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多少家庭,輸在沒有儀式感

文 | 七七晴歌

前段時間學妹畢業,她打電話讓我過去幫忙拍照留念。

回到舊日的母校,除了身穿學士服的學妹,學妹的父母竟然也在。

身旁手持鮮花的學妹爸爸聽見了,笑著對我說:

「我閨女畢業的日子,一家人一定要在一起見證。」

從濟南到重慶,超過12個小時的車程,請假3天,一路顛簸。

來到重慶以後,稍作休息就換上新衣,去花店為女兒訂了一束花。

紫色鳶尾,粉色百合,美麗而純潔,一如父母眼中的女兒。

學妹說:「從小到大,我所有的重要時刻爸媽都在。生日宴會、畢業典禮、傳統節日,他們從未缺席過。」

不知道有多少家庭也是如此。

能夠為孩子的畢業典禮請假,不顧路程遙遠,也要親手送上一捧鮮花,為子女的大學生涯增添最後一抹亮色。

珍惜每一段時間,重視每一個節日。

用耐心和愛裝點歲月,在記憶的長河裡留下不同於往日的回憶。

我很羨慕這樣的家庭「儀式感」。

很多時候,人這一生,不知去向,不見歸途。

有些事發生時毫無預兆,結束時無跡可尋,就像是在一條漫長而漆黑的河流裡漂泊。

所謂的儀式感,不是告訴我們一件事如何開始如何結束。而是通過外在的儀式,告訴自己:

「我曾經參與其中,為之努力過,為之流淚過。

家庭最重要的儀式感,就是齊心協力將那些混沌和迷茫清零,讓一顆再次被點燃的心堅定踏上征途。

儀式感,能培養孩子的秩序感與敬畏感

最近在微博上有一個博主提問:

「在生活中一個沒有儀式感的家庭是怎樣的?」

網友們紛紛留言,有人說「孤獨」,也有人說「日子還是照樣過」。

更多的人表示真的很羨慕那些小孩子過生日,一大家子一起慶祝的家庭。

原以為儀式感,只不過是一種在細枝末節處的調劑,可有可無。

不想,卻成了另一種生活。

窮養富養,不如用愛教養。

不一定需要大量的金錢,太多的時間,僅僅在生活中給孩子增加一些儀式感就好:

起床的時候播放音樂,一邊在廚房忙碌,一邊隨著節拍搖擺,做好早餐的時候,剛好播放到孩子最愛的那首歌曲;

出門前大大的擁抱,認真和孩子告別,說上一聲「再見」;

孩子生日當天的荷包蛋、長壽麵,裹著包裝紙的禮物盒,還有那張記錄了全家人笑容的相片。


儀式感給孩子帶來秩序感,在孩子的眼中世界是以不變的形態和秩序存在的。

在這樣有序的環境中,他們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懂得敬畏規則。

「生活需要儀式感」並不是執拗於形式,沒事窮講究,而是教會孩子認真生活,敬畏時間的流逝,尊重生命的誕生。

在這個節奏極快的世界裡,補習、上學、成績……這些事佔據了孩子生活的大多數。

效率至上功利主義,容易讓孩子迷失其中,以至於忽略了生命裡本來的重點。

其實,家庭的儀式感,能夠幫助孩子建立秩序感和敬畏感,讓他們真正感受到生而為人的尊嚴和喜悅。

儀式感是一種自我暗示,

有助於孩子達成目標

充滿儀式感的家庭,不是麻煩,相反,它會讓你發現生活更深的意義。

一直很欣賞董卿的氣質,博學多才又溫潤如玉。

有些人以為讀萬卷書靠的是天賦,天生頭腦聰明,還要過目不忘,才能體會知識帶來的樂趣。

而董卿博學的背後,卻寫滿了父母的「笨功夫」。

看過她的採訪,其中提到董卿家庭條件有限,沒有專門的書房。

但是董卿的父母「有包書皮的習慣,這是一件挺嚴肅的事,也是一個很愉悅的事。」

小小的董卿就這樣在父母的教導下為每一本書包上書皮,在大學以前就把各國經典讀了一遍,中學時代的「自我教育就是在讀書裡完成的」。

當父母幫孩子把嶄新的書本包上書皮的那一刻,就像是完成了一個神聖的儀式,並且告訴孩子:

