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辭去國企高管創業,業績翻番時遇疫情,一位餐飲企業CEO的30天求生日記

小時候海邊長大,父親偶爾會出海,出海之前,茫茫汪洋看上去其實並不知道魚在哪兒,但是水手們還是會選擇出發,因為他們相信自己會滿載而歸。這和大多數創業者一樣,喜歡折騰,喜歡探索,喜歡樂觀地去看待這個世界。

2015年年底,我辭去國有上市公司的核心崗位,來到了上海,創立了主打養生湯品的湯先生品牌。4年多的時間裡,品牌覆蓋度從上海到超過20個城市,團隊從3個人到數百人,業務從單一產品業務,到新零售電商,再到互聯網的深度數據運營。儘管創業過程中,挫折困難在所難免,但從團隊夥伴的眼睛裡,我這4年裡看到的都是樂觀。可這次有點不太一樣。

丘吉爾說過,你回首看得越遠,你向前也會看得越遠,過去的30天裡,每一個餐企CEO都會覺得特別漫長。回首我的過去三十天,有焦慮、有壓力、更有堅持和希望。

業績高歌猛進時被“斷氧”

1月21日,我主持召開了公司的一季度戰略會,複盤了過去,拆解了目標,壓實了責任,匹配了預算,基於2019年下半年的增長態勢,團隊對2020年充滿信心,再加上春節前品牌繼續在海南海口,河南鄭州等地高歌猛進地開店,互聯網團隊繼續對小程序精細化運營迭代升級,各地業績突破新高,這都進一步地鼓舞著團隊士氣。

之後,情況急轉而下,如大家所知,抗疫阻擊戰迎面而來,個人居家隔離,企業閉店隔離,一下子門市收入幾乎歸零,此前的盈利勢能瞬間變成了千萬級別的成本大山,壓的我一下子喘不過氣來,那個時間點,談不上害怕,或者說根本來不及害怕,就是突然有點懵。

這時,餐飲業也出來發聲,比如西貝說,自己只能堅持三個月,這個數字讓我冷靜下來,因為不是我們面對現實,就是現實會面對我們。

可能有人不理解為什麽這麽大規模的企業只有幾個月的生命周期,不是很賺錢嗎?這裡其實在於盈利能力和現金流的區別,企業的盈利能力好比你的肺活量,企業的現金流好比你有沒有足夠的氧氣,這就好比肺活量越好的人,往往去西藏更容易有高原反應,而恰恰餐飲行業是一個以現金流為最大命脈的行業,一下子斷氧了,可想而知。

更何況我們剛剛實現運營門市數量翻番,這幾乎就是一個衝刺中的田徑運動員,突然被斷氧了。

各個部門都有了自己的李佳琦

1月24日除夕夜,給團隊發完線上紅包,提醒大家好好保護好自己和家人之後,我關掉手機,沒看春晚,在書房裡讓自己冷靜下來。

1月25日到27日,大年初一到初三,除了2%的保民生門市依舊保留了外賣業務,其他門市繼續閉店隔離。公司高管每天開始晨會,討論的內容非常多,稍微往深討論就容易陷入集體悲觀,比如不知道還要隔離多少周,比如就算恢復,依舊還有消費信心的問題,比如員工工資要支付,疫區門市如何溝通,比如房租是否可以申請不可抗力減租,比如供應鏈上下遊账款是否可以適當延期。

我的感受是,這種集體悲觀情緒一旦有抬頭,就要及時喊停,我們還是先討論手頭能做的事情,一個企業和組織一旦徹底停下來,再啟動是很費力的,我們先不討論所謂自救,而是討論一下,此刻的環境下(少量開店,遠程辦公,情緒慌張),我們能做點什麽,而且是立刻就能做的簡單的事情,不焦慮的辦法就是先把小事做好,於是我們找到了三個小錦囊。

