族的產品線有點混亂,而且魅族、魅藍分拆後產品研發明顯變少。2017年,正是全面屏時代正式開啟之時,但魅族卻沒有跟上這一時代趨勢。此外,被給予厚望的魅族旗艦Pro7也沒能泛起水花。

責任編輯:陳楚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