「從這一刻開始,你就要開始新的學習、新的旅程,爸爸媽媽希望你能保持對學習的熱情,感受知識的重量。」

不要小看這個簡單的小儀式,仔細地挑選書皮,小心地包裹課本。

拿到包好書皮的新書之後,孩子的心裡也會產生微妙的變化。

從這一刻起,新學期就開始了。

之後,每當孩子看到自己的書皮,都會回憶起最初的目標和決心。

儀式感的背後,藏著去做某件事的動機。

正是這種動機,激勵我們的行為,讓我們為了實現目標而持續努力。

當孩子沉浸在儀式感的氛圍內,就會不斷強化這種動機。

小小的儀式背後,其實是殷切的期盼。

父母相信儀式可以幫助孩子實現目標,孩子相信自己在成為更好的自己,那麼孩子就在這一刻擁有了達成願望的能力。

儀式感的背後,

是家庭的記憶和歡笑

記得之前看過一段TED演講《父母情緣,一年一拍》,一位父親分享了15張最珍愛的照片。

這些照片沒有藝術指導,沒有造型師,更沒有燈光效果,全部都是隨機找遊客拍攝。

有一次,這位父親獲邀去紐約演講,妻子抱著女兒拍了一張照片,那天恰巧是女兒1歲生日。

一年後,一家人回到紐約,在相同的地點再次合影。

從此,父親決定每年都帶孩子回紐約,開啟一段父女之旅,在路上找遊客幫他們拍照。

不僅如此,這些照片也不再是旅程的記錄,而是成為了一種保存時間的方式。

他說:「這是我們親子相處的時間,是一年裡面我們最珍惜也最期待的時間。我突然明白,我們創造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是我們的記憶。」


儀式感,不是華而不實,而是尋找一個契機,陪伴在孩子左右,用行動告訴他們自己的愛意。

父母子女一場,相處的時間沒有想像中那麼充裕。

時間轉瞬即逝,雛鳥高飛,再也棲不下那顆嚮往天高海闊的心時,能一直凝聚家庭的力量,便是往日的回憶,是不曾褪色的歡笑。

重要的不是儀式的形式、形式的繁簡,而是能否用儀式感為家庭創造一些獨家回憶。

看似不起眼的儀式,卻是家庭記憶的養料,是內心幸福的源泉。

生活不是生命荒唐的編號

相聲演員高曉攀在父親節發微博表白父親:

年紀越大,日子越久,越是發現儀式感很重要。

我們大概都要藉助這樣的機會,說出自己的心裡話。

我父親是一個平凡又老實的人,沒跟我說過他愛我。

沒關係,以後的日子我慢慢說給他聽:

「爸,我愛你。」


那些有儀式感的家庭總會為平淡的日子塗抹色彩,他們會想方設法為家庭成員製造驚喜。

或許不昂貴,或許不隆重,但一定足夠用心。

每天早晨不重樣的早餐;生日當天準時發送的祝福;定期送出的那支花;春遊路上一同對著鏡頭拍下的笑顏。

其實,倒不一定拘泥於某一種固定的形式,而是用這些儀式,讓家裡的每一個人感覺到自己時時刻刻被惦記、被深愛。

有人說這些儀式太俗套,其實,在俗世裡相親相愛,又有什麼不好呢。

-作者-

七七晴歌,永遠飢餓,永遠無知。希望在一次次的學習裡不斷新生,野蠻成長。本文轉自小十點(ID:sdikid),專業實用的育兒乾貨,睡前故事,親子閱讀,美媽提升,精選好物。集結專家及辣媽,讓帶娃變得輕鬆好玩。

往期精彩回顧▼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