首先,保護員工,保護出品,就是保護顧客。對僅有的幾家營業門市進行了安全升級,包括員工保護,門市每4小時消毒一次,出品SOP升級溯源,外賣安心卡,外賣小哥先消毒再接觸實物,且因為本身疫情前,湯先生所有門市都要求戴口罩才能進後廚,所以有一定口罩庫存,我們也希望為顧客和送湯的外賣小哥免費提供。我們把這個動作總結為,站好崗,行小善,不添亂。

其次,寫公開信共享危機,但不共享焦慮。

疫情是客觀存在的,CEO知道,高管知道,員工也都知道的,與其關起門來焦慮,不如承認事實,不誇張不掩飾,把疫情帶來的影響告訴全員,給事件賦予一定的小意義,比如,這是一場戰爭,和我們之前創業遇到的那些挑戰一樣,只不過這次大了一些。IT總監開發了一個業績公示工具,在公司微信群每天定時公示,這便算是共享危機了,同時也鼓勵夥伴們分部門討論對策。坦誠地說,那麽短的時間,一個突發事件,很難有一味神丹妙藥,但是鼓勵全員參與,可以傳遞主人翁危機意識,至於焦慮,是一種情緒,盡可能大家討論事情,不要討論情緒,因為消化焦慮本就是管理者的責任。

第三,培訓,再也不能說沒時間。

我們反思了一下,過去一年有多少因為沒有時間而放一邊的工作,只有兩個原因,一個是這個工作可能真的不重要,一個是這個工作可能真的沒有時間靜下來做,那麽如果是後者,現在再也沒有理由了。武漢宣布封城後,人力部的夥伴判斷復工後也要遠程辦公了,所以提議視頻培訓,於是各個部門都有了自己的李佳琦,錄視頻做培訓自我充電。這幾天過的其實還行,因為忙,所以來不及焦慮。

疫情攻堅階段,遇到月底大量成本結算

1月31日,這本是我們原定復工的時間,但是疫情更加嚴重了,防控措施也愈加嚴格,這時候的我,在各種商學院的CEO群裡看到的,是大家在討論延遲復工怎麽操作,落後的工作進度怎麽趕上,線上辦公怎樣更高效,員工如何安排靈活用工,工資怎麽結算等等。這個時間是最難熬的時間點,復工漫漫暫無期,疫情攻堅階段,又遇到月底大量成本結算。基本工資必須支付,每個員工背後的都是一個不容易的家庭,供應商貨款需要支付,他們也是一個企業,和我們也有契約精神,接下來一段時間對消費的衝擊,也一定會傳到到供應鏈上遊,房租也得付。當然,我發自內心地感謝這次疫情主動給予支持的一些好房東,好供應商和好員工們,這一刻,我感覺到了這個春節還是有暖意的。

2月1日,公眾基本上對疫情有了更清晰的認知,正如華山醫院張主任所說,要有相對長的一段時間,才能把病毒悶死,這必定是一場持久戰了。今天是付完一月份成本後的第一天,高管團隊開了一個8小時的電話會,對業務發展做了三個假設:樂觀假設,2月底逐步恢復,3月底正常;中性假設,3月逐步恢復,4月正常;悲觀假設,5月還沒回復正常等,分別對應的是什麽樣的行動方案,什麽樣力度的開源節流,什麽時間限期的業務升級,比如外賣業務,我們相信會復甦,甚至超越年前水準,如何更加精細化,又比如這次疫情極大地教育了消費者對於冷凍生鮮食品的接受程度,明星單品切換成電商模式銷售等等。這一系列的動作我們做得不算慢,但是現在反思,還是可以更快一些,業務和組織的反脆弱性一直沒有第一時間去面對,這個是我的責任。

2月9日,具備外賣復工條件的營業門市數量進一步提高到10%,但單店業務量顯然是不飽和的,一方面這意味著虧損,另一方面也意味著在前線的夥伴特別容易孤獨和喪氣。儘管我也來到一線,給他們鼓舞和關懷,但是我特別懂他們,零售業沒有業績的那份孤獨,是上級關心帶不來的,打勝仗才是最好的團建。這個疫情還不明朗的時期,不開店不行,開店好像也不行,我陷入了兩難,當天晚上,我給我的幾個機構股東的投資人都打了電話,希望從他們投資的其他項目裡,找到處理這個問題的靈感。一番交流後,我得到的結論是“這是普遍現象“,如果是普遍現象,那基本就是整個大消費行業的至暗時刻,歷史無數案例告訴我們,走出至暗時刻的方法只有士氣,只有將軍自己內心的那股勁。於是我們當晚決策了三個事情:

