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時間都去哪了?老師,請不要讓加班成為你的習慣

編者按

老師的時間都去哪兒了?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老師們不僅要授業解惑,還要負責批改作業、班級管理等瑣碎事務,一天工作下來,往往疲憊不堪。

加班時間的長短是衡量好老師的標準嗎?當然不是!今天民小編和您分享的這篇文章,就從精簡事務、時間管理等角度提供了一些高效工作的秘訣,快來看看吧!

人們總以為教師假期多,工作清閑,但只有當過老師的才知道這個職業永遠有著做不完的事,時間永遠不夠用。

奮戰在教育一線的您是否總在加班,每天忙得像連軸轉的陀螺?老師朋友們,來看看這份攻略吧,做好時間管理,事半功倍不是夢!

1

權衡利弊,精簡工作

01

減少“機械布置”導致的“機械批改”時間

每個不動腦筋的布置作業的背後,撲面而來的都是我們將付出N倍的時間進行批改和反饋。

一個簡簡單單的問題,幾個容易出錯的生字……早都會了的學生在當陪練,還沒會的學生在機械訓練,次日迎來的是教師機械的批改。

02

減少“大包大攬”帶來的“單兵作戰”時間

走上班主任的崗位,並不代表所有事情都全部承包給了你。當你一邊改作業一邊思考“今天放學後我先去接孩子,後去超市給學生們購買運動會獎品”時,智慧的班主任早已聯繫了常有空逛街的全職媽媽,順路幫忙代購……

是時候丟掉大包大攬單兵作戰的習慣了!因為大包大攬的慣性工作狀態中,每分每秒花費的都是你自己的時間。

時間成本也是成本,即使壓榨乾你的24小時,也沒有辦法從容勝出。

03

減少“囉嗦溝通”佔去的“課後休息”時間

老師們總是用一次次苦口婆心的全情投入來進行家校溝通,試圖用心用情來改變家庭、改變學生。

但有時,過長的囉嗦溝通與實際解決的問題效益卻不成比例,而時間在不知不覺中流失。

2

改變慣性,革新工作

01

用好重要的8分鐘

每天再忙,也要劃撥8分鐘來安排自己的時間。這是每天最重要的8分鐘,專門做時間的自我管理。

早晨上班的車上,花上五分鐘時間,思考當日班級管理中需要處理的工作,需要對話的學生,需要開的短會等等,一一羅列出來,按序進行工作。

02

區分事情的輕重緩急

如果能在每天清晨羅列的事務性工作中,定定心神分析一下事情的輕重緩急,那就更厲害了。

03

事務有效分配

班級工作中頭緒繁多的事務性工作,不知不覺中佔據了班主任的很多時間。時間不夠用?帶動學生、家長和同事一起做吧——

適合學生鍛煉的事情培訓著做!

根據學生的學段特點,將一些適合發配給學生的任務,通過培訓,帶動班委團隊共同做,是帶動學生團隊一起做的有效方式。

比如,班級文化牆的建設。要在初期培訓上不遺余力,哪怕是投入更多的時間。只有這樣的時間投入,才有可能會一些工作的半自動化運營打下基礎。

適合家長幫忙的事情委派著做!

合理納入資源,把有職業特色有表達能力的家長用到課程共建中,把有熱情有時間的家長用到課程保障中,把有特殊經驗的家長用到項目學習中,逐步來豐富和補充班級管理的“維C群”,家長毫無疑問是值得借腦借智的中堅力量。

適合約事協作的事情聯手做!

期末考試的複習,個人辛辛苦苦備課整理查找複習資源,不如聯動同學科老師分頭來準備,更節約時間。同樣,如果在班級的項目課程學習中,能請來不同學科的科任教師共同擔任班級的高參,那更是值得點讚的跨學科聯手經營的方式了。

我們在課題研究中,曾通過建設“每日樓層碰頭會、每周項目式學習、每月文化牆設計、每期綜合性評價”的跨學科共育機制,系統實施,整體推進,一改班主任“單兵作戰”的工作慣性,取得了初步成效。

04

重要事情的定期複盤

“複盤”是圍棋中的一種學習方法,指的是在棋手在下完一盤棋之後,要重新擺一遍,看看哪裡下得好,哪裡下得不好,對下得好和不好的,都要進行分析和推演。老師們也可以模仿他們的學習方法,複盤以下內容:

每天工作結束後,回想一下時間的利用成效;每周或每月,給工作成效和自己的辛苦程度來一個基本評估,對工作策略進行及時調整;每個學期,再來個總的複盤,總結時間利用上的經驗教訓,找到時間利用的發揚點和改善點,找到規律和經驗,以期能做得更好。

當我們對自己的現狀不甚滿意的時候,以面對中等生的態度把自己管起來,前有時間規劃,定期反思,後有效益評估,時不時來點物質獎勵,扎扎實實地修煉管理自己時間的內功,若能求得一點點改變,都是值得歡呼的效益。

讓我們心懷感恩之心,去發揮班主任的長官力,即使面對要事大事,我們也能成為不折不扣的團隊引領達人,和那些單兵作戰的日子逐步揮手說再見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