階段性修正虧損指標,我們理解房租是固定開支,所以開不開店的盈虧標準應該調整為能不能包住人工就行,只要能夠包住人工的門市我們認為這個階段開業,都是有意義的,一來保障民生,二來鍛煉隊伍,讓夥伴們不要被指標影響士氣;

只要滿足開業條件的門市,又能包住人工,那麽我們就要盡一切努力帶工作量去鍛煉隊伍,比如積極做公益,積極送團餐,這一切不為利潤,為的是一起行動做公益所帶來計程車氣;

通過股東的引薦,和互聯網保險平台合作,為全體員工包括員工家人匹配新冠肺炎專項保險,提供安全保障也是為了提振士氣。

士氣這一關邁過了最危險的時候

2月14日,我們在園區老師的引薦下,得知了一個特殊的群體——基層抗疫工作者,他們就是在各個基層點位測體溫,做追蹤,做登記的那批逆行者,越了解越敬佩,他們工作時間很長,他們飲食非常不規律,他們中還有一大部分是志願者和老人家。我們前往長寧區新華街道,送去一批雞湯和牛肉湯零售品,我當時仔細地觀察了團隊在打包出品的狀態,眼裡是有光的,因為他們知道自己在做一件正確的事情。

當天還是恰好是情人節,“就當是情人節禮物了”,一個同事早上在打包的時候不經意地說。要知道,年前策劃的情人節活動其實徹底告吹了,負責策劃的同事,心中的萬分無奈,聽到這句話後有了靈感,於是用了很短的時間,在上午九點基於微信小程序推出了湯禮卡,主打情人節線上送禮,隨時可以微信兌換成一杯熱騰騰的雞湯,這是一份不接觸,但有溫度的情人節禮物。當這一切發生的時候,我知道,儘管企業危機信號沒有解除,壓力依舊如山,但士氣這一關是邁過了最危險的時候了。

2月17日,滿足條件的夥伴開始線下復工,雖然已經做好了各種消毒準備工作,做了每天定時的健康監測和返程隔離監測,但我依舊忐忑,一方面擔心員工的安全問題,另一方面實話說,業績還在復甦爬坡期,不裁員的前提給成本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從價值出發,靈活用工,根據工作量安排調休”,這是我們最後選擇的方案,盡最大能力不在這個時候裁員,也盡最大努力保證員工的基本收入。為了防止一刀切帶來的高績效員工士氣低落,核心骨乾必須逐一溝通,這個過程真的是繞不過去的,坦誠,是我當時能想到的最高明的手段了。

2月21日,我們的新業務逐步有了一些收入,超過20個品牌60個餐廳的外賣深度互聯網運營和我們達成簽約,我們的零售電商產品進入設計量產,即將投放電商渠道,我們的公益還在繼續做著,給更多醫護人員捐贈提免疫的餐品,我們的門市也在進一步復甦著,復工門市數在變多,單店復甦也有在加快。

各種開源節流逐步生效,政府也陸續頒布了一系列幫助企業的政策,比如社保比如線上培訓津貼,比如正在努力對接,但對行業有一定難度的信用貸款等等。雖然截至到目前,所有動作依舊無法完全抵消原有業務帶來的巨額虧損,不過只要團隊心不死,只要還在行動,事情便是會朝著好的一面發展,所謂否極泰來,不僅僅是一種積極的心理暗示,更是一股創業者天生的勁兒,可以死於不可抗力,但不可死於認輸。

悲觀假設,樂觀心態,Just do it,願疫情早日結束,迎來脫下口罩的春暖花開!

講述:上海讚思&湯先生品牌創始人 陳華濱

整理:王海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